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超慧 徐 雷 (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10037 )
本文以黃金飾品在國內外的發展展開,闡述黃金飾品在投資、藝術和文化三個方面的價值,并從黃金本身和市場兩個方面淺析影響黃金飾品價值的原因,最后對現代中國黃金飾品的未來發展提出看法。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將蘇美爾人的金屬制造技術發展向極致,從而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金屬工藝風格,奠定了歐洲黃金工藝發展的基礎。
色彩在大多數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義,例如藍色青金石擁有神的精神;佩戴紅色碧玉能得到神的庇佑等。古埃及的黃金飾品,例如:頭冠、發飾、耳環、項鏈、手鐲、戒指、黃金面罩等多為生者服務,作為裝飾用品。而如黃金面罩一類的黃金飾品則完全是為死者制造的,例如圖坦卡蒙黃金面罩。
在印第安人的文化中,黃金同樣占據著重要地位。1400年前,作為印第安分支的穆伊斯卡人來到了哥倫比亞中部生活,他們通過與周邊部落進行貿易來獲得黃金,并采用黃金與鉑金結合燒制的方式,制造出更加牢固、光亮的合金工藝品(如圖1)。
現代的國外品牌多采用合金、銀、人工寶石和鉆石等材料,在黃金飾品的制作方面主要是迎合各國市場的發展。例如在中國,Tiffany & Co.會推出少量的黃金飾品,但其主推仍是銀飾。

圖1 穆伊斯卡人的合金飾品
河西走廊四壩文化的景“鼻飲”和耳環應當是中國已知最早的金首飾。隨著經濟的發展,黃金逐漸成為了中原地區重要的首飾材料,但其造型和紋樣較北方地區更加精細,隋唐之后黃金首飾鑲嵌寶石逐漸流行,且多為女子配飾。
戰國時期,匈奴的出現帶來的不單是對中原邊境的騷擾,他們所佩戴的黃金首飾表現了北方游牧民族對黃金一類金屬材料的熱衷——西方國家一直以黃金作為首飾材料進行使用,北方地區對黃金的偏愛正源于其與中亞和西伯利亞等地密切交流,且在制作工藝上也有一定的技巧。
現代中國,隨著鉑金、鉆石等西方元素的引進,黃金首飾所象征的等級觀念在現代社會中逐漸淡化,更多是源于消費者對其商業價值和裝飾功能的追求。

圖2 明代牡丹形金飾件
黃金作為特殊商品,具有重要的保值功能。近年來,受全球貨幣市場波動的影響,世界黃金市場的需求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而首飾作為中國黃金消費的主要部分,2017年出現過小幅度下降,但近年來總體仍保持較高地位。
①黃金首飾
老鳳祥等老字號作為傳統黃金首飾制作的代表,表現了黃金的傳統美感。而周生生一類的香港品牌則代表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的結合。在周生生新推出的“Charme”系列和“g*”系列中,首飾的關鍵仍是黃金,但在造型上表現出了強烈的現代感。“g*”系列的幾何形紅瑪瑙足金戒指(圖3)滿足了現代年輕人對極簡的追求——玉石與黃金之間“硬”與“軟”的結合,產生了材質間的平衡感。
②黃金擺件
黃金作為室內擺件,多用于商業空間的室內陳設,是風水鎮宅的上品。黃金擺件多為中空結構,分為足金和鍍金兩類,其中足金又分千足純金和千足鑄金兩種。千足純金和千足鍍金都含有一定量的黃金,具有黃金的保值性和藝術鑒賞性,且易于保存,不易褪色;而鍍金擺件則不一定含有黃金,外表是單純的顏色,并不具有過高的價值。黃金擺件中以金銀細作工藝為最佳。

圖3“g*”系列紅瑪瑙足金戒指
“穿金戴銀”在古代是彰顯財富和地位的表現,在現代中國,更多的是表現了一種傳統文化和地方習俗。
在福建地區,有的女孩每年生日都會收到父母或者親戚贈送的金首飾,并在結婚之時,將其所有金飾打造成鳳冠、金釵、手鐲等首飾,并在婚禮當天全部穿戴在身上,以此表達對長輩的尊重。除了結婚戴黃金首飾,福建一帶還有“添金”的風俗,指每位親戚都要給新娘送上一份黃金首飾,表達自己的祝福;同時,女方父母也要回禮給新郎一件黃金首飾,以合規矩。
黃金飾品由于需要高純度黃金進行制作,加工成本隨著技術難度的增加也不斷上漲。因此,制作商用摻銥、釕、鋨的合金去冒充、替代Au,會造成加工時車花的損壞和長時間佩戴形成的非正常銹斑。
而這些假冒足金飾品,因摻入金屬的密度與黃金接近,常規檢測無法有效辨別出來,使得消費者容易蒙受欺騙,購買了與實際價值不相符的黃金產品。
在中國,黃金作為重要的“資產保值”手段,其在金融領域的避險保值作用更加受到重視。同時,黃金飾品的樣式不斷變化,反映了消費群體、品牌思維和設計風格這三個方面的轉變。
①消費群體
現代中國的黃金飾品市場正朝年輕化、時尚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80后和90后逐漸成為市場中最龐大的消費群體,傳統的飾品樣式已無法滿足消費者不斷提高的個性化要求。
②品牌思維
中國的黃金品牌在迎合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同時,需要找到自身的品牌定位,使設計產生差異化,使各品牌之間具有相對不同,以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
近幾年流行的跨界設計、合作設計逐漸成為推動品牌發展的時尚手段,例如寶慶銀樓推出的QQ表情包系列黃金吊墜,周生生的足金路飛串飾以及六福珠寶的輕松熊足金立體掛墜等等。
③設計風格
現代人的審美已逐漸從盲目追捧西方設計轉變為追求個性化、簡約化,具有東方風格的創意設計。黃金飾品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作出了轉變,例如幾何元素的運用,與平面造型的結合以及流行元素的融入等,但整體仍需要創新性設計,并擺脫黃金飾品同質化和過于卡通化的問題。
不過,隨著人們藝術水平的提高,黃金飾品的“設計成分”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中國傳統造物工藝,在體現功能與審美的基礎上,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關系。在當今不斷強調文化軟實力和創新發展的國內背景下,中國黃金飾品未來發展的主題是人文、創新與多元化的。只有將黃金飾品與時代發展相結合,才能使得它在現在以及未來的發展中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