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

【摘 要】目的:分析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髖關節置換的效果。方法:將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實施髖關節置換術的113例老年患者視為研究對象,以任意編號的形式劃入試驗組(n=57)與參照組(n=56)。參照組執行硬膜外麻醉,試驗組執行腰硬聯合麻醉,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試驗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阻滯完善時間及麻醉藥物用量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兩組間數據比較包含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前兩組患者的心率、血壓比較無顯著差距,麻醉后試驗組患者的心率、舒張壓及收縮壓水平相對較低,組間數據差值比較包含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出現1例不良反應,參照組患者發生2例不良反應,兩組間數據差值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中的使用,能夠穩定患者術中生命體征,減少患者麻醉起效的時間及麻醉藥物使用劑量,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麻醉效果較好。
【關鍵詞】腰硬聯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髖關節置換
髖關節置換術為矯正髖關節急性,緩解患者髖關節疼痛的有效方法,也是治療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的有效方法[1]。老年人患者身體素質較差,對手術治療的方式與手術中麻醉的方式要求較高,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身體器官功能退化癥狀,故而手術治療的風險系數較高,對麻醉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2]。為了深入調查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中使用的價值,文章將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實施髖關節置換術的113例老年患者視為研究對象,結合分組比較的結果展開臨床論述,且將內容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實施髖關節置換術的113例老年患者視為研究對象,以任意編號的形式劃入試驗組(n=57)與參照組(n=56)。試驗組男女患者數量占比為30:27,年齡范圍61-82歲,均齡為(72.47±2.63)歲。參照組男女患者數量占比為30:26,年齡范圍61-82歲,均齡為(72.52±2.57)歲。兩組間數據比較無顯著差距,可以實施分組對照研究(p>0.05)。
1.2 方法
參照組執行硬膜外麻醉,建立靜脈通道,鼻導管吸氧,監測生命體征。側臥位,腰椎L2-3位置硬膜外穿刺。穿刺完成后向頭端置入硬膜外導管,導管留置3cm左右。轉變為平臥位,頭部微微抬高,硬膜外導管注射3ml濃度0.5%的布比卡因,觀察5min患者若無脊麻或者中毒反應,則再次注射5ml濃度0.5%布比卡因。手術中結合患者情況適當追加。
試驗組執行腰硬聯合麻醉,體位及硬膜外穿刺方式同上。硬膜外穿刺完成后,25G腰穿針對蛛網膜下腔實施穿刺。在腦脊液流出后,1.5mL濃度0.5%布比卡因和0.5mL葡萄糖注射液10%融合,慢慢注射。腰穿針退出,頭端放置硬膜外導管,置入深度在3cm左右。轉變為平臥位,結合患者情況適當追加0.5%的布比卡因。硬膜外患者初次劑量為0.5%布比卡因8ml,而后每間隔1h增加3-5mL。如果患者存在疼痛不適的反應,則增加3-5mL的0.5%布比卡因。在出血量高于400mL的情況下,輸入紅細胞懸液,收縮壓降低幅度若高于30%或者低于90mmHg,則靜脈滴注5mg麻黃堿;心率若低于50次/min,則靜脈滴注0.3-0.5mg阿托品。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20.0展開數據的統計學計算,計量資料應用t值予以檢測,X2為計數資料檢測工具,在p值<0.05的情況下,則認定為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的麻醉效果對比
試驗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阻滯完善時間及麻醉藥物用量均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兩組間數據比較包含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的生命體征對比
麻醉前兩組患者的心率、血壓比較無顯著差距,麻醉后試驗組患者的心率、舒張壓及收縮壓水平相對較低,組間數據差值比較包含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試驗組于參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出現1例不良反應,參照組患者發生2例不良反應,兩組間數據差值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老年患者在實施髖關節置換術期間易于發生阻滯不全的情況,需要輔助用藥[3]。加之髖關節置換術對患者身體傷害相對較大,手術中骨水泥反應發生率較高,對老年患者而言麻醉的難度較大[4]。硬膜外阻滯麻醉為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常見的麻醉方法,但是易于發生阻滯不全的問題,增加了患者呼吸抑制、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5]。蛛網膜下腔麻醉主要是在蛛網膜下腔注射麻醉藥物,進而保持特定節段脊神經根阻滯,這種麻醉方式的控制效果較好。麻醉藥物使用劑量較少,麻醉平面更加易于控制,但是缺點在于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大。
腰硬聯合麻醉作為椎管內阻滯技術,能夠聯合發揮硬膜外阻滯麻醉和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的價值,減少其他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且能夠降低呼吸循環抑制的發生率。腰硬聯合麻醉方式下,能夠在短時間內完全阻斷感覺神經、運動神經以及交感神經,對創傷性刺激實施抑制,避免機體應激反應的發生,使患者機體內循環保持在穩定的狀態下。
本次數據比較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阻滯完善時間及麻醉藥物用量均均低于參照組患者,且麻醉前兩組患者的心率、血壓比較無顯著差距,麻醉后試驗組患者的心率、舒張壓及收縮壓水平相對較低。在腰硬聯合麻醉的方式下,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較小,且麻醉藥物使用的劑量較少,麻醉起效時間更快,對患者手術治療活動的開展能夠產生重要影響,且能夠減少對老年患者術后的影響。試驗組患者出現1例不良反應,參照組患者發生2例不良反應,老年患者術后的快速恢復能夠產生重要影響。
綜合上述內容,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中的使用,能夠穩定患者術中生命體征,減少患者麻醉起效的時間及麻醉藥物使用劑量,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麻醉效果較好,建議在老年髖關節置換術中麻醉使用。
參考文獻
[1]崔雪婭,馬桂麗.腰硬聯合麻醉用于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效果及對患者血流動力學與認知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8,38(06):14-16.
[2]秦國昕.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08):92-93+96.
[3]陸衛萍,楊雪峰.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髖關節置換術的麻醉效果對比[J].貴州醫藥,2017,41(05):493-494.
[4]周冠同.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髖關節置換術的麻醉效果對照研究[J].黑龍江醫藥,2016,29(05):921-922.
[5]陳良泉.腰硬聯合麻醉與單純硬膜外麻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效果比較[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11(2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