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榕育瀟
(陸軍防化學院,北京 102205)
軍隊基層文化工作作為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自身獨有的情感性使政治工作更加生動,潛移默化的將思想教育之“鹽”融入部隊教育之湯,而歌詠活動又是軍隊基層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形式多樣、便于開展,是我軍文化生活的傳家寶:1927年,毛澤東同志帶領秋收起義部隊進入井岡山后,就規定部隊每天在“三講兩操”前后和晚點名時唱革命歌曲,以活躍部隊文化生活,加深戰士們對革命的認識,激發他們的革命熱情。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由大批有識之士在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發起的抗日民族歌詠運動,鼓舞了大批青年走上保家衛國,捍衛民族主權的戰場……直至今日,演唱革命歌曲依然是提升士氣,樹立我軍形象的重要方式。
而新時期的合唱比賽也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2018陸軍“百連萬人”新條令比武(以下簡稱新條令比武)中,合唱作為考核課目之一,得分占總成績比重的20%,再次體現了文化工作在基層生活中的地位。此次合唱比賽對歌曲演唱的完整性和演唱者的精神面貌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演唱形式上,要求參賽曲目全為清唱,除自選曲目可有編排外,抽選曲目不分聲部,不設計編排;舞臺搭設亦刪繁就簡,除了必要的合唱階梯外,只可用偽裝網和主戰裝備來進行簡單修飾。真正體現了近實戰、強內涵、礪特色。
立足以上新特點,本文將從以下幾個階段探討軍校學員無伴奏合唱比賽的組織:
準備階段是參賽的頂層設計階段。
首先,要研讀比賽規則,明確比賽的主題、舉辦比賽的根本目的及指導精神等,把握比賽的大方向。特別需要關注參賽人員、參賽曲目的范圍、比賽時間、比賽流程、評分標準、成績評定等比賽規則,從而在比賽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最大限度發揮本單位優勢,更有針對性的組織排練。
其次,要確定參賽曲目。在選擇曲目時要注意規則性、對比性、藝術性和可唱性,特別是在無伴奏合唱比賽中,后三個特點顯得尤為重要:規則性是指緊扣比賽主題,嚴守曲目范圍。對比性既可以是曲目與曲目的對比,也可以是曲目段落之間的對比,組成音樂的四要素“高低、長短、強弱、音色”都可以形成對比,但深入來講都是音樂情感的對比。選擇有對比的曲目,更容易進行歌曲的處理,特別是在無伴奏的合唱形式中,可以給聽眾帶來起伏錯落的聽覺感受;藝術性,是指所選歌曲要旋律性和表現力較強,較富有感染力,例如《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當你的秀發拂過我的鋼槍》等;可唱性是立足于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如嗓音條件、音樂素養等,判斷所選歌曲是否可以完成歌曲的技術要求及情感處理。無伴奏合唱沒有伴奏烘托,需要通過演唱者自身的表現力闡釋歌曲,所以只有可唱性強,才能有更多空間進行藝術處理,提高參賽曲目的舞臺效果。
最后,確定指揮人選。軍校學員的合唱指揮雖不像專業團體指揮一般作為組織者和領導存在,但仍需要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和組織能力,無伴奏合唱中,需要指揮能夠準確起唱歌曲,所以在選擇時標準更高,同時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和學習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準備階段還需要做好參賽人員的賽前動員,以激發大家團結一致,勇奪先進的信心和斗志。
