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影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207)
2013年5月,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合作機制正式啟動,主要合作范圍包括中國長江中上游地區的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以及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14個聯邦主體[1],重點是促進中俄兩大非毗鄰區域的經貿和人文交流合作。該機制啟動五年來,中俄兩國及雙方各級政府積極推動落實有關政策倡議,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但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雙方合作的規模和深度。2015年5月8日,中俄兩國元首在莫斯科簽署《中俄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2],對“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俄務實合作作出了戰略規劃,這為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區域合作帶來新機遇。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合作機制是兩國非毗鄰地區合作的新嘗試,開創了中俄地方合作的新模式,豐富和完善了中俄地區合作內涵,對推動中俄全方位合作、促進雙方兩地區綜合實力的提升、增進兩地區民眾之間的感情、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4月30日,李克強總理出訪俄羅斯時,在喀山與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地方領導人和中國有關省市負責人舉行座談會。當時他對伏爾加河流域的發展潛力表示贊賞,并提出“從國家層面加大對地方合作的推動”等建議[3]。201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兩國元首就加強中俄全方位戰略合作達成重要共識,明確指出把中俄兩國之間高水平的政治關系轉化為豐碩的務實合作成果是雙方的主要任務[4]。5月,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俄羅斯總統駐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全權代表巴布奇在武漢啟動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地區合作機制,簽訂兩地區開展合作的議定書[5]。這是落實中俄兩國領導人關于開展“長江—伏爾加河”流域地區合作共識的重要舉措,成為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合作的基本規定性文件。此后的10月22日至23日,中俄兩國總理發表《中俄總理第十八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該公報明確“雙方歡迎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俄羅斯聯邦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合作機制,支持進一步深化兩地區經貿、投資和人文領域互利合作[6]”。2014 年2 月,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合作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重慶召開,最終形成了兩地區投資項目清單和人文領域合作清單。6月,“長江—伏爾加河”地區領導人座談會在俄羅斯薩馬拉市舉行,雙方就繼續擴大和深化兩地區合作達成重要共識并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標志著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合作進入實質性合作階段[7]。2015年8 月7日,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地方領導人第四次座談會在四川成都舉行,這是落實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5月莫斯科會晤和7月烏法會晤成果、擴大兩地區合作的重要舉措[8]。2016年7 月19 日,楊潔篪同巴比奇舉行會晤,雙方決定將兩地區地方領導人座談會機制提升為兩地區地方合作理事會,這標志著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地區合作進入全新發展階段[9]。2017年6月16日,國務委員楊潔篪在合肥同俄羅斯總統全權代表巴比奇共同主持召開“長江—伏爾加河”地方合作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共同啟動了“長江—伏爾加河”地方合作理事會網站,簽署了《會議紀要》等,并見證了“長江—伏爾加河”兩地區地方政府簽署多項合作文件[10]。回顧上述歷程不難發現,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合作具有明顯的國家引導背景,是兩國領導人直接推動的成果,是落實中俄兩國領導人有關區域合作共識的重要舉措。
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在不斷加快,區域合作組織也如火如荼發展起來。這使得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區域性合作機制在不斷發展,在地區合作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中俄是相互毗鄰的大國,中俄經貿合作有很大的互補性和上升空間,雙方自然希望不斷發掘自身潛力,實現優勢互補,謀求合作共贏。深化中俄務實合作,開辟中俄非毗鄰地區合作的新模式對于落實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促進中俄內陸地區經濟發展和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有重要的作用。
長江和伏爾加河均為中俄兩國的母親河,長江中下游地區6省(市)和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14個聯邦主體都是同屬于兩國母親河哺育的地區,可以說,地理區位相似。同時,“長江—伏爾加河”合作區域都是具有較強實力的科教中心,高校及科研機構林立,科教和人才資源豐富。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四川省的四川大學、安徽省的中國科技大學、湖北省的武漢大學等等,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下諾夫哥羅德國立大學、喀山大學、薩馬拉國立大學等等,都可以為“長江—伏爾加河”地區的務實合作提供智力等方面的支持。“長江—伏爾加河”機制啟動后,該機制框架下高校聯盟的成立也驗證了這一點。再者,“長江—伏爾加河”地區工業發展和技術水平方面的實力雄厚,兩地區在資源、市場、資金、技術等方面擁有各自的優勢,產業互補特點十分凸顯,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長江—伏爾加河”合作項目的起點與含金量都很高,富有活力,發展潛力較大。雙方共同投資的項目涉及建設科技和農業園區、建材生產、機械和汽車制造、船舶制造、林業、制藥業、高科技產業等。
