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當前幼兒園的問題兒童逐年增多,表現出的行為孤僻、不合群、破壞性等心理問題,以及低質量的陪伴是很多幼兒園和家庭的常態等問題,致力于通過“共情”特色德育建設,改善這些問題。本文分析了幼兒園“共情”特色德育建設具體路徑。
關鍵詞:幼兒園;共情;德育特色
很多調查顯示:老師和父母雖然陪伴在側,卻很少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來。孩子在搭積木,大人在玩手機,這樣的陪伴流于形式,失去了本該有的意義。由此也引伸出了一種更高階的陪伴形式——共情陪伴。共情即和他人一起感受、在情感上分擔他人的遭遇,將自己與他人相聯系的情感性應答。能夠被準確共情的人往往會感到被理解、接納與尊重,因而內心感受到溫暖、舒適、安全與放松,也會更加信任對方、更容易接受對方的觀點。
“以德育為突破口,重視幼兒的共情教育,促進幼兒全面提高素質。”是我們朝陽幼兒園一貫追求的辦園特色。本著這一思想與理念,我們扎實開展“共情”特色德育活動,以下是幼兒園特色文化建設的主要路徑。
一、 立足常規,習慣養成
在一日生活中滲透日常生活禮儀教育,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組織幼兒學習幼兒園原創的禮貌星兒歌,小班“一閃一閃亮晶晶,我是一顆禮貌星。看見老師問聲早,看見阿姨說聲好。看見朋友瞇瞇笑,禮貌用語記得牢。”中班“一閃一閃亮晶晶,我是一顆禮貌星。請字放在話前頭,有人幫你說謝謝,對不起,沒關系,人人夸我有禮貌。”大班“一閃一閃亮晶晶,我是一顆禮貌星。上課發言先舉手,別人說話不插嘴。游戲活動守規則,互助友愛不爭吵。”在學習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學習,并且每月根據幼兒在文明禮儀方面的表現,利用國旗下講話活動,評選“小熒星”。學習原創的文明禮儀兒歌,如:餐前禮儀歌“小椅子,雙手搬,小桌前,輕擺放。洗好小手握緊拳,輕輕走到桌子旁。輕拉小椅子,穩穩坐進去;一手扶著碗,一手握著勺;安靜用餐不講話,做個文明好娃娃。”鼓勵幼兒積極學習,從小養成各種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
二、 結合課題,理念引領
在幼兒園的蘇州市“十二五”課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之策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幼兒園開展的“十三五”課題“幼兒園核心素養的內容選擇與培養策略研究”,開展幼兒核心素養培養的研究,探索具有昆山地域特色和時代特點的幼兒核心素養培養內容和方法。還有課題“‘共情陪伴之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研究”,借助“共情陪伴”幼兒心理健康和社會情感能力發展教育理念,推動幼兒心理健康和社會情感能力發展,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構建朝陽幼兒園“共情”特色德育。在這兩個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教育基地,創設與之適應的德育教育環境,開展各類德育主題活動,利用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和地方資源,拓展幼兒共情德育教育的途徑、內容和方法,并逐漸形成了具有園本特色的共情德育體系。如:和周火生爺爺在一起;“德育主題特色”活動;“小熒星”活動;節日教育等。
三、 創設環境,潤物無聲
良好的教育環境有助于幼兒“共情”的形成和發展。堅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幼兒走出園門,走進周邊的社區,走進社會大課堂,在大課堂中育德,萌發幼兒良好的社會情感,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和交往能力。第一,積極創設主題教育環境和區域活動環境。通過一系列主題活動如:“我們居住的地方”“我是環保小衛士”等,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養成良好的品行。第二,每班創設“小熒星”德育角,每周按要求評選出班中的“小熒星”寶寶,促進幼兒在自評、他評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不斷爭取進步。第三,全園環境的布局,突出品德教育的氛圍。樓梯、走廊的裝飾,以德育繪本小故事和水墨古詩為主,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學作品的熏陶,并能夠內化為自己的行為與習慣。第四,注重德育隱性環境的創設。教師的言行是隱性的教育資源,因此,我們將抓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使幼兒在教師的引領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
四、 系列活動,厚實特色
(一) 圍繞“共情”特色,開展的系列德育特色活動
“祖國媽媽我愛您”德育特色主題活動。通過活動引導幼兒認識祖國,初步了解祖國的悠久歷史、傳統文化、名勝古跡以及名人名事,激發幼兒對于祖國的熱愛之情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活動一:綠意濃濃。結合9月22日“世界無車日”,組織全體教師和幼兒參與活動,此活動得到全體教師和幼兒的積極參與。活動二:紅紅火火。組織師幼重溫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進行紅色教育。9月30日早上,組織全園師幼為祖國送上一句祝福的活動。當天早晨,在送幼兒入園時,家長們帶著孩子將早已制作完成的“送給祖國媽媽的祝福”粘貼到幼兒園底樓的中國地圖中,仔細閱讀愛心的祝福語,能感受到孩子們、家長們對祖國媽媽濃濃的愛!昆山電視臺記者來踏點采訪,記錄本次活動,當天在昆山電視臺播出,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好評!活動三:金光閃閃。時值中秋節的來臨,各個班級分別開展了“制作花燈”“折兔子”“畫中秋”等活動,引導幼兒了解陰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了解中秋節的來歷以及一些關于中秋節的習俗,賞月、吃月餅,和家人團圓等,讓幼兒體驗濃濃的節日氛圍。組織了“祖國媽媽我愛你”親子裝飾畫活動,活動中我們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制作,手把手地完成。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更能激發家長與孩子對于祖國媽媽的熱愛之情!
(二) 繼續開展古詩教育
我國的古詩文,源遠流長,這些古詩是人類優秀文明的結晶,通過古詩的學習,能夠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在學習、理解和領會這些古詩內容和含義,不僅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幼兒愛惜糧食、珍惜成人的勞動成果的品質,還能激發幼兒對優秀傳統文學作品的興趣。
(三) 開展圍棋、中國象棋教學和興趣小組活動
聘請專業老師來園指導興趣小組活動。激發幼兒對棋類活動的興趣,增強幼兒敢于面對失敗的良好心理素質,培養幼兒公平競爭的意識、做事認真專一的態度以及自覺遵守規則和集體榮譽感。
作者簡介:
馬文娟,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朝陽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