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愛
(山東省沂南縣山大華特臥龍學校,山東 沂南 276300)
我從事高中聲樂教學已有近20個年頭,見證了幾百個專業(yè)學生的成長歷程,在教學過程中有過許多疑惑,也有過許多的坎坷,當然也取得了許多令人可喜的教學成果。
基層高中階段聲樂的教學是一項很艱苦且枯燥的教學任務。基層的藝術教育沒有從幼兒園、小學、中學所經歷的基礎教育,大部分的藝術素質都靠后天的努力來塑造完成。很多基層學校的管理者認識不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一味追求升學率,功利性太強,所以藝術教育的熏陶以及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就更加無從談起。雖然當下的藝術教育是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但是作為藝術的傳承者我們當下最重要的任務是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給有藝術天分的學生搭建一方理想的舞臺,甘為人梯,成就他們的夢想,以此來實現(xiàn)作為藝術教師的社會價值。我就在基層高中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談一點關于高中音樂教學中聲樂訓練的幾點認識,希望廣大的藝術工作者給予寶貴的意見與支持!
由于高中的課程緊張,再加之文化課的壓力也很大,藝術課程的進行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簡單。要想高效的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個聲樂學生的課程,并使之掌握正確且規(guī)范的發(fā)聲理念并且完全掌握,還需要一定的訣竅。
我教學的訣竅有以下那么幾點:
1、先讓初學聲樂的學生欣賞多個不同歌唱家的藝術歌曲,通過欣賞藝術家的歌唱作品,提高他們對藝術歌曲的欣賞水平,加強他們對藝術歌曲的了解,使他們了解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歌唱特點,對于聲樂的訓練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2、引導學生進行歌唱發(fā)聲的訓練。歌唱的發(fā)聲是聲樂教學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先開始的必經之路。歌唱發(fā)聲的訓練最開始是要給學生灌輸一個正確的歌唱理念,告訴學生建立歌唱的通道,有好的共鳴腔體,再有一個好的放松的心理狀態(tài)就可以了。最開始不要給學生說過多的理論性比較強的東西,教師最好通過自己的聲音,直觀的面對面的教授,也讓學生感受到聲音的美,也與他自己的聲音作對比,能夠更加快捷的找到正確發(fā)聲的感覺。
發(fā)聲練習初期要通過發(fā)U母音使學生打開后通道,這樣可以使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聲音管道,使聲音聽起來更加立體有質感。當然對于發(fā)聲氣息的支點,口腔的打開,放松下吧,喉頭不要緊張等問題也要提醒學生,讓他們一發(fā)聲就會想到,先有這種意識。等練習一段時間,發(fā)聲練習前一定要做打嘟,發(fā)哼鳴的練習,這樣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氣息的支點,更好的找到共鳴,使聲音有泛音,也更加優(yōu)美動聽。
3、聲樂專業(yè)教師要與時俱進,多學習多充電,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很重要。
聲樂教師要有一雙敏銳的耳朵,對于聲音的判斷力應當非常準確。聲樂教師對于聲音的判斷力直接決定了你的教學水準,只會自己唱沒有判斷力的聲樂教師,只能算作一個教歌匠,就如同一個廚師不會品嘗自己做的菜一樣,永遠成不了家,也是會誤人子弟的。
聲樂教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一開口唱,就知道學生的毛病出在哪里?應該怎樣去糾正。就如同醫(yī)生診脈看病,找準癥結,對癥下藥,這樣子才算的一個合格的聲樂教師。
4、聲樂教師不但會聽,還要甘于吃苦耐勞,要有體育教練陪練的精神。
找準學生的不足之處,堅持陪學生練習一段時間,最少也得堅持一個星期。等學生對于正確的聲音有了一個正確的意識的時候,他才能夠自己獨立去練習。不然,今天上完明天就不管了,練習初期學生都沒有最基本的判斷力,所以一周之后你再給學生上課,幾乎是原地踏步,更糟糕的是越來越差。所以聲樂教師要教出好學生,必須還要吃苦耐勞,不怕麻煩。
5、聲樂教學后期作品的選擇。
聲樂訓練發(fā)聲練習初期需要堅持五個月左右,在發(fā)聲練習初期可以先找一些小的藝術歌曲,比如《搖籃曲》《思鄉(xiāng)曲》《絨花》《紅豆詞》等等這樣小一點的曲目讓學生練習,等聲音鞏固住以后,再給學生找高考的曲目,剛開始不要弄太大的作品,一定是適合他的能力范圍作品之內的,拔苗助長式的教學有百害無一利,要循序漸進,穩(wěn)扎穩(wěn)打,方能達到我們教學的目的,實現(xiàn)我們教學的目標。
總之,基層高中的聲樂教學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一是師資的問題,二是學生生源的問題,要想在基層高中把聲樂教學搞好,專業(yè)教師任重而道遠,既要自己善于不斷學習充電,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更要有很強的責任心恒心,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才能夠讓聲樂藝術這朵美麗奇葩在條件簡陋的基層中開出絢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