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

【摘 要】目的:探討將西甲硅油用于新生兒腹脹治療中的效果。方法:選取71例新生兒腹脹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成研究組(n=36)與對照組(n=35),對照組采取常規綜合治療的方式,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患兒加用西甲硅油治療,對比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康復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明顯較對照組77.14%的總有效率高(P<0.05);在胎糞排凈、完全胃腸喂養及住院等康復時間指標上研究組均要明顯較對照組更短,對比差異顯著(P<0.05);治療期間兩組患兒在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上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在新生兒腹脹的治療中,采取西甲硅油治療疾病的效果滿意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西甲硅油;新生兒腹脹;療效;不良反應
新生兒腹脹是新生兒常見的疾病,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頻繁嘔吐、精神狀態差、腹壁較薄,有些可見靜脈曲張,有些伴黃疸及發熱,嚴重及頑固的腹脹病情往往比較危重[1]。新生兒腹脹的病因復雜,但是大多是由消化系統疾病所致,對于這一疾病如果不能及時的診斷與治療,會導致患兒病情加重,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常規針對新生兒腹脹一般是采取胃腸減壓、肛管排氣、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改善腸道微循環等綜合治療的方式,但是臨床研究及實踐結果表明常規治療方法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實際中探討更加有效的治療方式[2]。西甲硅油是一種有效緩解臟器的藥物,且藥物副作用低,近年來在對新生兒腹脹的治療上,也推廣使用該藥物配合疾病的治療中。本研究中,探討使用西甲硅油治療新生兒腹脹的效果,旨在為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有力幫助,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兒科病房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71例新生兒腹脹患兒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
(1)所有患兒均根據臨床表現、體征,此外還結合腹部立位片或碘油增強造影等檢查明確診斷為新生兒腹脹[3]。
(2)患兒均無藥用禁忌反應。
(3)患兒家屬均知曉該研究的主要目的。
排除標準:
(1)先天性免疫系統疾病的患兒。
(2)依從性差或者家屬不同意參與的患兒。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成以下兩組:研究組36例,其中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15例;日齡最小為2d,最大為14d,平均日齡(7.5±1.2)d;病程最短3h,最長13h,平均病程(6.6±0.7)h。對照組35例,男20例,女15例;日齡3~14d,平均(7.8±1.3)h;病程4~13d,平均(6.8±0.7)h。兩組患兒在年齡與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方法治療,主要是在明確患兒的病因后采取綜合治療的方法,治療策略如下:
(1)為患兒實施胃腸減壓操作;
(2)采取肛管排氣或者使用生理鹽水對患兒進行灌腸;
(3)釋放補液以維持患兒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
(4)應用小劑量的多巴胺或者酚妥拉明注射的方式改善患兒腸道微循環狀況。
研究組患兒在對照組的用藥治療基礎上,給予患兒加用西甲硅油乳劑(Berlin-Chemie AG,國藥準字號H20160184,規格40mg/ml*30ml)治療,1ml/次,3~5次/d,在喂奶后為患兒用藥。
1.3 觀察指標
(1)根據患兒的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及喂養情況評估疾病治療效果。痊愈:經過相關治療,患兒的各項癥狀與體征均完全消失,喂奶正常,體質顯著改善;好轉:癥狀與體征有所改善,但是并未達到完全的胃腸喂養目標,體質基本改善;無效:癥狀體征無改變或加重。將痊愈同好轉人數之和占總例數的比值作為總有效率。
(2)觀察并統計兩組患兒胎糞排凈時間、完全胃腸喂養時間及住院時間。
(3)對患兒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監測,評價臨床治療的安全性。
1.4 統計學方法
我院研究工作開始后通過型號為SPSS20.0的統計學軟件記錄和分析相應的數據,其中在研究期間,分別使用()、%、t值和卡方值X2值代表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和數據檢驗值。若比較的數據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則以P<0.05表示。
2 結果
2.1 療效比較
