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旺,白艷杰
1.鄭州市中醫院腦病二科 (鄭州 450007);2.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康復科 (鄭州450000)
腦卒中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具有致殘率、致死率以及復發率均高的特征[1-3]。偏癱是腦卒中的一種最為常見的后遺癥,臨床上約有80%左右的腦卒中患者遺留有肢體功能障礙。定向透藥是中醫的一項特色療法,是一種將藥物中頻導入、中頻按摩以及熱磁治療集合于一體的綜合性治療方法。中醫藥透能夠經由藥物離子發揮定向鎮痛消炎、疏通經絡、消除水腫、松解粘連、緩解麻木、改善微循環等功能。因此中醫藥透能夠使藥物直達病所,快速發揮改善患肢局部血運、修復受損神經等功效,從而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盡早恢復。本院開展定向藥透治療腦卒中偏癱以來取得一定成效,現將詳細情況總結于下文。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間收治的68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納入本次研究。納入條件:①全部入選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會議所制定的腦卒中相關診斷標準[4]。②均為首次發病患者,均經顱腦CT或MRI診斷及后續急性期治療中明確診斷。③意識清醒無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生命體征穩定,能夠配合康復治療。排除條件:①合并:癲癇、嚴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腦出血、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傾向的患者。②患肢皮膚破潰者。③空腹血糖過高且無法穩定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的患者。④對本次研究涉及藥物有過敏史者。⑤免疫系統疾病或免疫功能異常者。⑥外科術后或嚴重外傷感染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均分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4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1例;年齡為56~78歲,平均(65.67±9.87)歲。觀察組中男22例,女12例;年齡為58~78歲,平均(66.21±9.2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統計學可比性(P>0.05)。
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取自擬透皮化瘀方聯合康復療法治療。自擬透皮化瘀方組成:威靈仙、路路通各15 g,透骨草、附子、桂枝、羌活、獨活、乳香、沒藥、姜黃各10 g,細辛6 g。濃煎取湯汁,自然冷卻至37℃~42 ℃;將無菌紗布疊加多層浸于上述藥液中充分吸足藥液后外敷于患肢的阿是穴及經絡主穴處;以理療燈脈沖遠紅外功能于藥液紗布外照射20~30 min/次,全程使紗布藥包的溫度保持在30℃~40 ℃,1次/d,6 d/周;治療過程中加強巡視,避免燒灼傷或過敏。
康復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制定康復治療方案;床上被動治療,患者取良肢功能位,由康復治療師立于床旁指導并保護,使用束縛帶以良肢帶動患肢活動,分別開展抬高、左右旋等活動,初始10 min/次,3次/d,以后逐漸延長時間,最長不超過30 min;指導患者與家屬掌握翻身活動、橋式運動以及Bobath握手活動等方法并自主實施;床旁站立,由康復師攙扶患者下床,扶穩定支持物可穩定站立后保持10 min,逐漸延長時間;室內行走,在康復師保護下逐漸開展手扶室內扶持桿緩慢行走,初次10 min,逐漸延長時間;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展專項精細康復練習,包括撿豆子、寫字、簡筆畫、朗讀等。康復治療以患者可耐受為度,遵守循序漸進原則,治療后指導患者進行肌肉按摩以緩解肌肉過度緊張等不適。
對照組僅予康復治療,治療方法與觀察組相同。兩組均以6個月為1療程。
3 觀察方法 治療1療程后評估兩組臨床療效。臨床療效依據《腦卒中的康復評定和治療》之相關標準評估[5]。以全部癥狀基本消失,患肢活動基本無障礙,生活能力與腦卒中前接近為顯效;以癥狀好轉,患肢活動功能與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但仍有一定障礙為有效;以癥狀、患肢功能及生活能力均無改善或有惡化為無效;總有效為顯效與有效之和。以VAS視覺模擬法評估患肢疼痛程度,以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以簡化Fugl-Meyer量表(FMA)評估患肢功能,以改良Barthel(MBI)指數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6-9]。VAS評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嚴重;NIHSS評分得分越高表明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FMA得分越高表明肢體活動功能越理想;MBI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理想。隨訪1年,依據簡明健康量表(SF-36)評估并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10]。SF-36量表共包括8個維度,以得分越高表明該維度情況越理想。
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等級資料采取Wilcoxon Mann-Whitney U檢驗,計量資料采取均數t檢驗;均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觀察組顯效18例,有效1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06%(33/34);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16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79.41%(27/34);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Z=-2.206,P<0.05),相比較有統計學差異。

