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滕遙
2019年以來,溫嶺市按照省委“三服務”工作部署,深刻把握中美貿易摩擦大背景下的新形勢,緊扣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堅持把企業的事當做頭等大事來辦,突出助企惠企服務“五個一”機制,全力打造企業需求高速響應、企業辦事高質便捷、企業瓶頸高效破解、企業發展高參助力、企業權益高度保障的最優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織密“全域聯企”一張網,實現企業需求高速響應。完善“線下走訪+線上問需”常態化聯企制度,市四套班子領導聯系前100強企業,市級部門、鎮街道、三大新區混合編組聯系所在領域和轄區內規上企業、優質企業,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開通96871企業服務熱線,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落實清單三張清單,確保對企業情況第一時間掌握,對企業問題第一時間研判,對企業訴求第一時間解決。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后,溫嶺市迅速修訂完善外貿政策,鼓勵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積極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梳理被美征收懲罰關稅金額大、對美出口占比高的企業名單,建立動態監測預警系統,為企業提供市場風險預警、訂單渠道以及外貿全流程的在線服務,目前全市已有475家企業進入系統。
推行“審批服務”一條龍,實現企業辦事高質便捷。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推行“直通式”“淘寶式”企業審批服務,建立多部門聯辦機制,打造網上中介超市,打通“中梗阻”,讓企業辦事就像在網上購物一樣暢通無阻,實現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30天”常態化,竣工驗收前審批“最多90 天”,在全省率先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一日辦結。如溫嶺市太平海明摩托車配件廠年產500萬套摩托車配件技改項目從在網上提交竣工驗收申請到順利領取不動產權證僅用時26 天,成為臺州首個實現竣工驗收“最多30天”項目;強化企業審批疑難問題破解,組建專項小組,通過多部門聯合踏勘、指導整改,在符合土地規劃,確保環保、房屋質量、消防安全并拆除違法建筑的基礎上,集中推進“企業歷史遺留廠房補辦證”“超高層補辦證”“股改企業補辦證”。目前,溫嶺市累計為111家企業98.8萬平方米廠房補辦不動產權證,有效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增加企業融資9億多元。
下好“要素保障”一盤棋,實現企業瓶頸高效破解。針對工業企業用地成本高、優質企業融資難等“卡脖子”問題,堅持全市域統籌,優化要素配置,建立企業幫扶“白名單”和億元以上企業用地需求庫,主動介入防范化解企業債務風險和股權質押風險,持續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深入實施工業企業“標準地”+“先租后讓”供地模式,切實降低優質企業用地成本。今年以來,溫嶺市已出讓“標準地”12宗,為20家億元以上工業企業供地近400畝,為重點骨干企業提供紓困資金3億元,為上市公司提供續貸、增貸金額2.8億元。抓牢小微企業園建設和老舊工業點改造,累計建成投運小微企業園30個,廠房面積達24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600余家,讓小微企業發展有空間,生產更規范。
堅持“招才引智”一體化,實現企業發展高參助力。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并重,出臺獎勵政策,選擇海外、上海、杭州等高端要素集聚地,設立飛地研發機構,探索“技術研發在外地,產業基地在溫嶺”的創新機制。杭州濱江飛地研發中心、福建晉江鞋業研發中心先后建成投用,入駐溫嶺龍頭企業16家。同時,積極引進國內高校院所,深化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強化招才引智服務,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翅膀。今年以來,溫嶺市先后引進6家科研機構,開展各類產學研合作79次,解決企業技術難題54項。截至目前,累計引進“國千”“省千”人才31名。
擰成“產權保護”一股繩,實現企業權益高度保障。出臺《關于加快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措施,每年安排600萬元專項資金,對授權國內發明專利企業進行獎勵,鼓勵受到侵權的企業打好維權官司,對打國外訴訟案件的企業給予訴訟費一半的補貼。同時,成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聯合公安、法院、檢察院、海關、稅務等部門和行業協會強化協同作戰、跨省打假,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專利權以及商業秘密等行為,全力保護企業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