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潮流元素的不斷引入,音樂選修課逐漸普及起來。然而,許多聲樂課堂對流行音樂的引入并不到位,導致這門課往往上成了音樂欣賞課,學生感受不到文化的熏陶,教師也只是作為引導者而介紹一些中外的經典曲目,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效果。為了激勵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文化的世界,教師要引入多元化的音樂元素,配合當代的流行氣息。本文主要從當代的流行元素出發,對當前聲樂課堂中流行音樂的引入加以分析。
關鍵詞:聲樂課堂 流行元素 文化
真正的聲樂引入能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同時,調動全部腦細胞身臨其境般地感知音樂文化的魅力。所以,教師在必要的時候必須引入時代的流行元素,通過各種文化活動來激發學生的靈動性思維,合理優化音樂題材和賞析形式,營造積極的音樂學習氛圍。當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流行音樂的氛圍中,就能由淺入深地拓寬自身音樂感知空間。
一、豐富流行音樂元素的內容
傳統的聲樂課堂授課方式枯燥無味,不但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學生逐漸放棄對音樂文化的學習。針對這樣的現狀,在音樂課堂中引入流行音樂元素十分關鍵。首先,通過賞析流行音樂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由淺入深地引入音樂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最后,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地愛上音樂文化,為傳承傳統音樂藝術形式而努力。
在引入流行音樂元素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入歌詞優美、具有正能量、具有學習價值的歌曲,最好是能與古典文化貼近的流行音樂。以歌曲《但愿人長久》為例,其改編自蘇軾的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歌詞亦為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詞作為歌曲的歌詞,將我國古典詩詞的意蘊融入到了時下較為受學生歡迎的流行歌曲中,賞析的時候再配以相思望月的意境,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引入時代元素的實例
當前的流行音樂課應該以提高學生對音樂旋律的感知力為學習目標。學生大都偏愛流行的電視劇、電影、明星等,教師可以引入流行題材,找到學生心中真正感興趣的東西進行教育。如在欣賞賀綠汀創作的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時,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短劇《牧童》,讓學生融入到短劇的意境中,感受生動活潑的音樂氛圍,釋放各自的內心情感。在播放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比如讓學生輪流起來回答自己最喜愛的音樂明星、音樂類型等,學生一起溝通交流,對當前的流行元素進行探討,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師生音樂互動。
流行元素的引入能在一定意義上開拓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以達到一個全身心投入音樂感悟的境界。流行注重的就是一個體驗過程,學生在感知和體驗當代的潮流時,自然而然地接近聲樂,配合教師的教學。而“流行”作為一種心理學概念,加強對學生的音樂節奏的感知,從時代氣息中感受到音樂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人文情懷,更是一種文化藝術。
三、完善并保證流行音樂的引入
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學生只偏愛自己喜歡的內容,選修聲樂這門課的初衷是出于對音樂的喜愛,但由于每個學生的音樂基礎不同,從小接觸到的音樂元素也有所差異。如果教師依據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就不能顧及到所有學生,導致大多數學生從最初的喜愛音樂變成敷衍課堂。所以,教師要給出流行的音樂形式,配合當代的音樂綜藝視頻進行教學,比如《我愛記歌詞》《中國好聲音》《聲樂大課堂》等。教師可以組織班級活動,把學生分成不同的音樂小組,模擬綜藝里面的游戲活動,學生比賽唱歌、記憶歌詞,而教師作為評分人,師生共同參與,通過活動達到提高學生對聲樂感知的教學效果。
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人。”要想在聲樂課堂上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學過程,而是要通過一些耳濡目染的音樂形式,在課堂中引入諸多經典的音樂作品,讓潮流元素變成當前聲樂教學中極好的課堂教學材料,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讓他們在課上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音樂特點,從各種音樂元素中發掘自己喜愛的形式,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總而言之,聲樂作為當代的潮流音樂形式,其必須結合當代的流行音樂和時代文化,才能激起學生對音樂的渴望和興趣。教師要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來豐富流行元素的內容。只有引入切實可行的流行元素,才能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課堂的氛圍中并使學生從中受益,最終主動愛上音樂、感知音樂、欣賞音樂。
參考文獻:
[1]溫馨.聲樂伴奏和聲樂演唱的協調統一[J].音樂創作,2017(01).
[2]郭蓓.早期音樂對聲樂教學的影響[J].音樂學報,2018(03).
(作者簡介:杜晨晨,女,碩士研究生,四川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流行音樂)(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