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蓉蓉 張 耀 (南京林業大學藝術學院 210037)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變遷的發生,工業也在不斷轉型。如今,信息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致使城市的發展逐漸由工業型向智慧型發展。智慧型理念的出現也為解決城市化發展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問題。由于網絡技術的快捷、便利和全面。智慧理念的運行不斷深入到社會中的各個領域。旨在利用前端地網絡技術手段實現城區的智慧化管理和運營,給居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建立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城市體系。城市智能化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結果。
智能化理念是由20世紀開始廣泛蔓延。目的在于建設智能優化、節能省源、舒適宜人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智慧城市是帶動今后城市發展的主旋律。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利用資源,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改善城市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是現在城市建設中所面臨的挑戰。如何利用智能化的手段解決現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城市綠色體系與人們生活、日常相結合;如何有效地節省資源、解決能源短缺的困擾;如何利用新技術和智能理念解決城市交通堵塞等問題。這些是建設智慧城市所要解決的關鍵。但是,在“智慧城市”概念不斷推動的背景下,這些問題將逐漸得到解決,城市也將將成為一個集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生態化和低碳化為一體的地方。通過技術感應和預測數據了解人們的滿意度和舒適度,全面以人為本,創建舒適便捷的居住空間。
作為解決“城市問題”的策略,智慧城市一經提出就被廣泛認可,并被積極投入到城市建設中。中國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并在深圳,昆明,寧波等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的步伐。北京,上海等地也將其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國內頂尖的大型科技企業越來越重視智慧城市的研究,尤其是對智慧城市建設中所處地位和未來前景的關注。正因為如此,國內越來越多優秀的智能產業欣然崛起,逐漸成為智能化城市建設得領跑者!
許多國家已經實施了智能城市建設,如美國,韓國,日本等。利用智能化在城市中不同方面的應用,推動城市的發展,提高城市的綜合實力。
城市景觀設計是城市標志性和先進性的象征,也是促進都市一體化地樞紐。智能設計可以迅速提高城市景觀的整體面貌,提高城市形象。智慧城市與園林景觀的結合有利于節省資源,提高生態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增強安全指數,統籌城市發展,提升城市軟實力,促進城市建設和管理。
智能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支持。因此,在智能化體系建設中,我們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全面透徹的感知。通過傳感技術,它實現了對城市管理各個方面的監測和綜合感知。在城市休閑空間中放置各種形式的感應設備,并通過檢測和分析數據達到對城市景觀的監測,進而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處理,以達到優質景觀空間的效用。
2.寬帶范在的互聯。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網絡。通過網絡,更大程度實現個人和個人之間的交流。網絡寬帶極大地增強了人們與城市之間的交流。人們可以對當時所在的場地信息進行了解,也可以進行實時反饋,及時得到智能化的幫助。
3.智能融合的應用。社會中各種不同的子系統凝合成一個大的城市系統,每個系統都包含著巨大的數據資源。智能融合就是將這些海量的數據有效的融合。
4.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城市建設始終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根據調查和分析人們的需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技術知識的不斷普及,人們越來越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智慧城市的建設非常重視公民參與的決策,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讓公眾參與和聚集公眾智慧。不斷推進用戶創新,開放式創新,大規模創新,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1.以人為本
城市為人而服務,城市商業廣場作為城市中的一部分,其設計出發點也是以人為核心以實現廣場的可留、可游。使人們在工作之余有放松身心的地方。智能化的景觀設計也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利用科技的手段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給人們創造更好的條件、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
2.節省資源