比賽是對實力的展示,排練就是實力的累積,是組織參賽最重要的環節,所以一定要做好籌劃,科學開展。
在無伴奏合唱中,務必先根據學員的整體音域確定歌曲演唱曲調,作品的定調決定了學員演唱的質量,以及藝術處理的實現。一般學員所演唱的曲調會比作品原調低,所以不能草率的按照原調進行排練。教員還應對歌曲的情感做詳細講解,包括闡釋創作背景,分析歌詞、曲調,明確表情記號的意義等,要使學員準確把握歌曲情感,從而使演唱富感染力。
在教唱方式上,傳統的反復聽示范音頻,逐句跟唱的做法并不適用于無伴奏合唱,因為范唱音頻多為原調,有可能和學員實際演唱調不一致,容易混淆學員對音調的記憶;而因采用先跟唱樂譜再加入歌詞的方法,這樣有助于學員更好把握音程之間的關系。在教唱初期,可在學生唱譜時使用鋼琴彈奏旋律進行輔助,后期可只給關鍵單音作以提醒,最好能要求學員學會默唱,強化音程體系的構建。
在訓練方式上可以采取齊唱和分組練習結合,通過節奏模打、旋律跟唱等方式,挑選出音樂素養較好的學員擔任小組長,帶領同組學員共同進步。
當學員可以大體掌握音樂的情感及旋律走向,較為完整的演唱作品后,就要從音準、節奏、情感、音色等方面展開進一步的處理。
無伴奏合唱沒有伴奏提示,學員很容易因情緒激動等原因越唱越快,這時可以利用踏步、找重音等方式進行糾正,也可教會學員使用節拍器對應重音進行規范。通過帶著節奏朗讀歌詞,可同時練習節奏和咬字。在遇到密集且較快的音群時,可采取較為夸張的慢練讀詞法,最大限度鍛煉面部肌肉,讓咬字更加清晰準確。例如《毛主席的戰時最聽黨的話》這首歌曲,有多個十六分音符連接的樂句(如下圖方框中所示),很容易在演唱中含混帶過,可采用“五慢一快”,即慢速夸張讀五遍,再回到原速讀一遍的方式反復練習。

在音準問題的解決上,可以使用弱唱法,讓學員集中注意力傾聽自己的演唱,引導學員主動對自己唱出的旋律進行調整,確保與周圍人演唱的旋律統一,進而產生和諧的共振,培養學員主動感知音樂的意識和能力;無伴奏合唱的多聲部處理是對非專業演唱者的極大考驗,所以應在多聲部排練初期多進行分聲部練習,直到各聲部能較為準確且堅定的演唱出自己聲部的旋律后,再進行合排;也可以降低難度,采用節奏的變化處理、同音低音輔助或輪唱來達成分聲部的效果,輪唱處理時需要突出音頭,才能在達到排山倒海效果的同時不給人聲部混亂的感覺。
在情感的處理上,首先要特別注意連音線的處理,歌曲演唱中連線的長短直接決定了樂句的情緒和演唱方法。排練過程除了指揮需要在固定地點給予合唱隊員明顯提示外,教員也要結合歌曲背景及歌詞分析,更加形象得加深學員對音樂處理的理解,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才會使演唱情感更加真摯,更具有感染力。例如在《國際歌》最后一句“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的演唱中,之所以做強收處理,就是為了體現對革命堅定的信心,是用生命發出的嘶吼。無伴奏合唱沒有伴奏烘托,只能通過演唱展現樂曲對比及情感起伏,所以要求每一個對比都要更明顯,情感表達更強烈,在排練時應適當加強對比的夸張程度,亦可采用欲揚先抑、欲強先弱的方式,更加巧妙有效的突出對比。
在音色的處理方面,要教授學員科學的演唱方法,更要從聲音和諧的角度要求學員。好的演唱者必須是好的傾聽者,通過傾聽彼此,不斷自我調節以達到和諧共融的過程,可提高彼此的默契度,也是集體意識的培養。
在演唱時加入動作是基層部隊合唱的亮點,特別是在無伴奏合唱比賽中,通過別出心裁、軍味十足的動作設計來加強參賽團隊對歌曲的闡釋,在用音樂感染觀眾的同時,也產生了視覺審美體驗。
