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崢 紀龍 孟維欣 韓超


摘 要:本研究在我國內河港口高速發展、已成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樞紐的背景下展開。首先收集了吉林省港口設施、吞吐量發展現狀,然后收集并分析了航道、通航建筑物的發展現狀及近中期規劃。最后現狀和相關規劃研習的基礎上,結合多種國內相關研究已成熟應用的方法給出近期和中遠期貨運吞吐量發展預測值,并結合吉林省《“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規劃》給出近期和中遠期旅客吞吐量發展預測值。本研究的成果可為綜合交通領域客貨運吞吐量相關研究提供案例參考,并為后續吉林省港口規劃的相關工作提供吞吐量發展依據。
關鍵詞:內河港口 水上旅游 水路客運 港口吞吐量
1.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內河港口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內河港口已經成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樞紐,承擔著能源、物資和重要原材料及旅游客運的運輸任務,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吉林省亟待編制完善全省的港口布局規劃,加強港口管理效能,有效利用和保護寶貴的航道及岸線資源,提高港口的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水平,確保港口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使得港口在腹地經濟社會和在綜合運輸體系發展中充分發揮更大的作用。
港口吞吐量預測是港口規劃及其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正確預測關系到港口的發展戰略、經營策略、基本設施投資規模、港口的布局、泊位選址以及與集疏運相關的綜合運輸的建設。科學的管理和決策前提則是預測,港口吞吐量預測是港口主管部門進行正確決策和規劃的基礎。
2.國內研究現狀
李丹在分析腹地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應用定性分析、相關性分析、灰色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了鹽田港吞吐量預測模型,結合熵權TOPSIS法、Holt指數平滑模型確定模型各參數權重并給出預測值。翟希東結合神經網絡和灰色理論GM(1,1)模型給出了集裝箱港口吞吐量預測方法。許長新等采用系統動力學建立模型,預測了寧波市各港區和碼頭的吞吐量。葉劍基于聚類分析并結合灰色系統給出了大連港某港區的吞吐量預測結果。黃榮富三次指數平滑法利用VB軟件建立模型進行了某港口吞吐量預測。
3.吉林省航運發展現狀及規劃
3.1港口碼頭設施現狀
到2018年底,吉林省內河港口擁有泊位31個,其中通用散貨泊位9個,多用途泊位1個,煤炭專用泊位1個,客貨兩用泊位6個,普通客運泊位13個;千噸級以上內河深水泊位5個,占全省港口比重為16.1%;公用泊位21個,非公用泊位10個。設計散雜貨通過能力162萬噸,集裝箱通過能力1萬TEU,旅客通過能力202萬人次。
3.2航道與通航建筑物現狀及規劃
吉林省現狀擁有內河等級航道通航里程1620.5km。其中,Ⅲ級以上航道里程128.5km,Ⅴ級以上航道里程1144.5km,分別占全省等級以上航道里程比例為7.9%和70.6%;松花江水系等級航道通航里程1144.5km,占全省等級以上航道里程比例為70.6%,全部為Ⅴ級以上航道;鴨綠江通航里程306km,占全省等級以上航道里程比例為18.9%,圖們江通航里程170km,占全省等級以上航道里程比例為10.5%。
第二松花江建有紅石、白山、豐滿三個水利樞紐,均未建設過船設施,哈達山電站雖預留通航建筑物位置,但并未實際建設。鴨綠江干流建有云峰、老虎哨、太平灣、水豐四座水電站,均未設計航運功能;圖們江干流未建設水電站。由于第二松花江和鴨綠江干流所有水利樞紐均礙航,因此船舶只能區間通航;圖們江則存在多處淺灘礙航點,現狀僅可通航氣墊船。
規劃吉林省形成“一縱一橫兩線”的航道布局,“一縱”為第二松花江,“一橫”為嫩江—松花江,“兩線”為鴨綠江、圖們江邊境航道。共規劃航道里程1710km,其中Ⅲ級航道176.5km,占規劃航道里程的10.3%,Ⅳ級航道501.3km,占29.3%。
3.3港口吞吐量現狀
