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對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及其合理應用研究探討。方法:選擇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不良反應中心采集的150例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報告,對其不良反應發生規律進行總結分析。結果:150例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報告中,男性56例,女性94例;年齡在1-80歲之間,不良反應在1-10歲組中構成比最高,達到22.0%;其次為21-30歲組、51-60歲組,均為15.3%。不良反應發生時間<10min為40例,26.7%;10min-1h為58例,38,7%;1h-24h為42例,28.0%;>24h為10例,6.7%。皮膚及附件損害106例,不良反應發生率70.7;全身性損害28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8.7%;循環系統損害16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0.6%。結論: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通常發生在用藥1h以內,不良反應包括皮膚及附件損害、全身性損害及循環系統損害,臨床必須有效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關鍵詞】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原因;合理應用
頭孢曲松鈉是臨床十分常用的一項藥物,屬第三代半合成頭孢菌素抗生素,其臨床作用機制主要在于依托對細菌細胞壁合成過程的阻滯,以實現抗菌功能。頭孢曲松鈉表現出良好的抗疹活性,其半衰期可維持在7~8h之間,在患者機體內分布廣泛,穿透力較強,因而在臨床抗感染治療中得到廣泛推廣[1~2]。然而隨著近年來頭孢曲松鈉的廣泛應用,患者機體耐藥性不斷增強,使得抗生素臨床效果不佳,特別是不良反應發生率不斷提高。為了確保頭孢曲松鈉用藥合理安全,盡可能發揮其臨床效果,本文對頭孢曲松鈉在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情況展開研究分析,以期為該項藥物的臨床合理應用提供必要依據,現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不良反應中心采集的150例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報告,其中,男性56例,女性94例;年齡在1~80歲之間,平均年齡(39.1±9.3)歲;醫師上報91例,藥師上報38例,護士上報21例。
1.2 方法
依據患者性別、年齡、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發生時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資料開展分類、整合,研究分析不良反應發生特點。
1.3 統計學處理
選取專業統計學處理軟件對本次研究各項觀察指標開展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運用()表示,計數資料運用[n(%)]表示,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計數資料運用X2檢驗,統計得出P<0.05,則意味著研究所得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性別與年齡
150例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報告中,男性56例,女性94例;年齡在1~80歲之間,不良反應在1~10歲組中構成比最高,達到22.0%;其次為21~30歲組、51~60歲組,均為15.3%。見表1。
2.2 用藥時間與不良反應的關系
150例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報告中,不良反應發生時間<10min為40例,26.7%;10min~1h為58例,38,7%;1h~24h為42例,28.0%;>24h為10例,6.7%。見表2。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0例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報告中,皮膚及附件損害106例,不良反應發生率70.7;全身性損害28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8.7%;循環系統損害16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0.6%。見表3。
3 討論
頭孢曲松鈉作為臨床較為常用的一種頭孢菌素類藥物,廣泛應用于一系列感染疾病。頭孢曲松鈉在實際應用中發揮的抗感染作用尤為顯著,且藥效長,可長時間作用于病灶,進一步提升疾病治療效果。正是憑借頭孢曲松鈉的各項優勢,使得其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推廣,但在應用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由頭孢曲松鈉引發的不良反應例數不斷增多,已引起了廣大醫務人員及患者的廣泛關注[3]。
本次研究結果得出,150例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報告中,男性56例,女性94例;年齡在1~80歲之間,不良反應在1~10歲組中構成比最高,達到22.0%;其次為21~30歲組、51~60歲組,均為15.3%。不良反應發生時間<10min為40例,26.7%;10min~1h為58例,38,7%;1h~24h為42例,28.0%;>24h為10例,6.7%。皮膚及附件損害106例,不良反應發生率70.7;全身性損害28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8.7%;循環系統損害16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0.6%。結合本次研究結果而言,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與患者年齡存在一定聯系,尤以10歲以下兒童發生率最高,其次為21~30歲、51~60歲,這可能與兒童、老年人肝腎功能不全存在一定關聯。應用頭孢曲松鈉后,引發的不良反應涉及皮膚及附件損害、全身性損害、循環系統損害等多個方面,大部分患者在出現不良反應后,經有效及時治療后均可實現痊愈,僅存在少數患者會留有一定后遺癥。由此說明在應用頭孢曲松鈉開展疾病治療過程中應當開展好不良反應防治工作,從而保證臨床用藥安全,一旦引發用藥異常后,應立即停止用藥,并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本次研究結果與王玫[4]辛海艷等[5] 李祥民[6]研究所得結果相似。
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不斷提升,研究人員針對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頭孢曲松鈉安全應用的措施,在提升用藥安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在應用頭孢曲松鈉前,應當開展好對患者的診斷工作。結合頭孢曲松鈉的藥理、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等問題,確保藥物應用的針對性、合理性,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眾多研究不良反應病例報告指出,年齡在10歲以下的兒童更易對頭孢曲松鈉引發不良反應,所以,需要在用藥時給予特別關注,在用藥前后開展好判斷、監測工作[7]。其次,在應用頭孢曲松鈉時,應當開展好對患者的監護工作。所需監護的內容包括:藥物應用產生相關療效與否;用藥時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用藥后患者病情有效緩解與否,等等。為了保證用藥監護質量,應當開展好對患者的血液檢測工作,并且,還應當關注生化指標的轉變情況,還應當開展好對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最后,在應用頭孢曲松鈉過程中,要尤為關注配伍禁忌,防止配伍禁忌的用藥方法。結合頭孢曲松鈉使用說明書而言,其中明確提出頭孢曲松鈉在應用時可能引發藥物不相容情況,需要聯合用藥時,應當分開用藥。另外,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也提出,眾多不良反應嚴重病例均是因為頭孢曲松鈉和其他藥物混合應用導致[8]。倘若依據患者疾病治療需求,需要應用頭孢曲松鈉,可選擇不同用藥部分,并對兩種液體做間隔應用處理,在應用過程中還需要重新選取新的輸液裝置,防止引發配伍禁忌反應情況。
總而言之,頭孢曲松鈉在實際應用中會引發多個系統不良反應,不良反應通常發生在用藥1h以內,不良反應包括皮膚及附件損害、全身性損害及循環系統損害,臨床必須有效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以此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確保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谷建俐,吳婷婷,閆抗抗等.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162例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13):4-5.
[2]張煉,何金,江陽.頭孢曲松鈉聯合法羅培南鈉片對男性淋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影響[J].中國性科學,2017,26(01):69-72.
[3]魏芬芳,孫怡園,楊悅.注射用頭孢曲松鈉不良反應的Meta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6,13(06):351-358.
[4]王玫.試析頭孢曲松鈉的不良反應以及合理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6):123-124.
[5]辛海艷,謝軍燕,邱凌梅等.關于頭孢曲松鈉的不良反應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8):156-157.
[6]李祥民.頭孢曲松鈉的不良反應以及合理應用[J].中國處方藥,2017,15(04):44-45.
[7]潘梁, 林東興, 涂志輝.頭孢曲松鈉臨床應用不良反應82例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9):119-120.
[8]頭孢曲松鈉與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主動監測數據分析[J].中國藥房,2016,08(11):1504-1506.
作者簡介
王利軍,現供職于山西省左云縣人民醫院,職稱,主管藥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