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勤,張小方,張愛娥,安海英
1.河南省中醫院兒科(鄭州 450002);2. 河南省黃淮學院(駐馬店 463000); 3.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鄭州 450000);4.西安市第一醫院兒科(西安 710002)
肺炎是小兒呼吸內科最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1]。臨床主要以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呼吸功能障礙以及膿毒血癥等為主要特點[2]。目前臨床上對于重癥肺炎治療大都集中在病理基礎疾病方面,對于自身腑臟關系的研究相對較少[3-5]。中醫學秉承人體臟腑整體性的理念,提出了“肺與大腸相表里”的理論,對重癥肺炎的治療效果較好[6]。
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100例重癥肺炎合并胃腸功能障礙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50例,兩組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有患者符合美國胸科學會(ATS)與感染疾病學會(IDSA)2007年制定的重癥肺炎相關標準[7]。

表1 兩組患兒基線資料比較(n=50)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5歲之間,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此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③家屬簽署知情協議書。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以及血小板低下者;②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以及血液系統疾病者;③免疫抑制者;④合并有遺傳性或者先天性疾病者;⑤合并有膿氣胸、心衰、膿胸、休克、呼衰以及MODS等嚴重并發癥者;⑥預計生存時間不超過2周者;⑦依從性差,中途退出者。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給予常規檢驗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平喘解痙祛痰、抗感染、維持體內酸堿以及電解質平衡等治療,并輔以機械通氣;通過痰液的取樣培養檢測,確定抗生素的使用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外加醫用磁貼聯合通腑瀉肺方聯合治療,其中醫用磁貼(徐州東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外敷于患兒的足三里穴和神闕穴兩個穴位,貼敷周期為3 d;通腑瀉肺方[9]處方組成: 葶藶子、黃芩各15 g,川芎9 g,生大黃6 g,400 ml水煎服,2次/d,1 d/劑,治療周期為10 d。
3 觀察指標 ①觀察統計記錄兩組患者的返流嘔吐消失、中醫癥狀、腸鳴音消失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的差異。②D-乳酸含量、二胺氧化酶(DAO)以及胃腸激素的測定[10]: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D-乳酸、胃泌素 (GAS )以及胃動素 (MOT )含量,操作方法嚴格按照試劑盒(購于上海甄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書操作;采用改良分光光度法對DAO含量進行測定。③腹內壓(IAP )和胃殘流量(GRV )測定:采用膀胱內測壓法測量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IAP和GRV。④GIDF 評分標準:包括有唇甲青紫、腹脹、發熱、腹瀉、大便、腸鳴音、嘔血以及體重幾項,每項分為重(3分)、中(2分)、輕(1分)三個程度,總分為幾項得分之和。
4 療效標準 無效:治療1周后,病情進一步惡化,嚴重者甚至死亡;有效:治療1周后,咳嗽發熱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肺部啰音有減輕趨勢;顯效:治療1周后,咳嗽發熱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部啰音顯著減輕;痊愈:治療3~5 d后,肺部啰音以及咳嗽發熱等臨床癥狀消失。治療有效率=(有效+顯效+痊愈)/100%。

1 兩組治療后胃腸道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見表2。觀察組治療后中醫癥狀消失時間、返流嘔吐消失時間、腸鳴音消失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道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見表3。兩組治療后GAS、DAO以及D-乳酸含量明顯降低,而MOT含量明顯升高,且觀察組胃腸道功能指標改善更為顯著(P<0.05)。

表2 兩組治療后胃腸道癥狀改善情況比較(d)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道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 兩組治療前后GRV 、IAP、胃液潴留量及腸鳴音次數比較 見表4。兩組患者治療前GRV 、IAP、胃液潴留量及腸鳴音次數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GRV 、IAP以及胃液潴留量明顯降低,腸鳴音次數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改善更為顯著(P<0.05)。
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iO2/FiO2以及GIDF 評分比較 見表5。兩組患者治療后PiO2/FiO2明顯升高,GIDF 評分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改善更為顯著(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GRV 、IAP、胃液潴留量及腸鳴音次數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iO2/FiO2以及GIDF 評分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5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無效、有效、顯效、痊愈的例數分別為8、9、19、14例,治療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的治療無效、有效、顯效、痊愈的例數分別為2、3、17、28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84.00%,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祖國醫學在《靈樞》一文中首次闡述“肺與大腸相表里”,即“肺手太陰之脈,其與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肺合大腸,大腸者,傳導之府”。并認為其屬于肺熱風溫病,多為實證,脈右寸實大,苔黃滑或者黃膩,癥狀多見不寧喘促,痰涎壅盛,便秘潮熱[11]。中醫學從經絡學方面分析,肺與大腸兩者功能上互為因果,相互影響,互為表里,經絡相同;病機方面兩者相互影響,互相轉變。臨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為腸病及肺,《華佗神方》有云,“肺與大腸相表里,……,干不強,枝亦弱也”,提示腸道相關疾病可以對肺氣機產生影響,進行造成肺炎病發;其二為肺病及腸,《素問》有云,“熱氣大來,……于大腸也”,提示肺部受到內傷或者外傷時,其肺病可傳于胃腸,引發腸病[12]。腸道和肺部之間主要通過轉化精氣和調達氣機通暢相互作用影響。另外從組織胚胎學方面分析,肺部腸道等器官均是由原始消化管分化形成的,同時其肺泡上皮、腺上皮以及黏膜上皮均由原始內胚層形成,具有一定的同源性[13]。
足三里穴具有經脈所通,內腑合治的治療規律,起保健強壯、扶正培本、止吐降逆、理脾調胃之功效,可治羸瘦虛勞以及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惡心相關胃腸道疾病[14]。神闕穴內連四肢百骸、五臟六腑、十二經脈,起轉樞作用,藥物通過神闕穴可以輕松通過角質層到達血液循環,通達全身[15]。兩組患者均給予有針對性的常規綜合治療,對患者的胃腸道功能以及肺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而觀察組患者外加醫用磁貼可以有效的改善胃腸道相關癥狀,改善微循環,促進胃腸道蠕動;同時給予通腑瀉肺方內服,方中大黃可釜底抽薪,通腑瀉熱;葶藶子可平喘瀉肺痰火;黃芩可化痰宣肺、解毒清熱,瀉肺、膀胱之火;川芎有調理氣機之效。醫用磁貼和通腑瀉肺方聯用可更好的增強抗菌、抗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提高免疫力,改善微循環,減輕胃腸道不良癥狀,從“從腸論治”角度改善患者肺功能。
綜上所述,醫用磁貼聯合通腑瀉肺方在“肺與大腸相表里”方面論治重癥肺炎合并胃腸道功能障礙患者,可以更有效的改善胃腸道不良癥狀,提高胃腸道功能,重癥肺炎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