文/趙振海 王忠凱 王祥堯
國家能源集團作為大型綜合性能源企業,注重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強化管理基礎,在應急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和積極實踐,為大型能源集團應急體系建設提供寶貴經驗。

國家能源集團大同第二發電廠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能源集團”),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和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重組而成,現擁有煤炭、電力、運輸、化工、科技環保等八大業務板塊,資產規模超過1.8萬億元。國家能源集團作為大型綜合性能源企業,注重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強化管理基礎,在應急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和積極實踐。
國家能源集團成立以來,高度重視應急體系建設。在組織體系方面,成立應急領導小組和指揮調度中心作為應急中樞,總部、子分公司和基層企業建立三級應急組織,同時依托專業應急隊伍,形成覆蓋全集團的應急組織體系;在預案體系方面,出臺《典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導則》,對預案形式和內容進行規范,企業各層級制定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并推廣使用應急處置卡;在制度體系方面,貫徹國家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出臺應急響應、物資儲備、培訓演練等多項制度,明確應急管理工作的職責分工和管理流程,形成有效的應急管理制度體系;在工作機制方面,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風險預控、應急協同、培訓演練、應急評估和預警報告機制等。
在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國家能源集團應急管理工作面臨諸多挑戰。一是資產規模龐大,集團擁有生產建設單位數百家,分布在全國各地,應急管理點多面廣、戰線較長;二是產業板塊眾多,涉及高瓦斯礦井、化工重大危險源、水電站大壩等多個高風險領域;三是管理水平不一,每天數萬人入井作業,部分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不高,應急管理基礎薄弱。
面對問題和挑戰,國家能源集團結合生產經營特點,著力突出3個重點。
一是源頭化風險預控治理。堅持以風險預控理念為指引,將風險預控與應急管理相結合,實現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研究建立了覆蓋各產業板塊的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從現場環境、設備設施和作業過程等開展全方位、全過程的風險管控工作。發布了風險預控系列標準,部分體系文件已升級成為安全行業標準。
二是專業化應急隊伍建設。在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國家能源集團逐步做強自身應急救援隊伍。在煤礦板塊,擁有礦山救護大隊10支,包括神東、平莊等國家級礦山救援隊4支。在化工板塊,擁有化工消防氣防隊伍13支,包括神寧、神華煤制油國家級危化救援隊2支。在運輸板塊,集團所屬朔黃鐵路公司,投資4 000多萬元建成大型鐵路綜合應急救援培訓基地。同時,集團還擁有電力、港口、航運等多支專兼職應急救援隊,已逐步成為國家能源集團和當地應急救援的中堅力量。
2016年12月,赤峰寶馬礦業發生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平莊煤業救護大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成功營救遇險礦工5名,搜救遇難礦工32名,21 h獨立完成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搶險救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表彰和慰問,為央企樹立了良好形象。2017年4月,神木板定梁塔煤礦透水事故中,神東公司第一時間調集全部救援力量,累計投入救援人員3 150人次,經過77 h連續奮戰,井下6名被困礦工成功脫險,救援工作獲得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三是系統化應急管理方案。國家能源集團細致評估不同產業事故特點和應急資源,采取系統化的應急管理方案。做到任一突發事件風險,總部有制度,企業有預案,風險有預控,事件有預警,裝備有標準,人員有技能,演練有實效,應急有保障。

