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適應初中物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針對當前中學物理實驗教學資源的實際使用情況,文章結合本校在實驗教學中所取得的成果,就《物體的內能》這節課的實驗資源的整合與創新做一些探討。
關鍵詞:內能;實驗;創新
實驗教學是中學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也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升中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還是中學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資源。目前我們的實驗教學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因此我們每一位中學物理教師都應有強烈的物理課程資源意識,注重物理實驗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以提高中學物理教育質量和全面實現中學物理課程目標。
滬科版《物體的內能》這節課題是在初中物理九年級第十三章第一節。這節內容在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是了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與內能的關系,通過實驗和實例了解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內能教學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內能是非常抽象的物理概念,只有通過實驗體驗才便于學生理解,做好本節課的實驗教學工作,才能有效地完成本節教學任務。對本節實驗資源進行整合與創新,有利于有效完成本節的實驗教學。
器材:鐵線(24段)、酒精燈、厚壁玻璃筒(帶活塞)、硝化棉、冰水、冷水、熱水,試管、鐵架臺、氣體膨脹演示器(自制)、滴管、紅墨水、打氣筒。
整合的實驗:
一、 研究內能與溫度的關系
演示:如圖1在冷、熱兩杯水中分別滴入一滴紅墨水,觀察紅墨水在兩杯水中擴散的快慢。
分析:熱水溫度高,擴散更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越大,那么,物體的內能也越大。
結論:內能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內能越大。
物體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加,溫度降低時內能減少。溫度實質是表征了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做此實驗現象明顯,易于學生得出內能與溫度的關系。
二、 研究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一) 熱傳遞
演示:如圖2試管放入熱水中。討論:試管溫度和熱水溫度的變化。
分析:試管吸熱,溫度升高,內能增加。熱水放熱,溫度降低,內能減小。內能從熱水轉移到試管(或內能從熱水傳遞給試管)。內能從溫度高的物體轉移到溫度低的物體的過程叫做熱傳遞。
結論: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之一:熱傳遞
此實驗看似簡單,但能很好的講清楚熱傳遞定義和熱傳遞的過程:內能從溫度高的物體轉移到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的是熱量,不是溫度。
(二) 做功
1. 教師演示實驗:如圖3(壓縮引火儀)將硝化棉放入玻璃圓筒內,塞入活塞,用力快速壓縮空氣,觀察筒內硝化棉出現什么現象。
現象:用力壓縮空氣,硝化棉燃燒起來。分析:手往下壓,對空氣做了功,空氣的內能增加,空氣溫度升高,空氣溫度升到硝化棉的燃點,硝化棉燃燒起來。結論:對物體做功可以物體內能增加。
壓縮空氣做功的實驗演示很重要,因為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摩擦做功較為常見,但對于壓縮氣體體積也是做功的一種形式,則很不熟悉,理解上也困難得多。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來做此實驗,提醒做實驗的學生快速壓下活塞就可以。這個實驗會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而印象深刻——壓縮氣體做功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給自己車打氣是學生熟悉的,但絕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認真地觀察過,也不會深入地思考,特別是氣筒下部的溫度要更高一些這個現象也會讓學生很意外。筒的下部溫度升得更高,主要的原因是壓縮空氣做功增加了內能,摩擦在這里是次要的。同時也再次提示我們,觀察是學習物理的最基本方法。
2. 學生體驗實驗:如圖4每位同學來回彎折這段鐵線一會兒(約10次),用手指觸摸彎折處,有什么感覺?想一想為什么?
現象:彎折處發熱、發燙。分析:用力彎折鐵線是在做功,鐵線彎折處發熱,溫度升高,內能增加。結論:對鐵線做功,鐵線內能增加。
彎折鐵線能使溫度升高是學生已有體驗的生活現象,通過分析講解,理解做功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也充分體現了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
三、 創新實驗:氣體膨脹對外做功實驗
1. 原實驗室裝置如圖5所示,用鐵架臺、燒瓶夾固定玻璃瓶,注入少量水在玻璃瓶內,使用稍硬的塑料管連接打氣筒和瓶塞、玻璃管。塞緊瓶塞后,用實驗室常用的兩用打氣筒打幾次,就能使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同時,瓶內出現水霧,瓶口產生“白氣”。這是因為瓶內空氣推動塞子做功了,是空氣中水蒸氣溫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這說明瓶內空氣膨脹將塞子推出時,瓶內空氣的溫度降低了,內能減小了。得出結論:氣體膨脹對外做功時,氣體內能減小。
圖5
利用這套實驗裝置存在幾個問題:①不安全,玻璃瓶承受壓強不是很大,容易破碎,造成傷害危險。②瓶塞跳起的瞬間,瓶內出現水霧和瓶口產生的“白氣”很少,可見度不是很好。
2. 改進創新:如圖6所示把可樂瓶口用橡皮塞塞住,塞子上系一根細繩,在靠近瓶底處裝一個自行車氣門芯,用打氣筒給可樂瓶充氣使瓶內空氣壓強增大至約3個大氣壓時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同時,瓶內出現水霧,瓶內和瓶口產生大量白氣。
圖6
這個實驗器材用可樂瓶替代玻璃瓶的優點:①安全性很大的提高,可樂瓶可以承受10個大氣壓,不易破碎。②可見度和趣味性提高,可樂瓶容積大,產生的“白氣”多,現象明顯,非常直觀。③學生非常樂意操作,趣味性強。
以上只是《物體的內能》實驗資源的一部分,隨著對實驗資源的不斷開發,會有更多的資源運用于本節課的實驗教學。總之我們應腳踏實地,勇于探索,開辟新的途徑去挖掘實驗資源,為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做出點滴貢獻。運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作者簡介:
陳開韶,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鴻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