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丹
【摘 要】目的:探討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ICU護理干預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間ICU收治的氣管切開肺部感染ICU患者39例,隨機分為普通組與干預組,對照組常規護理,實驗組ICU綜合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并發癥、肺部感染癥狀消失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肺部感染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臨床護理中,ICU綜合護理干預具有較高的效果,顯著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ICU;氣管切開;腹部感染;綜合護理干預
ICU患者多伴隨意識不同程度意識障礙、氣道阻塞、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為保證患者呼吸順暢,氣管切開是排除呼吸道異物、改善呼吸功能的有效方法。氣管切開使呼吸道與外界接觸,易容引發呼吸道感染,進而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嚴重者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因此ICU綜合護理干預在氣管切開ICU患者臨床治療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間ICU收治的氣管切開肺部感染ICU患者39例,年齡44~69歲,平均年齡(51.6±7.8)歲,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按照數字隨機的方法分為普通組與干預組,其中普通組19例,干預組2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因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普通組患者予一般護理方法,包括生活護理、用藥指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等;
干預組患者予ICU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環境護理干預,保持患者ICU病房的溫度、適度相對穩定,定時殺菌消毒,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室內安靜。當室內空氣干燥時,適當使用空氣濕化器進行加濕和凈化,此外還需每日定時通風,保持室內干凈整潔。此外需要對患者家屬的病房探視進行必要的控制,并及時更換被褥和患者衣物,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對病房環境的不利影響。
(2)加強生命體征監護,及時掌握患者意識、肢體、血壓、心跳、呼吸等各項生命體征狀態,與主治醫師保持有效溝通。掌握患者意識狀態與肢體活動情況,每隔0.5~1小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每隔4小時監測體溫一次。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向主治醫師報告,并采取合理的處理措施。
(3)口腔、呼吸道護理干預,口腔PH值試紙測定,氯已定漱口液漱口,具體則根據口腔PH值選擇漱口液及方法。對氣道進行專業護理,霧化吸入保持呼吸道濕潤,及時觀察傷口并換藥,防治導管阻塞等。具體護理中,每隔4~6小時進行漱口護理,并對患者口腔進行觀察,當患者口腔分泌物過多或者異味較大時,需要適當增加漱口次數。
(4)吸痰、排痰護理干預,嚴格無菌操作,并配合吸氧護理、霧化吸入護理,并對患者進行2小時翻身拍背一次。吸痰、排痰護理干預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無菌處理原則,吸痰護理干預后進行適當吸氧護理與霧化吸入護理。此外,還需對患者呼吸道進行全方位護理干預,通過霧化吸入濕潤患者呼吸道。
(5)切口護理干預,嚴密觀察切口癥狀,保持切口衛生、清潔、干燥,及時換藥,創口每天消毒兩次。在患者創口換藥時,需要根據患者創口干燥程度確定換藥時間與方式,需保持動作輕柔,以免引起出血。
(6)行動護理和營養指導,在患者體位護理中,要保持患者頭高腳低的體位,患者床頭保持在30°~45°之間,而且需對患者體位進行定式調整,即每隔2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保持管道通暢。此外,還需要對患者家屬進行必要的營養護理講解,確保患者科學進食,保證營養供給。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普通組與干預組患者在接受不同護理方式后的護理效果,對比并發癥,包括肺部感染、局部感染、腹部感染癥狀消失、轉出ICU時間以及護理總有效率等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所有數據采用專業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計量數據采用()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X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的情況來看,普通組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道黏膜損傷、呼吸道阻塞、術后出血、肺部感染、局部感染、脫管等并發癥,干預組主要是呼吸道黏膜損傷、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在數據統計上看,普通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高于干預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
從兩組患者肺部感染癥狀消失的時間與轉出ICU時間來看,普通組患者肺部感染癥狀消失時間為(8.3±3.4)天,干預組則為(6.1±2.2)天,組間差異顯著(P<0.05);此外普通組患者轉出ICU的時間為(11.1±4.9)天,干預組患者轉出ICU的時間為(7.1±3.0)天,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
從護理的總有效率來看,普通組總有效率為73.7%,干預組總有效率為95%,組間差異顯著(P<0.05)。從SDS、SAS評分結果來看,普通組SDS與SAS評分為(36.90±2.01)、(34.29±1.30),干預組SDS與SAS評分為(14.59±2.00)、(19.56±1.03),干預組明顯好于普通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氣管切開是ICU患者治療中較為常見的改善患者呼吸狀況的方法,能夠迅速改善患者不良癥狀,但氣管切開則會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潛在風險,并引發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給患者健康帶來嚴重危害。ICU護理在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治療中有明確效果,因此對ICU氣管切開患者進行ICU綜合護理干預十分重要。
本文研究表明,在ICU綜合護理干預模式下,ICU患者氣管切開的護理中,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普通組,說明ICU綜合護理干預在患者并發癥預防與質量中具有積極地作用,ICU綜合護理干預能夠顯著降患者肺部感染與并發癥的發生,進而大幅降低患者死亡率,促進患者恢復,有利于患者的預后轉歸。
此外SDS與SAS評分結果的對比結果表明,ICU綜合護理干預不僅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而且顯著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其原因可能是對室內環境的積極干預、對患者家屬的心理干預等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文實驗統計數據表明,在對患者實施ICU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以及家屬焦慮與抑郁情緒得到明顯改善,而情緒的改善則有利于患者康復。從ICU患者治療的實踐來看,因ICU中嚴謹家屬探視,者容易使患者與家屬產生不良心理,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而ICU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輔導和治療教育,可有效緩解其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
觀察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肺部感染癥狀消失時間、轉出ICU時間均明顯少于普通組,這說明ICU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加快促進患者的恢復。因為在ICU綜合護理干預中,對患者進行了專門的氣管切口護理、口腔與呼吸道護理、排痰與吸痰護理,這些措施能夠有效的對患者呼吸道進行濕化,進而減少呼吸道分泌粘液的濃度,而且吸痰與排痰護理能夠較少呼吸道內痰液洙留,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發生。此外對創口的專業護理時,及時換敷料,對創口進行殺菌消毒,也能夠有效的防止切口感染,進而感染肺部,降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氣管切開肺部感染ICU患者實施ICU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肺部并發癥的產生,而且對肺部感染癥狀的消失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恢復,對后期好轉有利。由此可見,在氣管切開肺部感染ICU患者的臨床護理中,ICU綜合護理干預具有積極的價值,有必要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楊君麗.探討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8):1124-1126,1127
[2]符春花,周保嬌,李珍美.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危險因素與護理干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7,34(8):760-763
[3]柳小霞,顧曉菊.綜合護理干預對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83-84.
[4]趙士靜,董立亭,張秀云.重癥監護室危重患者氣管切開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9-11.
[5]邱煥昀,劉立平,黃新欣.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8,8(2):152-155.
[6]鄺煥明.氣管切開患者ICU內肺部感染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4,(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