城市不斷進步的同時為人們地生活帶來了許多的利益,也存在許多弊端。例如,資源的不當使用導致資源浪費,或者由于利用不足而浪費資源。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運營能源的調配和控制,達到資源精細化的處理,解決資源浪費的問題。
3.生態可持續
生態可持續的設計理念本就是現城市景觀設計所遵循的原則。現如今人工檢測和管理的能力并不能夠對城市景觀的生態性進行全面的監測。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科學管理理論可以與云端技術相結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低碳智能運營城市空間。它可以更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4.一體化
要實現生活、商業與經濟的一體化。城市景觀中有許多元素是不容忽視的。設計師要考慮到整個城市規劃的格局當中,與城市中的其他元素相結合,共同帶動著城市的一體化發展。
城市景觀設計對于塑造城市形象,推動城市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構成城市景觀的要素有很多,景觀小品、雕塑、廊架、水景、綠化、公共設施等等。智慧城市的城市景觀建設就是將環境中的各個環節加入智能化的設計連結成一個整體。本章節主要針對水景、景觀小品和照明景觀智能化在環境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水是萬物之源,古人將水比作青絲羅帶,喻示水是萬物中最柔美的存在。自1984年以來,隨著建筑的智能化應用,水體景觀智能化也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城市景觀中的水景設計是人們修身養心、放松心境的場所。水的呈現形態主要分為動、靜兩個形態。水景的智能化設計就是在水景景觀的設計中加入智能化技術手段,將水景的設計越來越智能化,水景的表現形式越來越豐富。景觀設計中的一些跌水、疊水、落水、噴泉式等形式的水景都是智能化的體現。智能水景設計不是獨立的,還結合了照明設計和音樂等體系,運用智能感應調控將這些相結合,設計出真正的智能化水體景觀。其次,智能化水景經過處理形成一個良性的水循環系統,可以重復利用水資源,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水景智能化水景最大的趨勢是設計具有“感官”能力的水景景觀,人類的感知能力具有共同性和差異性;還可以通過營造水景空間,水景空間是利用LID技術的蓄水的功能,加以外觀的包裝形成多功能的景觀設施。在同種環境中能得到不一樣的感受,能夠讓人們在休閑中享受到設計所帶來的快樂。
景觀小品不論是在校園景觀還是在城市其他公共空間中都發揮著活躍空間氛圍,體現城市特色和豐富空間的作用。景觀小品的設計能夠成為體現城市特征的標志,要體現出文化性、互動性、創新性。特別是在校園景觀中,文化體現及其重要。校園文化的融入則可為景觀增添亮色。正所謂“一個沒有文化的校園瀕臨死亡”。
景觀雕塑和構筑物要具有趣味互動性,利用體驗增強趣味性,是通過全面調整空間給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方面的影響,從而激發受眾的情感。體驗性是人類的一種能夠身臨其境,親密接觸的感覺。特別是在兒童區,不僅要在滿足趣味體驗的同時更要保證孩童的人生安全,智能化就很好的彌補了這一安全缺失。通過智能感應系統能夠更好、更有效的達到和人們互動的功能,同時由于智能感應系統,安全也得到了保證。景觀休閑設施也屬于景觀小品的一種,可采用嵌入式、對接式、傳感式等技術手段,給人們在休閑的同時帶來有趣的體驗。
城市公共空間中地光照系統通常被稱為景觀照明。照明景觀在環境中不僅要起到照明的功能同時也要附有藝術氣息和美化環境的作用。但是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大量的能源和光源的運用,也會導致能源的浪費和光污染問題的出現。光污染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對于社會經濟也有很大的損失。國外的TerrelGallaway團隊以美國為例研究光污染,并計算每年因光污染造成的損失高達70億美元。不得不引起國家及政府的重視。
在城市規劃中,如何正確高效的運用燈光來烘托城市景觀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思考。智慧城市理念的出現大大解決了這些問題,利用網絡傳感和智能調控等技術,將照明系統進行了精細化的處理和分配。真正做到了高效節能和美化環境為一體。智能照明景觀已應用于許多城市。
筆者通過研究分析,總結了智能景觀照明的幾個特點:1.引導性。通過燈光的延展性和燈具的擺放的位置起到引導方向的作用。主要應用在道路兩側和休息場地上,加強道路系統。2.觀賞性。照明的設計也是具有美感的,城市景觀中的很多設計手法和元素在夜晚看不見所以需要燈具來加以強調。利用霓虹燈、燈帶、燈管等來照射物體加以重塑。在此基礎上要保證色調、光線的統一。統一對象的照明被整合到一個整體中所展示的視覺效果令人稱嘆。包括一些光影的處理也能達到觀賞的效果。3.特殊性。對景觀中的一些小品、建筑等元素進行單獨照明,以起到強調照明的作用,突出物體的特殊性,還可以利用智能感應技術,對被照射的物體進行照明色彩、強度等調節。4.協調性。是景觀照明另一個重要的作用。部分空間中的燈光設計要做到“光照自現”的效果,與環境融于一體,這就體現在燈具類型的選擇和放置位置的設計中予以思考。燈光色調和明暗也要統一。景觀和照明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與周圍的環境和建筑融為一體。
智慧城市的建設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是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城市景觀設計與科學,技術和藝術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和不可分割的。智慧城市理念與城市景觀設計相結合,更好的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減少人工勞動力、節省資源,更高效的推動城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