表1 臨床療效評估對比表[例(%)]
2 兩組癥狀功能評估比較 見表2。治療前兩組VAS、NIHSS、FMA、MBI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均有所改善組內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優于對照組,可見統計學差異(P<0.05)。

表2 兩組癥狀、功能評估對比表(分)
注:組內對比,△P<0.05;組間對比,▲P<0.05
3 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SF-36評估 隨訪1年,觀察組患者SF-36中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情感職能、精力水平、社會功能、心理健康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SF-36評估對比表(分)
續表

組 別情感職能精力水平社會功能心理健康對照組55.32±8.1658.13±8.2451.25±4.7368.51±8.07觀察組70.17±8.24▲64.29±8.31▲63.01±5.02▲78.94±8.12▲
注:組間對比,▲P<0.05
近些年來,我國腦卒中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10-12]。腦卒中患者病情危重且預后多不理想,因此給患者與家庭均造成了嚴重的心理、生理、經濟負擔。腦卒中預后的功能復健一直以來都是臨床治療的重要課題也是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腦卒中發生后通過康復訓練能夠部分恢復患肢的活動功能,預防肌肉萎縮及肌力減退[13-15]。但康復治療在改善患肢血供、消除水腫方面效果欠佳,對于改善患肢功能見效時間較長,并且無法根治患肢相關主要癥狀形成的病因與環境。
中醫認為腦卒中后偏癱是因局部經脈瘀阻、筋脈拘攣而導致曲伸不利。治療應以活血散瘀、溫通經脈、解痙鎮痛等方面著手進行治療。中藥在腦卒中后遺癥的治療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但患者發生卒中后機體多臟器功能也隨著患者的病情以及長期臥床等出現衰退。口服中藥通過胃腸吸收,部分患者胃腸功能減弱吸收情況并不理想,嚴重者無法耐受,給卒中后盡早治療造成了一定難度。定向藥透于患肢穴位處以透皮吸收的方式給藥,以溫熱法擴張皮膚毛孔提高對藥物的透皮吸收效率,使藥效直達病所,藥物迅速入血分,起效更為迅速,同時溫熱還可直接緩解患肢寒癥、加快局部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促進局部微循環。并且可不受胃腸功能的影響,也不對胃腸道系統造成刺激,有利于患者胃腸功能盡早恢復,從而有助于患者的營養攝入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本院自擬透皮化瘀方,方中威靈仙具有通絡鎮痛、除濕散風、解痙舒攣等功效;路路通歸腎、肝經,化濕活絡;透骨草活血止痛;附子除痹祛寒、回陽解攣;桂枝溫通經絡、驅寒解表;羌活、獨活能夠去風除濕、鎮痛通絡、開阻除痹;乳香、沒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姜黃通絡、消炎;細辛可開竅解表、散寒熄風。諸藥共用煎取濃汁定向藥透能夠起到松解患肢粘連、消腫止痛的作用,活血通絡改善患肢血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具體治療中還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化裁用藥,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加強治療的針對性。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同時聯合定向藥透治療,取得了理想療效,經統計學分析優于對照組臨床療效。通過評估對比可知,兩組通過治療患者的神經缺損情況、疼痛程度、患肢活動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可見有效好轉,但觀察組好轉的程度優于對照組。充分的說明了定向藥透的明顯優勢。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定向藥透也具有一定的不足。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加強巡視,對于功能障礙較重的患者應給予全程監護,避免燙傷的發生。藥透治療需要除去局部衣物因此應注意保暖,避免風寒侵襲。藥汁每日一劑,煎藥時必須保證藥物濃度以防藥效不足。藥包所用紗布必須每次更新,嚴格避免交叉感染。隨訪1年,通過SF-36評估證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充分的證明了透皮化瘀方聯合康復療法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患肢功能恢復具有明確作用。并且我們認為隨訪1年,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良好,提示透皮化瘀方聯合康復療法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能夠持續改善患者的患肢功能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全面、持續的改善。
綜上所述,定向藥透聯合康復療法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復具有明確的促進作用,能夠更加理想的改善患者的患肢功能及神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