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鶴翔 鄭吉順 解俊俠 李明遠 章媛媛 梁利民
據估計,全球有超過1.85億人口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1]。而我國HCV感染率約為1%,感染人群約1 400萬[2]。丙型肝炎病毒屬黃病毒科肝炎病毒屬,為單股正鏈RNA病毒,基因組全長9.6 kb。由于HCV基因組具有高度異質性,根據HCV基因組核苷酸序列的差異性,目前將HCV分為7種基因型(1~7)和67種基因亞型[3]。國內HCV的抗病毒治療仍以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為主,不過近年來我國逐漸批準多個直接抗病毒藥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 DAAs)在臨床使用,研究表明,HCV基因型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的方案,以及DAAs的治療應答、療程均有相關性[4,5]。本研究對合肥地區HCV感染患者進行基因型分布特征的研究,為HCV的科學化防治提供指導。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合肥市濱湖醫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及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門診及住院HCV患者共251例,診斷均符合我國《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的診斷標準,并排除合并甲、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
采用PCR-sanger測序法檢測,HCV基因分型試劑盒購自中山達安基因公司,實驗步驟嚴格按照操作說明進行,采用ABI 3100 自動測序儀對PCR擴增產物直接測序,與NCBI上參考序列比對確定HCV基因型。

共納入251例患者,其中男性117例,女性占46.61%,女性134例,占53.39%。中位年齡為52(19~77)歲。其中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83例(72.91%),68例為丙肝肝硬化患者。
251例患者中,共檢出4種基因型,8種基因亞型。基因1型171例,全部為1b型(占68.12%),基因2型58例(占23.11%), 2a、2i型分別為32例(12.75%)、26例(10.36%),基因3型16例(占6.37%),3a、3b型分別為11例(4.38%)、5例(1.99%),基因6型6例(占2.40%),6a、6n、6v型分別為3例(占1.2%)、1例(占0.40%)、2例(占0.80%)。
251例患者基因型在性別中的分布,見表1。各亞型在不同性別中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848,P=0.145)。

表1 HCV 基因型在不同性別患者中的分布
HCV基因型在不同年齡段分布情況,見表2。各年齡段基因型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895,P=0.007)。各年齡段基因1b型與其他基因型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384,P<0.01)。年齡≤30歲和年齡>60歲患者基因型主要以1b、2a、2i型為主,而31~60年齡段患者可見3a、3b、6a、6n、6v等基因型分布。
2012年至2017年的HCV基因型構成比見圖1。2014年以前基因型較為單一,主要以1b、2a型為主,2014年以后,1b型逐漸減少,2i、3a、3b型逐漸增多,近年來6a、6n、6v型也開始逐漸出現,總的類型逐漸增多。
不同HCV基因型感染途徑分布情況見表3。經輸血、血液透析、母嬰傳播感染基因型分布較單一,主要以基因1b型為主,部分為2a、2i型,其他途徑(拔牙、紋身、紋眉、穿耳、職業暴露等)傳播以基因1b型為主,2a、2i、3a、3b型均有分布,而靜脈吸毒、性轉播基因型分布較為廣泛,1b、2a、2i、3a、3b、6a均有分布。

圖1 HCV基因型不同時間分布比例
HCV基因型有明顯的地域差別,不同國家和地區HCV基因型分布明顯差異,其中基因1a型多分布于歐洲和美國,基因1b型呈全球分布,是目前主要流行的基因型,在歐美及我國的比例達50%~70%[3,6]。基因2型主要分布北美洲、歐洲、日本及中國等,占HCV基因型的10%~30%。基因3型主要分布于印度半島、東南亞。基因4型在北非及中東地區常見,基因5型多分布于南非,基因6型主要分布于泰國、老撾等東南亞國家,而基因7型分部于少數中非移民[6]。我國HCV基因型主要為1b型,其次為2a型,由于國內外交流增多及人口流動,我國HCV基因型分布情況呈現逐漸變化的趨勢[7]。2017年Chen等[8]對中國大陸29個省及直轄市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基因1型是我國丙肝最主要的基因型,在江蘇、安徽、陜西、江西、湖北和天津的比例分別達87.91%、77.7%、71.76%、72.88%、71.08%和70.27%。基因2型主要流行于我國北方,其分布由北向南逐漸減少。基因3型在我國西南地區的比例達38.7%,南方地區為13.69%,西北地區為11.11%,而北方地區僅為2.9%,呈現由西南地區到東北地區逐漸減少的趨勢。基因6型在我國北方地區的分布不足1%,而在南方地區的分布高達28.0%,其分布由南向北逐漸減少。

表2 HCV基因型在不同年齡段分布情況[例(%)]

表3 HCV基因型與感染途徑的關系[例(%)]
本研究發現,合肥地區的HCV基因型仍主要以1b型為主,其次為2a、2i型,同時存在3a、3b、6a、6n、6v基因型。本研究的結果與以往的研究略有不同[9]。1b型感染者比例降低,且基因型分布呈現多樣化趨勢。在性別分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年齡分布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年齡段均以1b型為主,其中31~60年齡段患者HCV基因型分布最為廣泛,可能與該群體人員人口流行大有關。在時間分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基因1b型逐漸減少,2i、3a、3b型逐漸增多,近年來6a、6n、6v型也開始逐漸出現,總的類型逐漸增多,這與蘇迎盈等[10]研究結果一致。經輸血、血液透析、母嬰傳播感染基因型分布較單一,主要以基因1b型為主,部分為2a、2i型,其他途徑(拔牙、紋身、紋眉、穿耳、職業暴露等)傳播以基因1b型為主,2a、2i、3a、3b型均有分布,而靜脈吸毒、性轉播基因型分布較為廣泛,1b、2a、2i、3a、3b、6a均有分布。
合肥地區HCV基因型分布呈現多樣化的特征,其原因可能為:1.合肥地區位于我國華東地區,交通便捷,人口流動大;2.HCV基因型檢測方法和手段的廣泛使用;3.輸血、獻血、透析的嚴格篩查管理,輸血相關傳播途徑逐漸減少;4.靜脈注射毒品、性傳播、拔牙、紋身、紋眉、穿耳等其他途徑傳播逐漸增多。近年來我國靜脈吸毒人員已成為HCV感染的重要的傳播途徑,且基因型分布最為廣泛。
總之,本項研究通過對合肥地區的HCV基因型分布特征進行初步分析,說明本地區HCV基因型復雜多樣,為本地區HCV診療與防控策略提供相關的依據,同時由于我們的研究對象主要來源于醫院病例,而慢性丙型肝炎存在長期的無癥狀期,可能存在病例選擇偏倚,并不能完全真實的反應本地區的HCV基因型分布狀況,因此有必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設計更嚴謹的流行性病學調查方法,掌握重點人群、普通人群的HCV感染特點,為本地區HCV的防治提供科學化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