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晗 李偉

【摘 要】目的:分析乳牙牙髓炎采取空管用藥及根管充填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定本院收治的乳牙牙髓病患兒76例(96顆),研究時段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按照治療方式分組,分對照組(38例,48顆,根管充填治療)、試驗組(38例,48顆,空管用藥治療),回顧分析患兒臨床資料,比較臨床療效,并分析治療失敗原因。結果:試驗組治療后3個月、6個月治療成功率(95.83%)、(93.75%)稍高于對照組(83.33%)、(79.17%),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乳牙牙髓病患兒治療中,空管用藥治療效果較根管填充治療更為理想,且操作簡便,可減少復診次數,更適用于患兒治療,值得借鑒。
【關鍵詞】乳牙牙髓病;根管充填治療;空管用藥治療;穿髓;牙根吸收
乳牙牙髓病是一種口腔常見疾病,給患兒帶來明顯疼痛,且會影響繼承恒牙胚發育,導致牙冠出現鈣化情況,引起萌出過早或者過晚問題,甚至伴有萌出位置異常情況,因此需采取及時有效治療 [1]。臨床治療應以抑制病情發展,維持乳牙至替換期,進而確保患兒牙齒正常生長發育,但由于患兒年齡較小,治療依從性欠佳,臨床在具體治療時需選擇操作簡便且療效突出的方式,其中空管用藥治療優勢較為突出,較根管充填更為便捷,但治療情況及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值得進一步探究[2-3]。鑒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選定乳牙牙髓病患兒進行研究,探究空管藥物、根管充填治療效果,分析失敗原因,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指導,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定本院收治的乳牙牙髓病患兒76例(96顆),研究時段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按照治療方式分組,分對照組(38例,48顆)、試驗組(38例,48顆)。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齡3-11歲,平均(7.13±2.44)歲,第一乳磨牙:牙髓壞死壞疽6顆,根尖周炎7顆,第二乳磨牙:牙髓壞死壞疽27顆,根尖周炎8顆;試驗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齡3-10歲,平均(6.84±2.09)歲,第一乳磨牙:牙髓壞死壞疽7顆,根尖周炎8顆,第二乳磨牙:牙髓壞死壞疽24顆,根尖周炎9顆。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組間差異對結果影響較小,可比較。
納入標準:患牙深齲穿髓患兒;X線片顯示患牙無吸收情況患兒;病情處于穩定期患兒;臨床資料完整患兒[4];
排除標準: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兒;伴有凝血功能障礙患兒;伴有先天畸形情況患兒[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根管充填治療,行常規開髓操作,將髓室、根管內部壞死組織徹底清除,對根管進行擴挫操作,使用根管器械,隨后沖洗根管,使用次氯酸鈉溶液、生理鹽水交替沖洗,徹底沖洗后擦拭干凈,事先準備好氫氧化鈣糊劑棉捻,放置在根管中,利用氧化鋅進行暫封,5-7d后檢查患牙狀態,無叩痛或其他癥狀后,將原封藥去除,配合沖洗、吸干操作,選擇Vitapex糊劑進行填充,X線片確定填充效果,確定無誤后使用磷酸鋅水門汀墊底,做永久填充;試驗組給予空管藥物治療,首先進行牙髓失活操作,完成后拔根髓,對根管進行沖洗,使用次氯酸鈉溶液,將根管擦拭干凈,確定髓室位置,將蘸有甲醛合劑小棉球置于其中,隨后進行暫封固定,使用氧化鋅丁香油水門汀,5-7d后復診。確定無異常情況后,將原封藥去除,對根管再次進行沖洗、擦拭操作,取自制抗生素糊劑,包括克林霉素、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放置在髓室底部,利用棉球按壓,保證其處于根管內部,在根管口上覆蓋藥物,厚度控制在2mm左右,隨后磷酸鋅水門汀做基底,進行永久充填。
1.3 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評估,分成功和失敗兩類,成功標準:患牙治療后自覺癥狀消失,咀嚼功能恢復,叩痛消失,X線片顯示牙根吸收情況良好,根尖周組織狀態恢復正常,繼承恒牙胚正常發育;失敗標準:治療后患牙伴有疼痛情況,根尖區牙槽黏膜存在明顯紅腫情況,伴有竇道,X線片結果顯示牙根未吸收,根尖周存在稀疏區,出現上述任一項均可判斷為失敗[6]。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使用SPSS24.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表示形式為[n/(%)],通過分析X2值進行檢驗,以P<0.05為統計學差異評估標準。