2018年,全省港口碼頭貨物吞吐量21.7萬噸,旅客吞吐量169萬人次。近年由港口完成的吞吐量貨類以礦建材料和煤炭為主;利用自然岸坡完成船舶貨物裝卸量統計時未區分貨類,但根據調研時了解的情況,貨類以礦建材料占據絕大多數。2017年開始嚴厲打擊非法采砂,吉林省港口完成的吞吐量和經自然岸坡完成的船舶裝卸量均隨之出現下降。旅客吞吐量方面近年來并不穩定,忽高忽低,與近年來經濟走勢相關性不大。
4.吉林省港口吞吐量發展預測
4.1貨運
根據2011~2018年吉林省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及經自然岸坡完成的船舶貨運裝卸量總和,分別建立多種擬合模型。根據擬合度和置信水平,選擇線性回歸和對數函數進行預測并給出預測值,同時給出灰色預測法的預測值。最后,結合其他因素對預測值進行最終確定。由于吉林省內河港口發展現狀的限制,近期港口貨物吞吐量預測值均包含經自然岸坡完成的船舶貨運裝卸量。
預測吉林省港口貨物吞吐量近期(2025年)為410萬噸、中遠期(2035年)為720萬噸。
4.2客運
與我國東部沿海省份不同,吉林省內河水運以客運為主,部分港口只建有客運碼頭。吉林省政府在《“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規劃》中提出建設長通白延吉長避暑冰雪生態旅游大環線和長松大白通長河湖草原濕地旅游大環線,這將為吉林省內河水上客運提供極大的發展機遇。同時,吉林省內河客運港口的發展也將為兩大旅游環線的建設和周邊縣市旅游觀光產業的發展提供依托。兩者將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
由于受到近年來冬季降雪和夏季降水同時顯著減少的影響,2011~2018年吉林省港口的客運吞吐量存在下降趨勢,也呈現出與當年降水量密切相關的趨勢。采用與貨運相同的多種擬合模型預測和灰色預測,得出2025年吉林省內河港口客運吞吐量預測值僅為150萬人次左右,年均增長率約為-3%。但是,根據《“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到2025年,全省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數年均增長約12%。基于《“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規劃》的權威性,以及年降水量的難以預見性,同時考慮到水上旅游都是兩大旅游環線中的基本組成部分,各客運港口都處于兩大旅游環線的建設范圍內,港口旅客吞吐量預測結合省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數的增長比例和模型預測的港口旅客年均吞吐量增長率,取平均值即9%進行近期旅客吞吐量預測。考慮到中遠期旅游資源開發逐漸完成,旅客吞吐量增幅將有所放緩。本次預測將按照年均增長4%的比例進行中遠期旅客吞吐量預測。
預測吉林省港口旅客吞吐量近期(2025年)為320萬人次、中遠期(2035年)為475萬人次。
5.結語
由于吉林省內各個水利樞紐均未建設通航建筑物,存在多處礙航,主要航道只能區間通航。因此預計近期和中遠期港口吞吐量均不會出現大幅增長。預測貨物吞吐量近期(2025年)為410萬噸、中遠期為720萬噸;結合《“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規劃》,預測吉林省港口旅客吞吐量近期(2025年)為320萬人次、中遠期為475萬人次。
課題來源:本課題來自于吉林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科研類),項目名稱:吉林省港口布局規劃研究,項目承擔單位:吉林省航道管理局,項目協作單位: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所,項目合同編號:2018-1-17。
參考文獻:
[1]李丹.新建港口吞吐量預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8.
[2]黃榮富,綦化樂,蔡軍.三次指數平滑法在港口吞吐量預測中的應用研究[J].水運工程,2007,No.403(06):38-40.
[3]翟希東.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預測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
[4]許長新,嚴以新,張萍.基于系統動力學的港口吞吐量預測模型[J].水運工程,2006,(05):26-28+40.
[5]葉劍.基于聚類分析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預測方法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