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履冰(中央司法警官學院黨委書記)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永恒主題。高等司法警官院校是我國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主要承擔著培養司法行政系統監獄、戒毒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隊伍后備人才的重任,事關司法機關人民警察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確立什么樣的人才培養目標,怎樣實現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事關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高度,多次強調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創新法治人才培養工作。2014年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從源頭抓起,加強和改進法學教育,改革和完善司法考試制度,建立健全在職干警教育培訓體系,提高干警本領。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備力量。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法治人才培養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保障。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法治人才培養上不去,法治領域不能人才輩出,全面依法治國就不可能做好。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要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將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高校,加強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際工作者之間的交流。2018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法治人才培養,更好發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確保立法、執法、司法工作者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創新法治人才培養的系列重要論述,在我國法學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開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教育的新境界。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法治人才培養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的極端重要性,科學指明了法治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和方法途徑,為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特別是高等司法警官學院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目前,我國高等司法警官院校共17所,包括司法部直屬的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以及部分省(區、市)、新疆建設兵團司法行政系統所屬的高等司法警官職業院校,在校學生近8萬人。司法機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刑事執行、秩序維護以及強制措施等重要職責,代表著司法機關的窗口形象。隊伍的整體素質直接關系到司法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滿意度,事關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目標的實現。因此,高等司法警官院校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法治人才培養工作的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水平,為司法實務部門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后備人才,建設一支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司法機關警察隊伍,是擺在高等司法警官院校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務。
人才培養目標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導向性作用,影響和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方法途徑。高等司法警官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監獄、戒毒機關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培養人民警察后備人才的重要任務,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和特殊的教育屬性。高等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集中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直接影響司法機關警察培養的質量水平,事關我國司法事業的興衰成敗。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國政法大學時明確指出,法學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其核心就是“立德樹人、德法兼修”,這是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原則在法學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德法兼修,首要在德。人民警察第一位的素質要求是德,德的核心是忠誠。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隊伍的政治靈魂。必須把理想信念擺在政法隊伍建設第一位,鑄就“金剛不壞之身”,永葆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與此同時,法律是一門復雜的專業技能,法治工作是一項專門化的職業,法律專業技能的養成既需要法學理論的學習,也需要法律實踐的鍛煉。法學教育是法治人才培養的基礎和先導,法治人才培養是法學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政法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基石。高等司法警官院校是法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專門培養監獄、戒毒機關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警察的特殊政法院校,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堅持把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擺在首位,全面提升學生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體能素質,培養德才兼備的黨和人民忠誠衛士。
古人云: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則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則法必不能濟。人法兼資,而天下之治成(明·海瑞《治黎策》)。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至關重要。2014年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強調,同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比,政法隊伍能力水平還很不適應,“追不上、打不贏、說不過、判不明”等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面臨著本領恐慌的問題,必須大力提高業務能力。從我國監獄、戒毒機關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警察隊伍實際情況看,普遍面臨著警力短缺、超負荷工作、素質參差不齊、隊伍不穩定等現象。以司法行政強制隔離戒毒人民警察隊伍為例,目前從事司法行政強制隔離戒毒工作的人民警察大多從過去勞動教養人民警察轉型而來,普遍缺乏戒毒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較難適應新時代戒毒工作的需要。近年來新招收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雖然學歷較高,但大多學非所用,專業思想不鞏固,職業認同感不強,缺乏專業的戒毒方法和技術,不利于戒毒人民警察隊伍的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與此同時,同當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相比,還存在高等法學教育人才培養與實務部門人才需求脫節、法學教育內容與法治實踐需要脫節、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分離等問題。比如,監獄、戒毒所以及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需要的人民警察類專業人才面向社會不好招、招不到;另一方面,司法警官院校培養的專業人才缺乏便捷入警機制,很難進入對應崗位,造成人才培養與使用脫節。
