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秉強 劉勇
近年來,麗水市依托服務平臺和信息技術,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市外、域外、海外延伸,積極打造“飛地”服務新模式,讓麗人、麗商、麗企就近就簡就便能辦事、辦好事。
2018年麗水在外創(chuàng)業(yè)和務工人員約50萬人,超過全市戶籍人口的18%,辦理融資、社保繳納、信訪調解等事項時需在麗水與外出地間來回跑,費時費力。
打造域外行政服務中心,從“回家辦”向“就近辦”轉變。在部分麗水外出人員集聚地成立域外行政服務中心,部署域外行政服務中心“全域一證通辦”系統(tǒng),依托商會對服務中心人員進行統(tǒng)一管理、培訓,實現部分高頻事項在外出地就近辦、一證辦,為在外麗水人辦事節(jié)約時間90%以上。目前,已經在嘉善、平湖、寧波北侖、上海浦東等地建立域外行政服務中心,下一步將逐步在北京、西安等外出麗水人集中的地方部署行政服務中心。
打造域外服務隊,從“群眾跑”向“干部跑”轉變。成立服務小分隊,定期赴西安、北京等麗商聚集地,針對麗商提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幫助。例如,針對小微企業(yè)融資難、資金流轉難的問題,組織金融服務隊,為在外經商小微企業(yè)主提供金融貸款服務,盤活企業(yè)資金流,并且讓外出有融資需求的麗商免去來回的奔波,省時省力。景寧縣還創(chuàng)新推出“三年授信,循環(huán)使用,隨借隨還”信貸服務,實現貸款“線上辦”“掌上辦”。
打造域外網格單位,從四處維權向“自我管理”轉變。
依托駐外黨支部和商會,在麗水人相對集中地方建立域外網格單位,以域外黨支部書記、商會會長、熱心鄉(xiāng)賢等組成域外網格隊伍。目前已在西安、北京、天津等地建立十余支域外網格隊伍,圍繞重點事項,依托鄉(xiāng)情紐帶,提供法律咨詢、維權指導。
打造園區(qū)企業(yè)代辦點,形成容缺受理、材料預審的代辦點聯動效應。各代辦點協調企業(yè)主、設計公司以及相關審批部門,明確各環(huán)節(jié)審批要素,制定審批清單,倒排審批時間節(jié)點,通過容缺受理、提前審清申辦材料,為企業(yè)出具審批初審意見,企業(yè)可憑此辦理后續(xù)其他手續(xù),解決了各審批事項之間互為前置、條件交叉、互相制約的問題。例如,通過容缺受理、提前審清申辦材料,“蓮都區(qū)小微企業(yè)園”萬洋二期地塊從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到拿到第一份施工許可證僅花費6個小時。
打造園區(qū)無差別受理窗口,形成一窗受理、內部流轉的集成服務體系。依托“一窗受理”平臺,實現異地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免費郵政快遞。依托“全域一證通辦”數據共享平臺,對接浙江省公共數據共享平臺,涉及政務服務事項的證照證明等信息一次生成、全域共享、按需調用。依托浙江政務服務網,在園區(qū)內設置網上辦理服務點,指導企業(yè)項目審批等進行網上辦理,提升項目審批效率。麗景園上海飛科項目,通過線上辦理,5分鐘完成項目備案、人防備案,極大地提升了審批效率。
打造園區(qū)服企隊伍,形成下沉企業(yè)、主動對接的服務企業(yè)模式。各服企隊伍成員每周入駐企業(yè)“坐診”,深入車間了解企業(yè)生產經營情況,及時收集、反饋企業(yè)難點,及時形成現場解決、跨部門協調、延后研究“三類問題清單”,做好協調交辦、跟蹤督查、銷號管理。建立入園企業(yè)庫,跟蹤企業(yè)項目進度,主動對接、提前介入、精準服務。建立項目并聯審批、限時聯合驗收等機制,加快項目落地,減少企業(yè)成本。如服企專員通過提前預案、無縫對接,幫助網銀物聯(麗水)智能供應鏈運營中心7天內實現從成功摘牌到項目圖審備案,時間壓縮50%以上,節(jié)約企業(yè)成本約1000余萬元。
設立“警僑驛站”海外服務中心,實現“異國可辦”。依托僑團組織,在麗水華僑較多的國家,建立服務中心,并通過微信群等渠道溝通交流,實現簡單咨詢服務事項異國可辦。截至目前,已在巴塞羅那、馬德里、羅馬、米蘭、巴黎等15個國家建立21個海外服務中心。
設立國內服務中心,實現“跨國聯辦”。依托“僑海通”跨境視頻服務,國內服務中心可實時查看海外服務中心的工作動態(tài)并指導相關業(yè)務辦理。如國內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民警通過視頻連線與海外服務中心進行信息互動,幫助華僑完成出入境記錄查詢等。
打破數據壁壘,實現“全球線上辦”。利用大數據資源和公眾號等社交媒體的便利性,將業(yè)務咨詢、“最多跑一次”事項納入線上辦理平臺。截至目前,青田縣利用“青田公安”微信公眾號,實現入境、車管、戶籍、電子證明四大類共35項業(yè)務“全球線上辦”,201件民生事項實現全球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