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玥 錢可敦(通訊作者) (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 210000)
在現代園林景觀中,設計手法已經不再局限于平面構成,而是更加重視立體的空間變化,由此,微地形處理手法的運用愈加廣泛,借助于合理化的微地形處理,能夠營造出多元化的空間結構與景觀層次,實現人居環境與大自然的協調統一。園林地形作為園林景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設計效果直接影響到整個園林的建設效果,因此,做好微地形設計工作,對園林景觀建設尤為重要。
園林地形指以自然地形作為參考,結合植物種植、工程技術以及美學要求所營造的不同標高的地勢變化。其承載著所有景觀要素,是園林景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整個風景園林的骨架,影響著園林空間環境的營造和美學屬性。
根據園林地形的規模,可以將其劃分為三類,即微地形、小地形及大地形。其中,微地形指在用地規模較小的情況下,通過人工模擬自然地形而設計出的起伏變化、富有韻律,并且可承載水體、植物以及園林構筑物等一系列園林要素的地面。由于用地規模較小,微地形主要以人工改造的地形為主,且起伏幅度一般不大。微地形的設計形式分為自然式和規則式,自然式主要包括土丘、坡地、凹面地形、凸面地形等,規則式則通過直線形式構圖,塑造現代化景觀,包括下沉廣場、嵌草臺階、臺地等。
豐富景觀層次感時,微地形設計可營造多元化的空間形態,例如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垂直式等。同時,將微地形設計與園路鋪設有機結合,并進行行列式種植設計,可形成道路導向性作用。由于地形高低起伏不同,在植物種植設計時,可構造出別具一格的天際線和林緣線,形成特色各異的園林空間。
高低起伏的地形設計可以給人們的視覺感官帶來愉悅的感受,讓園林設計更具有藝術性和觀賞性。地形的微小變化配合不同種類植物的種植,形成高低起伏、形態各異的地表植物景觀,避免了平地的單調感,增加景觀空間的層次感,讓人們置身其中,感受到人和自然和諧中的靈動活潑的藝術魅力。
營建微地形,可以改善局部小環境。微地形設計塑造了陰坡、陽坡等多樣環境,勢必在局部范圍內形成有利于不同植物種類的不同光照條件,從而為城市有限的綠地植物多樣性配置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增加地表綠化面積。同時利用地勢形成有植被覆蓋的洼地,讓雨水緩慢匯集于此,實現對雨水流速的控制,并通過植物覆蓋增加水體下滲,成為雨水花園常用的技術手段。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自身的地形地貌是設計的重要條件,對人造景觀設計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為減少土方工程量,微地形設計應尊重原有的地形情況。在對用地面積較大的場地進行設計時,微地形景觀應盡量采用自然式設計手法,對自然水體、自然地表起伏進行模仿,營造不同的景觀空間;在對用地面積較小的場地進行設計時,應盡量選取小尺度微地形景觀,根據現有地形地貌情況,對下沉廣場、嵌草臺階、臺地等進行設計,可采取規則式設計手法進行營造。此外,土壤情況是影響微地形景觀設計的重要因素,如土壤的土層構成、土質狀況、土層深度、巖石深度等,在進行微地形的土壤堆砌后,不同性質的土壤會造成其顆粒不同程度的滑落,一段時間后,會使微地形景觀呈現出于初始設計方案不同的狀態,所以在對微地形進行豎向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現狀土壤的自然安息角。
隨著城市的發展,人與自然相對隔離的程度越來越大,同時也使人更加想要親近自然,微地形景觀設計應充分利用自然,并加以人工修飾,從而在城市中形成自然景觀的再現,達到“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想狀態。同時,微地形設計需結合城市園林綠地的現狀,使其與當地景觀、建筑以及人文背景有機結合,融入到自然環境中。
種植設計是微地形景觀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合理運用植物配置能夠使微地形達到更為理想的狀態。起伏具有美感、富有韻律的微地形若沒有植物點綴,勢必給人一種空曠乏味之感,搭配少量的喬灌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這種視覺效果,同時,孤植、叢植等不同的植物種植方式可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感受,隨之形成的天際線和林緣線也為園林綠化增添了藝術效果。
微地形景觀在住宅區道路設計中較為常見,其建造出的起伏變化的園路、臺階、緩坡等有助于改變居民的行走節奏,并通過植物塑造不同的景觀空間,引導人們行走路線的同時緩解了人們的身體疲勞及視覺疲勞。此外,活動廣場、宅旁綠地等同樣可以運用微地形景觀設計,豐富住宅區的景觀層次感,提高綠化覆蓋率。住宅綠地微地形景觀設計需考慮地形豎向設計及鋪裝材質,微地形的起伏高度應符合住宅區的排水要求,同時結合相應的草皮、透水混凝土、卵石等鋪裝材料,從而營造出良好的人居環境。
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公園綠地人流量較大,是人們親近自然最主要的場所,在微地形設計時應結合當地背景文化,最大程度的反映公園主題特色,并盡量減少人工修飾,使其與自然相結合,滿足不同居民的需要。
城市公園中兒童娛樂區的微地形運用尤為廣泛,利用起伏錯落的地形設置滑坡、洞穴等游戲場所,滿足了孩子們渴望攀爬、奔跑、滑落的天性,并結合色彩絢麗的鋪裝和花草進行配置,營造童真爛漫的氛圍,同時,場地小尺度的起伏和柔軟的材質,也確保了兒童的安全。微地形運用到濱水駁岸時可形成生態石灘和生態島等,讓原本平淡的水流富有形態變幻,形成沙灘、灘涂等不同的生態駁岸景觀,人們可以親水游玩,品味自然野趣。此外,微地形可以結合花壇、雕塑、廊架等公園小品進行設計,使小品不再簡單的散落于場地中,而是融入周圍環境中,起到了劃分空間、點綴景觀的作用,富有動感和趣味感。
通過微地形設計做到園林景觀的立體化處理,可以在相對單調的道路中營造出更為豐富多樣的景觀效果。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則是不妨礙駕駛員的視線,保證車輛的安全行駛。為確保符合道路排水的設計需求,應根據道路鋪設材質、管線等情況確定橫坡坡度,設計不同形式的路拱,完成微地形的設計工作。在植物種植時,應選擇性的增加綠色植物的運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在駕駛中的疲勞,行道樹可適當運用較為高大的樹種,以增強道路的連續性和方向感,且應選擇當地鄉土樹種,節約成本的同時便于后期管理。同時注重喬灌草相結合,加強道路綠地景觀設計的空間層次感,減少汽車尾氣、粉塵和噪音污染,實現道路綠化,從而改善人居環境。
微地形景觀是一種兼具功能性與觀賞性的設計,滿足了人們對景觀異質性的追求,使場地的輪廓和光影變化更加豐富,不僅增加了景觀空間層次感,更提升了設計的生命力與藝術感。將微地形設計合理地應用于園林景觀中,能夠更好地發揮景觀改造功效,應得到園林設計工作者的廣泛重視,從而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