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一門與生活、社會息息相關的學科,其課堂也是一種關于學習方式的動態呈現。筆者通過對層級互動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并以“萃取”這部分的內容為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培養發現、分析、解決化學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喜歡化學、享受化學,為以后長久的化學學習之路奠定穩固的基礎。
關鍵詞:層級互動式;高中化學;萃取
一、 層級互動式教學的趨勢
隨著新高考的不斷推進,在《教育部指引》的93個專業類的選考要求中,化學學科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學生唯有掌握化學的思想內涵,才能在靈活的問題設計中處變不驚。層級互動式教學模式遵循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注重開發和挖掘人的天性,重視人自身的價值及其實現。而層級互動式教學模式則是以“分層”突出學生的個性化,以“互動”強調課堂的探究。
二、 層級互動課堂基本環節
(一) 以問題為導向,激疑設趣
不論是化學還是其他學科,問題情境的設置都能夠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本節課的內容,所設置的問題應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特別是那些貼近生活的問題系列,最能使學生將課堂和生活實際貫通起來。這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使學生善于將所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更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意義所在。進而為層級互動教學模式的開展形成有效預設。
例如,在關于“萃取”的教學實踐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抓住生活中的現實情況來設置問題情境:通過展示西紅柿湯的圖片使同學回憶和觀察,直觀感受西紅柿湯的油層和水層,由此導入萃取的概念,使學生在遞進式的問題鏈中激發興趣:1. 分層的原因;2. 如何將西紅柿上下兩層分離開;3. 為什么油層更加紅亮。題目設計突出層級并且環環相扣的特點,學生有了生活經驗,就自然而然地導入我們要學習的萃取。學生在理解化學術語的過程中常會出現疑惑,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互動,將不明白的問題進行討論,最終才能理解化學知識。教師要做好準備,挖掘教材、生活中的素材,精心構思每一節課的問題設計。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層層深入,其思維從直觀向抽象過渡。
(二) 以實驗為工具,合作探究
高中化學知識的操作性較強,從而使問題設計相對靈活許多。通過小組之間的有效互動,是問題解決的根本,學生自主、生-生合作、師-生探究式學習,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設計上,要把握學生當前已有的知識水平,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同時要貫通教材與考試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對教學重點和難點有清晰的認識。通過自主學習和老師的介紹,已經對知識要點有了一定的理解與把握,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開展層級互動教學模式,將會推動小組間的合作探究學習。
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觀察老師做實驗的直觀性教學缺點在于沒有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教師不妨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給予每個小組水、CCl4溶液和碘粒,根據所提供的藥品設計出實驗,比較三種藥品兩兩之間的溶解性,如何比較均為無色透明的水和四氯化碳的密度大小?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會發生什么況?拋出問題,然后學生討論并動手實驗,使人人參與課堂,人人構建課堂。教師要在一旁巡視,指導和解答學生的疑惑,嚴格控制好紀律。如果設計、控制不當,會造成“一團糟”現象,反而不能完成學習目標。
(三) 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方法點撥
在充分合作探究之后,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已了然于胸,但尚未形成系統性的體系,需要繼續進行總結和分析。這時需要同學對問題進行展示性回答,并且由其他學生對回答做出判斷對錯、修改和總結。層級互動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但不能忽視師生互動層面的重要性。教師作為層級互動模式的重要構成元素,適時給予適當地點撥,能夠保障知識建構的有效性。
將實驗得出的結論作為證據,使基礎薄弱的學生能夠參與思考和解答,老師可以進行打比喻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化學概念;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回答萃取的現象并分析其本質,能從中獲得解題方法,并將其上升為化學分析思想。回顧上個環節的溶解性實驗學生不難得出:①溶質(I2)應易溶于新加入的溶劑(萃取劑——CCl4);②難溶于原溶劑——(水)。學生根據有限的條件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是并不完整,需要教師再拉一把,繼續提問將上述實驗當中的CCl4改為酒精能否達到實驗目的。使問題更具挑戰性和實際意義,引起學生知識體系的再一次不平衡,得出最重要的一個條件——③萃取劑與原溶劑不互溶,使學生知識體系構建完整。
(四) 以發展為目標,拓展遷移
學生的內在成長并不是課堂層級互動的終極目的,要使學生明白課堂的學習并不是只為了應試,不要認為化學就只是化學,好像離我們很遙遠。學生通過化學課堂的學習,通過層級互動的學習,能夠領會到化學思想,掌握并能靈活應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化學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化學素養。“拓展遷移”環節,是對層級互動教學模式的綜合運用與整體反饋,有利于學生建構并整合不同知識要素的內在脈絡,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性的理解與輸出。
學習完萃取和萃取劑的知識,老師鼓勵學生對社會中,有關“萃取”的應用進行探究整理。這樣,經過查找資料,對萃取方面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遷移了知識,拓展了知識。例如可以布置小組同學課后查找壓榨油和浸出油的差別及其優劣。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化學體驗,而課堂上的學習不單單是為了考試而學習知識,學生理解了學習的意義更能激發出學習的斗志。
三、 總結
綜上所述,層級互動式教學模式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開學生的手腳,讓他們積極探究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師有“對象”意識而不是唱獨角戲。遵循“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改理念高中,豐富了化學的教學方式種類。這種教學模式,既是一種教學結構和可以操作的教學程序,又是一種尊重思維認知規律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趙宏平.農村中學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
林昕,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