臨床治療情況顯示,研究組痊愈+好轉的總數為34例,總的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痊愈與好轉總數為27例,總有效率77.14%,研究組在資料總有效率上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康復指標
在各項康復時間指標情況上,研究組胎糞排凈時間、完全胃腸喂養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3.42±0.51)天、(3.85±0.56)天、(3.02±0.47)天,均要明顯短于對照組的胎糞排凈時間、完全胃腸喂養時間、住院時間等康復時間指標,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治療期間,研究組患兒出現1例惡心嘔吐、1例煩躁不安,總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56%。對照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出現2例惡心嘔吐與1例煩躁不安,總發生率為8.57%。兩組患兒在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上無顯著差異(P>0.05),同時患兒不良反應癥狀均較輕,經過對癥治療及干預后臨床癥狀均消失,不影響療程。
3 討論
新生兒因為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全,如此使得此類患兒極容易出現新生兒腹脹這一疾病[4]。新生兒腹脹的病因復雜,綜合臨床實踐經驗及相關研究文獻,提示疾病的發病機制主要同以下幾個方面有關:第一,腸道受細菌及炎癥感染,導致腸黏膜屏障功能受破壞;第二,腸道感染引起腸黏膜炎性物質滲出,消化道中的消化液分泌量降低,如此使得新生兒的消化能力降低;第三,細菌毒素、炎癥介質、細胞因子等諸多因素引起腸道微循環障礙;第四,新生兒發熱、電解質及酸堿紊亂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第五,腹腔內部壓力增高,胃腸血液循環障礙引起腹脹發生。
對于新生兒腹脹,臨床方法一般上根據臨床癥狀及配合胸片檢查、腹部B超檢查、病原菌培養等診斷,而對確診疾病的患兒一般是采取常規胃腸減壓、肛管排氣及維持水電解平衡等綜合治療的方式[5-6]。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常規治療方式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患兒癥狀緩解較慢,這使得整體治療效果常受影響。針對常規治療新生兒腹脹方法療效不佳的情況,臨床中提倡給予患者加用西甲硅油這一藥物。西甲硅油的主要藥理成分為穩定的表面活性劑,可消除胃腸道內部的泡沫,使泡沫排除以起到緩解脹氣的的效果,藥理作用為純粹物理作用,未涉及化學反應及不產生毒素,臨床用藥的安全性高,在對新生兒腹脹中,在常規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西甲硅油可快速的清除胃腸道中的泡沫,避免惡性循環的發生,這樣有助于促進患兒的康復及縮短患兒住院時間[7-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對比采取常規綜合治療的對照組,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西甲硅油的研究組在治療總有效率上明顯更高,此外研究組在胎糞排凈、完全胃腸喂養及住院等康復時間指標上也明顯較對照組更短,這提示西甲硅油對新生兒腹脹的輔助治療效果滿意。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在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低,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這也提示西甲硅油的用藥治療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對于新生兒腹脹,臨床中在常規綜合治療疾病的基礎上加用西甲硅油治療,可取得滿意的療效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黃敬敬,王彥云,徐恩斌.西甲硅油治療1例結腸癌頑固性腹脹患者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3(17):196-197.
[2]王玉蘭,何冰娟,王海燕,等.西甲硅油乳劑治療1例頑固性腹脹腹瀉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0,15(2):114.
[3]耿艷芳,趙立花.新生兒腹脹120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1,6(11):77-78.
[4]尹潔.早期新生兒腹脹臨床分析[C]//全國兒童消化系統疾病學術會議. 2014,35(4):89-90.
[5]陳安,杜靖,杜立中.早期新生兒腹脹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3,15(12):1074-1078.
[6]鄭洪女.兩種干預對先天性巨結腸新生兒腹脹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3,36(03):116-117.
[7]陳樹亮,陳澤杰,高華.西甲硅油乳劑聯合枯草桿菌腸球菌多維治療新生兒胃腸功能紊亂[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7(05):104-105.
[8]陸璐.西甲硅油聯合雙歧三聯活菌散防治早產兒喂養不耐受30例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7: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