國家能源集團天津煤炭碼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現場
以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為例。在制度預案方面,總部制定《地質災害防范與應急避險工作規定》,企業制定《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在監測預警方面,委托專業機構進行重點區域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建設地質災害自動監測系統,通過集團平臺發送災害預警信息;在人員裝備方面,標準化配備應急通訊、應急電源、應急照明等搶險救援物資裝備,建立企業應急救援隊伍,并與專業搜救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在應急處置方面,規定應急撤離時間、方式和路線,定期開展應急撤離演練,明確規定現場負責人遇險情有權停產停工,立即組織撤離。
突出應急重點工作的同時,國家能源集團在基礎管理中注重體現3個結合。
一是健全預案體系與簡化應急處置卡相結合。企業初期建立應急預案體系,希望把所有要素內容都寫入預案,以滿足備案審查要求,但造成預案冗長,從員工角度來看,有效信息不多,厚厚的預案經常被束之高閣。預案簡明化是一種趨勢,國家能源集團系統開展處置方案優化工作,將現場處置方案流程化、卡片化,簡潔實用,便于操作,對重點崗位人員實行應急處置卡全覆蓋。
二是開展大型演練與普及小型化演練相結合。國家能源集團每年集中開展煤礦、電力、化工、鐵路等應急救援和技術比武演練活動。2018年7月,在朔黃鐵路開展的大型應急演練,包括橋梁上重車吊復、隧道內重車脫線拉復等數十個演練項目。按照“災情設置最復雜、場景模擬最真實、展示技術最全面”的標準,成功實施了本次演練活動。
在開展大型演練的同時,國家能源集團也非常注重開展班組演練、崗位演練和現場操作演練,提出“全員參與、常態演練、重在班組、講求實效”的原則,將應急演練作為生產部門和班組的日常工作之一,要求每個生產班組每月開展一次應急演練。首先要實施與本崗位密切相關的現場處置方案演練,特別是專業救援隊伍與運行操作人員現場聯合處置應急演練;其次開展典型事故預想演練,實施設備故障或事故情況下的應急處置、緊急搶險演練;最后進行崗位應急技能訓練,開展正壓式呼吸器等裝備使用,心肺復蘇、創傷急救等技能訓練。

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三是推動先進企業與支持邊遠老企業相結合。國家能源集團老舊企業和邊遠企業較多,設計建設標準較低,人員技術水平不高,是應急管理的薄弱環節。因此,在推動先進企業應急工作的同時,我們大力開展應急資源共享。
以煤炭產業為例,將煤礦板塊劃分為鄂爾多斯、呼倫貝爾、寧夏、新疆4個片區,以核心帶周邊、以強隊帶弱隊、以專業帶兼職,區域內專業應急救援基地以及各類先進應急設施、模擬訓練系統等,向老舊邊遠企業無償開放,各單位分批組織輪訓。同時,系統性開展高精尖技術裝備共享、先進經驗交流學習以及聯合應急演練等,促進老舊企業向先進企業看齊。
利用綜合性能源集團的豐富資源、科研實力和多產業優勢,國家能源集團大力推進一體化協同、智能化應用和社會化服務,不斷健全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推動先進應急技術應用,提高風險預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切實履行好央企的社會責任。
一是隊伍建設注重社會化服務。國家能源集團應急救援力量不但完成企業自身應急救援任務,同時對外提供社會化應急服務。所屬礦山救護隊伍擔負了周邊地區企業和居民的消防、搶險、救災等任務,平均每年各隊出動百余次,參加預防性檢查200多次,處理井下各類事故事件50多起,實施地面消防滅火30多起。今后,國家能源集團將利用積累的豐富經驗,進一步擴大社會化服務范圍,繼續提供更高水平的搶險救援、災害預防服務。
二是裝備設施注重智能化應用。近幾年,國家能源集團大力開展智慧礦山、智慧電廠建設工作,應急技術裝備和應急設備設施也在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例如,集團公司所屬大渡河公司在重點地區布設地質災害智能監測裝置,2016年4月29日,省道鄭家坪變形體日變化量觸發預警條件,系統立即發送預警信息,現場人員及時啟動交通管制和人員疏散措施,不久,山體隨后發生兩次較大規模垮塌,由于處置及時,成功避免了人員傷亡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得到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是應急管理注重信息化發展。國家能源集團制定了《深化融合信息化規劃》,搭建大數據云平臺,正在逐步實現應急管理關鍵數據采集、大數據分析、智能診斷和遠程監控等功能。目前,集團將煤礦、電力、化工等重要在線監測數據上傳至總部指揮調度中心,當礦井出現有毒有害物質超標、井下停電停風等突發事件時,總部將第一時間接收報警信息,啟動應急預案,督促和指導現場進行處置。
四是應急處置注重一體化協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需要統籌安排,調動多方資源,國家能源集團注重發揮規模優勢,積極開展三級協同應對。首先是區域應急協同,由區域子分公司牽頭,同區域同類型企業建立協同機制,實現應急信息、資源、隊伍共享。其次是集團一體化協同,集團總部通過應急指揮調度中心,對煤炭、電力、化工、鐵路、航運等產業統一實施生產和應急調度,統一發布災害預警,統一協調各產業資源。最后是政府企業聯動,定期與地方政府、社區、消防、醫療、氣象等機構開展聯合演練,發生危化品泄漏、供熱中斷等可能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突發事件時,與地方政府緊密配合,實施政企聯動有效處置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