自“長江—伏爾加河”機制啟動以來,中方6省(市)就積極推進與俄方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合作進程。以安徽省為例,2018年2月,安徽省決定建立推進與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合作聯席會議制度,為開展對俄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通過“一個平臺、兩項合作、三大活動”,初步形成了安徽省與俄兩河流域協調機制[11]。具體而言,就是通過首屆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地方合作理事會這個平臺,著力同俄方進行經貿以及文化領域的“兩項合作”,積極開展地方合作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及青年論壇系列活動、俄羅斯高級公務員(安徽)研修班、安徽省與俄方的經貿文化展“三大活動”。可以說,五年來,安徽省與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在政府間、教育領域、文化領域、旅游領域及科技領域的往來明顯增多,成效顯著,是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務實合作的例證。
教育合作是“長江—伏爾加河”地方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6月,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與長江中上游地區高校聯盟在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地方合作理事會框架下宣布成立[12]。這是中俄首個非毗鄰地區高校智庫聯盟,也是開放的智庫聯盟。該聯盟的成立將進一步深化“長江—伏爾加河”地區的教育領域合作。聯盟將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承擔起促進兩國人文交流、拓展中俄高校高端國際合作、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責任和使命,致力于打造一個中俄兩國教育、科技、文化深度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和典范[13]。10月27日,中俄“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盟在成都正式啟動,并召開了中俄“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盟智庫論壇。該論壇是首個以中俄區域合作為專題,有兩國高校校長大規模參與的論壇[14]。論壇召開吸引了國內外相關媒體的普遍關注與報道。該論壇也是四川省有史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中俄交流活動,充分體現了四川省近年來一直在積極參與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合作機制。作為高校智庫,聯盟必將助力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地方合作,為其提供政策分析、決策咨詢、智力支持等等。同年3月,在上海也成立了中俄“兩河領域”合作智庫聯盟。該智庫旨在對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關于“一帶一盟”對接合作、多方面地探索中俄之間非毗鄰地區開展區域合作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時為“長江—伏爾加河”合作面臨的現實問題“量身定制”解決方案[15]。
“長江—伏爾加河”流域青年論壇是中俄兩地區合作理事會的配套活動。截至2018年10月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如表1。該論壇的成功舉辦對于加強中俄青年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增進互信意義重大。

表1 中俄“長江—伏爾加河”青年論壇(2014—2017年)
五年來,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地區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該機制對促進兩國非毗鄰地區的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是中俄務實深入合作的充分體現。可以說,該機制未來前景可期,但具體合作進程并非坦途。
近年來,中俄關系不斷向前發展,連上了三個臺階,從1992年的“互視為友好國家”,到1994年的建立長期穩定的“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伙伴關系”,再到1996年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紀的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跨入新世紀的2001年,中俄雙方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該條約的主線是中俄“世代友好、永不為敵”,永遠做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強調中俄關系的中心內容是睦鄰友好與互利合作[20]。現今,中俄關系處于歷史最好時期[21],堪稱新型國家關系的典范。近年來,中俄兩國國家元首簽署和批準多份重要文件,進一步明確闡釋了中俄新型國家關系的基礎是相互尊重、平等信任,核心價值是相互支持,原則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目標是兩國人民共同繁榮,確定了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根本方向,規劃了各領域合作目標,為兩國關系戰略領航[22]。
2015年簽署發表的《中俄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強調,要將上海合作組織作為“一帶一盟”對接合作的重要平臺,拓寬兩國務實合作空間,帶動整個歐亞大陸發展、合作和繁榮[23]。在推進“一帶一盟”對接進程中,深化“長江—伏爾加河”地區合作恰是中俄務實合作的務實之舉。2018年6月8日,中俄兩國元首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該聲明第二十三條就明確規定,要推動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及貝加爾地區政府間合作委員會及中國長江中上游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地方合作理事會框架下相關工作[24]。可以說,“一帶一盟”的對接合作為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地方合作的務實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些年俄羅斯市場上的韓國和日本的機電類產品在日益增多,對中國機電類商品來說也是一種激烈競爭。因此,中國企業應該在提高產品質量方面多花心思和功夫,不斷提升自身產品的競爭力,并做好相應的品牌營銷,從而推進中俄兩國的經貿往來,以及“長江—伏爾加河”的區域合作邁上新臺階。此外,目前“長江—伏爾加河”兩地區懂俄語(漢語)又懂法律的綜合性人才及專業并不多。同時在國與國之間具體的合作進程中,需要綜合性人才來了解對象國的相關國內、國際環境,這樣才能在合作中有效減少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可借助“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盟這個平臺優勢培養人才,為中俄“一帶一盟”對接和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地區合作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為中俄兩地區間合作貢獻力量。
總之,“長江—伏爾加河”地區合作作為中俄兩國非毗鄰地區合作的一次新的重要探索,為中俄關系向前發展創造了新的增長點,是“一帶一盟”對接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挖掘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地區間的市場潛力和投資合作空間,深入推進兩地區間多領域全方面合作,將有力提升中俄地方合作的水平,助推中俄關系的務實發展,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