2 結果
2.1 治療成功率比較
試驗組治療后3個月、6個月治療成功率(95.83%)、(93.75%)稍高于對照組(83.33%)、(79.17%),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失敗原因分析
試驗組治療3個月后失敗2例,6個月后新增1例失敗患兒,失敗原因均為患兒乳牙齲壞面積過大,充填體固定欠佳,出現松動情況,髓腔污染造成治療失敗;試驗組治療3個月后失敗8例,6個月后增加2例,其中6例因為分叉歧部、根尖部骨質遭到破壞,患牙伴有松動情況,最終需拔除患牙,4例因為髓腔消毒不徹底,導致根管出現感染情況。全部失敗患兒均進行再次治療,采取根管在治療術治療,進行玻璃離子永久填充。
3 討論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飲食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對于兒童而言,甜食攝入量明顯增加,雖然家長口腔健康意識增強,但日常生活中仍存在諸多不良習慣,導致患兒乳牙病變發生率增加。乳牙牙髓是兒童常見口腔問題,多由深齲感染引發,是齲齒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并且牙齒外傷也會引發牙髓病變,若控制不當會影響牙齒發育,目前臨床治療以根管充填方式為主,但具體操作尚未統一,需結合臨床實際情況予以進一步探究。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后3個月、6個月治療成功率(95.83%)、(93.75%)稍高于對照組(83.33%)、(79.17%),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原因分析如下:在牙髓、牙周、感染根管等情況治療中,根管充填應用較為廣泛,治療時對根管中的感染物進行徹底清除,對根管進行嚴密充填,進而達到治療效果,治療后可維持乳牙正常功能狀態,將其維持到正常脫落,不會對牙根造成不利影響,且利于恒牙發育,但是由于患兒年齡較小,治療時配合度較低,根管預備時會使用根管器械,易出現超出根尖孔情況,感染物被推出根尖孔,也存在側穿情況,損傷恒牙胚,同時乳牙髓腔較大,髓底薄,側支存在較多根管,側支根管中多存在較多細菌,滅菌徹底性不強,導致治療失敗,臨床治療效果不理想。而空管藥物方法需徹底清除根管,但無需完全充填,主要利用藥物滲透作用,以此促進病情恢復,預防牙周病變,在具體治療時務必徹底清除根管,但無需擴大根管,具體機制為根管內或者根管口中糊劑進行擴散,到達牙本質小管中,也可經由根管壁到達根尖周,修復根尖周病變組織,促進患兒病變恢復。同時治療中藥物選擇尤為關鍵,臨床有報道[7]稱感染根管中分離出細菌以厭氧菌為主,因此在藥物選擇時應有所側重,本次研究糊劑采取自制方式,主要成分包括克林霉素、替硝唑和地塞米松,其中替硝唑是公認厭氧菌感染抑制效果較高的藥物,藥物可干擾厭氧菌DNA代謝,阻斷細菌增殖,且藥物滲透性較強,可滲透至側副根管和根管底部,有效清除細菌,且藥物無免疫復合反應和過敏情況,利于提高治療效果,配合使用克拉霉素可強化對G+菌抑菌效果,而碘仿則具有較強的消毒及防腐作用,地塞米松則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過敏效果,諸藥配伍更利于促進組織修復,達到良好抗菌效果,避免由于消毒不徹底、細菌感染導致的治療失敗情況。
綜上,在乳牙牙髓病患兒治療中,空管用藥治療效果較根管填充治療更為理想,且操作簡便,可減少復診次數,更適用于患兒治療,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趙千.空管用藥與根管填充治療乳牙牙髓炎的療效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2):177-178.
[2]陳悅,陳媛,王艷,等.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的研究進展[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8,53(10):708-708.
[3]梁劉鳳,盧明智,王秋玲,等.根管不同沖洗方法治療兒童乳牙牙髓炎的效果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3):149-150.
[4]祝淑利.單支銼熱牙膠根管充填與傳統冷側壓根管充填效果對比研究[J]. 陜西醫學雜志,2018,47(2):219-221.
[5]任敏.兩種根管治療法治療隱裂性牙髓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5):743-744.
[6]宋英民,劉莉,徐艷明,等.現代根管治療中應用鎳鈦預備與熱牙膠充填技術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7,23(3):478-480.
[7]劉寶軍.對比一次性根管治療與常規根管治療術在急性牙髓炎治療中的效果[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2):398-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