為了適應司法行政系統監獄、戒毒機關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人民警察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要求,健全符合人民警察職業特點不同于其他公務員的便捷招錄制度,建立司法警官院校招生與司法行政機關及法院、檢察院人民警察招錄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養基地作用,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2018年3月,中央編辦、司法部等六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司法行政機關人民警察招錄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司法警官院校應當以司法機關人民警察培養需求為導向,大力加強警察類專業招生培養工作,為監獄、戒毒機關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培養作風過硬、業務精通、素質優良的人民警察后備人才。因此,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必須符合人民警察便捷招錄體制改革的要求。
高等院校的類型、層次和專業門類千差萬別,決定了人才培養目標不可能千篇一律,但也不是無章可循。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可以從三個層次來分析:第一層次是普通高校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第二個層次是政法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第三個層次是高等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養目標。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旗幟鮮明地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承擔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高等院校應當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人才培養總目標。關于政法院校人才特別是法治人才培養目標,總書記在視察中國政法大學時已經明確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高等司法警官院校屬于普通高等院校中的政法類院校,其人才培養目標既要符合普通高等院校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總目標,又要符合政法類院校培養法治專門人才的目標要求,更要結合司法警官院校自身的辦學定位、辦學傳統和辦學特色,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作為司法部直屬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警察院校,作為全國司法行政系統最高學府和刑事司法領軍院校,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發展,形成了“突出政治育人、強化職業素養、注重實踐能力、發揮行業優勢”的鮮明辦學特色,被譽為我國“司法警官的搖籃”。目前,學校積極適應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重新組建司法部后的新形勢新任務,按照“政治建校、特色發展、國際視野、國家責任”辦學思路,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過程中研究制定了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德法兼修、文武兼備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現了普通高校以及政法類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又具有學校自身的鮮明辦學特色,涵蓋了司法警察后備人才應當包含的政治素質、專業素質以及體能素質要求,明確了作為行業性院校面向實務部門主要培養應用型而不是理論型專門人才的定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加快推進政法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講話旗幟鮮明地提出加強政法隊伍“四化”建設特別是革命化建設任務。高等司法警官院校必須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大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堅守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陣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學管理全過程,著力提高警察類專業學生政治素質,牢固樹立“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從源頭上確保人民警察隊伍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要強化紀律作風養成,建立健全有別于普通院校的警務化管理制度,著重培養學生令行禁止、英勇頑強、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警察職業精神,引導學生把遵守紀律銘刻在靈魂中、熔鑄在血液里,做維護和遵守各項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的模范和表率。要更加注重以“忠誠警魂”為主題的警院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把“德法兼法、文武兼備”的人才培養目標融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之中,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法學學科體系建設對于法治人才培養至關重要,要構建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為行業性院校,要緊密對接監獄、戒毒機關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警察隊伍建設的實際需求,及時調整學科專業的類型、層次和布局結構,提高人才培養和行業人才需求的契合度。為此,中央司法警官學院針對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缺乏專門院校和專業培養的問題,科學論證并經教育部批準開設了全國首個司法警察本科專業,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人才培養開辟了專門陣地。要建立具有學科專業特色的課程和教材體系,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理闡釋,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結合司法改革實踐中的鮮活素材,不斷充實和更新教材內容,形成更加符合監獄、戒毒機關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警察隊伍培養要求的課程和教材體系。要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司法警官院校的教師具有人民教師和人民警察雙重身份,肩負著培養德才兼備高素質人民警察的重任,廣大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既做經師,又為人師,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在學校心無旁騖,學成文武藝,報效祖國和人民,報效中華民族。
高等司法警官院校作為行業性高校,要打破學校與政法實務部門之間的體制壁壘,將政法機關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學校,實施人員互聘計劃,加強法學教育工作者、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務工作者之間的雙向交流,提升實踐意識,強化教學效果。要完善“教、學、練、戰”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健全與用人單位合作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實驗、實訓、實習和實戰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警務實戰能力。要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引導學生到政法機關一線去、到監所基層去,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艱苦環境中磨煉意志品質,在社會實踐中增長知識才干,真正成長為德法兼修、文武兼備的高素質人民警察,為我國政法隊伍源源不斷地輸送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