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楊秀燕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某二級綜合性醫院多重耐藥菌感染監測情況及護理干預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在2016年1月-2019年2月)送檢的15559例標本,對醫院多重耐藥菌感染進行監測和護理干預。采用統計學分析15559例標本護理干預前后的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率。結果:(1)15559例標本中有230例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占1.49%),2016年至2017年(此階段為護理干預前)多重耐藥菌感染率為0.53%(84/15559),2017年至2018年(此階段為護理干預前)多重耐藥菌感染率為0.51%(80/15559),2018年至2019年(此階段為護理干預后)多重耐藥菌感染率為0.42%(66/15559),各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15559例標本中分離出2008株細菌,其中有1335株革蘭陽性菌,620株革蘭陰性菌,53株真菌;呼吸道分泌物中檢測出最高的菌株為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嗜血桿菌屬,然后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低為大腸埃希菌;生殖道中檢測出最高的菌株為大腸埃希菌、其次為β溶血鏈球菌、最低為銅綠假單胞菌;膿液標本中檢測出最高的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低為銅綠假單胞菌和肺炎鏈球菌;無菌液體標本中檢測出最高的菌株為大腸埃希菌、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低為肺炎鏈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尿液標本中檢測出最高的菌株為大腸埃希菌、其次為不動桿菌屬、最后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結論:對某二級綜合性醫院進行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多重耐藥菌感染率。
【關鍵詞】多重耐藥菌;感染;二級綜合性醫院;護理干預
多重耐藥菌主要指的是臨床所使用的三類或者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出現耐藥細菌情況[1]。多重耐藥菌是世界公共衛生問題之一,預防多重耐藥菌的發生是控制感染工作中最具有難度的一種。近年來有資料顯示,二級綜合性醫院隨著抗菌藥物的濫用而導致多重耐藥菌情況日益增多發展趨勢[2]。二級綜合性醫院如何加強控制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發生是醫院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二級綜合性醫院加強對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再采取相應護理干預措施,最終能夠取得良好效果[3]。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6年1月-2019年2月)送檢的15559例標本。細菌培養按照相關規范進行操作,菌株鑒定采用天地人系統。
1.2 方法
對醫院多重耐藥菌感染進行監測和護理干預。根據綜合性醫院多重耐藥菌的監測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從院感管理護理人員再到各個科室的護理人員予以溝通,制定預防措施:
(1)提高各個科室護理工作人員的層級培訓工作,利用交接班工作間隙對護理人員進行個性化撇訊,組織各個科室的護理工作人員進行感染知識的培訓;
(2)制定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控制執行表格。嚴格按照表格內容,定期對科室護理人員加以監督,每月均詳細記錄洗手液的使用數量,現場考核醫務人員如何洗手并進行手衛生依從性調查!每月監測護理人員使用消毒液和操作儀器等消毒效果,將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檢查結果反饋到各個科室之中。
1.3 觀察指標
分析15559例標本護理干預前后的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n)、百分數(%)表示,兩組間的構成比較用 X2 檢驗,以均數()表示計量資料,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干預前后多重耐藥菌感染率分析
15559例標本中有230例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占1.47%),2016年至2017年(此階段為護理干預前)多重耐藥菌感染率為0.53%(84/15559),2017年至2018年(此階段為護理干預前)多重耐藥菌感染率為0.51%(80/15559),2018年至2019年(此階段為護理干預后)多重耐藥菌感染率為0.42%(66/15559),各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陽性菌組成情況分析
15559例標本中分離出2008株細菌,其中有1335株革蘭陽性菌,620株革蘭陰性菌,53株真菌,見表2。
2.3 呼吸道分泌物中檢測主要菌種分析
呼吸道分泌物中檢測出最高的菌株為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嗜血桿菌屬,然后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低為大腸埃希菌;生殖道中檢測出最高的菌株為大腸埃希菌、其次為β溶血鏈球菌、最低為銅綠假單胞菌;膿液標本中檢測出最高的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低為銅綠假單胞菌和肺炎鏈球菌;無菌液體標本中檢測出最高的菌株為大腸埃希菌、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低為肺炎鏈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尿液標本中檢測出最高的菌株為大腸埃希菌、其次為不動桿菌屬、最后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
3 討論
根據細菌培養標本檢查結果顯示,菌株主要來源于呼吸道分泌物和傷口分泌物[4-5]。傷口分泌物中最常見的是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呼吸道分泌物中最為常見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嗜血桿菌屬[6]。本文研究結果顯示15559例標本中分離出2008株細菌,其中有1335株革蘭陽性菌,620株革蘭陰性菌,53株真菌;呼吸道分泌物中檢測出最高的菌株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為嗜血桿菌屬,然后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低為大腸埃希菌。日常診治活動過程中,護理工作人員頻繁接觸患者,因此顯著加大了多重耐藥菌感染幾率[7-8]。二級醫院由于護理工作人員接受培訓和學習的機會較少,加上工作壓力大,所以在預防控制多重耐藥菌感染過程中,相關措施執行不夠到位[9-10]。基于此,需加強相關護理干預措施,便于切斷病原菌的傳播途徑,達到有效控制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目的。醫護人員的手是傳播多重耐藥菌的媒介,通過觀察醫院的洗手液用量可間接反映出醫護工作人員的手衛生情況。本文研究結果顯示2016年至2017年(此階段為護理干預前)多重耐藥菌感染率為0.53%(84/15559),2017年至2018年(此階段為護理干預前)多重耐藥菌感染率為0.51%(80/15559),2018年至2019年(此階段為護理干預后)多重耐藥菌感染率為0.42%(66/15559),各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護理干預因遵守多重耐藥菌感染途徑,及時做好消毒隔離工作,最終能夠有效控制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情況。
綜上所述,對某二級綜合性醫院進行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多重耐藥菌感染率。
參考文獻
[1]周子群.某二級綜合性醫院多重耐藥菌感染監測情況及護理干預效果[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7,23(14):2275-2278.
[2]余大蓮,王敏,王鑫等.青海省中醫院2015年住院患者感染情況調查及多重耐藥菌監測[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2):281-283.
[3]任南,細毛,付陳超等.中國醫院感染監測工作的發展及變化趨勢[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9):642-647.
[4]梅雪飛,莢恒敏,張亮等.綜合干預措施對ICU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藥菌感染/定植的防控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3):176-178.
[5]陳亞男,劉菁,胡婕妤等.某醫院多重耐藥菌感染監測與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8,35(4):314-315.DOI:10.11726/j.issn.1001- 7658.2018.04.025.
[6]李秀英,路珊珊.某醫院多重耐藥菌目標性監測和感染現狀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9,36(2):136-138.
[7]劉仕蓮,王燮辭,趙思陽等.綜合干預對ICU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防控效果[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6,32(11):1230-1233.
[8]胡荍,明星,徐亞青等.湖北省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及多重耐藥菌防控調查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7,16(8):717-720.
[9]周靜,陶麗,張立萍等.連續4年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監測及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4):364-366.
[10]劉帆,劉逸文,鄭勇等.神經科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多重耐藥菌及綜合干預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