在動作的設計上要本著“少而精、重配合、有特色”的原則進行編排。“少而精”是指歌曲中的動作不要過多,動作過于頻繁會顯得雜亂而零碎,加重了學員的記憶負擔;頻繁的動作也會影響氣息的平穩,從而使演唱效果大打折扣;“重配合”一是指動作和歌曲的配合:設計動作時要考慮歌曲的整體情感和旋律線條,若抒情歌曲配上一令一動的隊列動作就會打破歌曲的旋律感顯得生硬。還要考慮做動作的時機,如較為復雜的隊形變換應放在長音或便于演唱的段落,若放在音符密集的段落,容易使學員顧此失彼,影響演唱效果;二是指動作和學員能力的匹配:在設計動作時既要考慮舞臺效果,也要考慮學員能力,設計好后一定要在合唱隊形中看效果,例如有的過程性動作,單個做效果很好,但整體做可能會出現節奏不一,快慢不均等問題,從視覺上造成較為混亂的感覺,所以在動作種類的選擇上也要充分考慮;“有特色”是指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文化,如校園特色文化、軍兵種特色文化或能體現不同參賽隊使命任務的設計:如在這次新條令比武中,陸軍防化學院和陸軍航空兵學院就利用了防化兵、飛行員的兵種特色服飾,陸軍邊海防學院還加入了界碑的特色元素等,都是對自身特色文化的展現,而發掘自身特色文化的過程,也是提升軍兵種文化認同感,回顧前輩光榮歷史的過程。
在排練的后期,要對上下場進行設計排練,舞臺上的每一秒都要做好籌劃,特別是作為軍校學員,上下場時的隊列動作一定要規范、整齊、迅速,時刻不能忘記軍人作風。
指揮的訓練主要側重指揮技巧和表現力,節拍的準確度及與隊員的配合度等。在確定指揮人選后,要請指揮立即進入角色,盡早同隊員進行磨合,培養彼此的默契,從“穩”和“準”兩個方面對進行提高指揮技能。
“穩”首先要求節奏穩,特別是在大家容易搶節奏的部分,通過提示使大家的節奏保持平穩。“穩”還是對指揮心理素質的要求,指揮要用更加飽滿更加穩定的精神狀態來感染其他隊員,帶領大家進入歌曲演唱的最佳演唱狀態。
“準”首先要求指揮圖示規范、拍點清晰、起歌唱準確;其次,指揮就像一本內容豐富的百科全書,任何歌曲的細節都應收錄其中,在指揮時運用豐富的指揮動作、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調動起全身的熱情,準確的將歌曲的演唱提示傳遞給每一名合唱隊員。
指揮還需要通過對歌曲的理解,設計指揮動作,揮出自己的特點。原北京軍區文化骨干何平指揮的《當那一天來臨》,就充分的發揮了他的舞蹈特長,將指揮變成了舞臺藝術,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常情況下,賽前都會安排走臺。走臺主要是走位置,確定隊伍中心定點以及所設計動作是否可以正常展開等。其次需要盡早明確上下場順序等比賽流程,在走臺時要嚴格模擬流程進行,有助于參賽人員熟悉比賽環境,以緩解正式比賽時的緊張情緒;走臺還需要隊員熟悉不同場地的聽覺效果,如室外場地較之室內場地,沒有屋頂對聲音的聚攏效果,聽起來就會覺得聲音發干,音量偏小,藝術處理不明顯等,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務必要提前進行實地模擬排練。
賽前教員可以將需要提示的要點總結成順口溜或者關鍵字幫助學員快速鞏固;如非必要,盡量不要再對合唱的環節進行改動。
做好參賽學員的心理建設,比賽是交流切磋,也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學員通過排練,歌唱能力和組織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在觀看其他單位舞臺展示時,也是難得的交流機會,所以要擺正心態輕松參賽,在保持現有水平的前提下,力爭較好的臨場發揮。
比賽時要保存好相關影音資料,為今后的教學作以累積。賽后要及時的進行總結,肯定大家付出的同時,也要客觀冷靜的對不足之處進行分析梳理,為今后能取得長足的進步提供參照。
合唱比賽的組織,務必首先在態度上重視,精心做好籌劃;要加強平日對合唱曲目及動作素材的累計,要深入挖掘軍兵種特色文化、光榮傳統及輝煌歷史,將其融入歌曲處理,以加深集體認同感和榮譽感。00后已走入了軍校大門,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綜合素質更強,所以在組織過程中要注意多與學生溝通,傾聽他們的創意,讓他們產生主人翁意識,齊心協力完成比賽,唱出新時代的青春軍營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