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650000)
在當今社會的背景下,我國的鄉村旅游不斷蓬勃發展,在資源豐富的地區可以用爆發式的開發來形容。而懷化市旅游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環境,因為它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和廣袤的自然山水風光,政府也在政策上提倡對鄉村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在產業運作當中也產生許多問題,例如新開發的旅游景區知名度不高、產品開發過剩、服務質量配套不足等。因此我們可以采取對鄉村旅游進行地域性文化的構建,在產業內涵上補足與優化這種表面大而全但是內部松散的產業環境,獨特的地域性文化的特短板在于它可以加強產品競爭力,提升在旅游市場上不可復制的核心要素吸引力。其中對于旅游景區進行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是重要手段之一。
雖然懷化市的區位地理優勢與眾不同,從前就有“黔滇門戶”之稱,它是我國云貴高原向江南丘陵的過渡地帶。是全國九大生態良好區之一,但是從產業發展上可以看出規模較小與規劃方向單一。大多數旅游缺乏產業支撐和特色產品。開發人員不考慮融合當地的鄉村風貌。鄉村公共服務功能不完善。一些鄉村旅游景點的公路,路面狹窄、路基狀況差,存在安全隱患。此外旅游行業的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的知識,在管理水平上經過專業培訓的人才匱乏。所以懷化市鄉村旅游發展喜憂參半,在各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懷化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這里長期以來,侗、苗、瑤、土家等51個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攜手創造豐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等。其中最為突出有苗族的 “四八姑娘節”、侗錦織造、侗族儺戲、辰河目連戲等。這些擁有悠久歷史的藝術文化都充滿獨特的韻味,能夠讓游客在此流連忘返。另外一個古鎮古村文化也是懷化市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中有如地筍子苗寨這樣豐富多樣的民族建筑,該苗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歌鼟發源地之一,以苗族民族為根源的積淀處處皆是。寨中吊腳樓建筑特色明顯,還有民族風情的搶親,茶棚相親,玩山會友等。近代還有芷江抗戰受降城和雪峰山抗日戰場這樣歷史痕跡可以用作紅色旅游開發。以上類型豐富,歷史跨度長的文化瑰寶都可以證明懷化市的地域文化開發還有極大的空間,值得在設計過程中挖掘和探索。
地域性文化在物質上上包含生活生產工具、自然動植物等,在精神上則有民俗民風和藝術等。它是一個地區所有特色元素的綜合,而區分它們的標志就是文化沉積不同,文化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形式載體,它能提升城市或者鄉村的生活品質和環境氣息,并且在景觀設計上給予它們新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在設計中需要去保護歷史痕跡,尊重當地的文化肌理。
宏觀上人類身處在地球上的某個特定地域中,自然免不了要受到當地地域造成的各種各樣影響,而合理的遵照當地的自然規律則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法則。而微觀上的鄉村旅游景觀設計需要細致地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在盡量保護地域性文化環境前提下,去種植適宜地域生存的植物群落。形成和諧的自然景觀。
在鄉村旅游的規劃中,有功能不同的區域劃分原則,這些區域又包含了形式各異的景觀元素,因此在設計中我們要把這些看作一個整體,合理運用地域文化屬性和自然規律去開發。并且在規劃中我們要控制成本和分期建造,多使用環保的當地原材料,從而提升各方面的競爭力與利潤率,促進項目產業健康的持續發展下去。
第一種是以觀光和飲食為主的田園農業旅游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強調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開發,在滿足游客體驗農業的同時,游覽到自然風光。第二種是以風土人情為主的民族民俗旅游模式,這種模式突顯鄉土文化氣息,展示民間藝術。第三種則是當地農民利用自己的房屋院落來進行開發的農家樂模式,它既能提供鄉村風光景點,也能在體驗上比客棧旅店式服務更勝一籌。第四種是科普教育模式,它主要利用科技技術來改造農業園和修建展覽館,為游客在游覽玩樂中體驗農業技術學習到農業知識。
鄉村是未來社會發展上一個重要的地區。通過旅游產業的開發,我們不僅能緩解鄉村上第一產業收入上的現實窘迫,還能轉變發展方式,達到三產融合的目的。所以在發展上不能只著眼于主要的農業旅游功能,在全局上也要大力擴展產業鏈條,使之朝著產品服務等周邊發展。例如我們可以從藝術文化產品上入手,改善產品的形態和功能,圍繞著美學創造和生態環保理念,探索農業開發相關領域。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杯子、手提袋、餐具、服裝等都是可以進行藝術表達的創意產品,擁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它在細節設計上可以參考借鑒少數民族藝術文化圖案來進行包裝,從而突出個性表達和提升產品附加的文化價值,達到吸引游客體驗購買的目的。懷化地區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寶庫,如果廣泛的應用在農業產業鏈上,不僅可以將傳統的農業活動轉變為以體驗式服務為主的消費模式,也能形成完善和多層次的產業體系。
在特色發展上要注重生態和文化兩大主軸,整合懷化現有的人力物力,在農業的內容形式上進行融合創新,借助現代的科技技術和手段,圍繞“侗族文化山水”、“古鎮古村”兩大主題入手。
例如“侗族文化山水”、就是主打民族風光與自然山水的景色,因為此地流經沅水,并且位于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中間,所以導致這里的地形地勢十分復雜,原始的自然資源保存完整,有良好的內容開發潛力和秀麗的自然風光。針對這些資源可以打造如動植物主題旅游、自然生態觀光、特色山村度假、森林探險露營等項目。在民族標簽上則依托于當地豐富的侗族文化,輔以當地區域性知名農業品牌的影響力,打造出農耕體驗、民居度假、民俗表演等各類活動,另外從業人員的素質培訓上也要多強調學習當地風土人情,讓游客在休息游覽中感受到賓至如歸體驗,構建出沉浸式旅游主題。
“古鎮古村”則主要依托于各種少民村寨和知名古村,這兩處皆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古建群落,并且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少民村寨應該整合現有的民族建筑和民俗文化,打造觀光旅游、悠閑度假的旅游系列,使游客在自然的村寨風光流連忘返。知名古村則需要在發揚自身的文化傳統優勢時,回歸田園躬耕,針對性對當地的農業進行分門別類,在對出產的農產品進行文化包裝和品牌宣傳,在場景氣氛上營造出春華秋實,物產豐盈的情景,增強游客濃郁的鄉村氣息。
成功的旅游項目不能沒有一個知名的品牌形象,品牌文化不僅是游客對這里的第一印象,也是開發團隊規劃設計和統一風貌的口號。建設懷化市休閑農業就是要突出它的特色,打造一個易于傳播的文化品牌。在品牌的建設中,宣傳的手段與方法是非常重要,在以前的品牌宣傳中因此火爆的產品比比皆是。所以我認為當地品牌宣傳可以多利用湖南本土優勢的電視綜藝節目,從綜藝IP試水休閑農業,將鄉村的風光植入綜藝背景,如懷化的非遺文化傳承手藝人與本土的侗寨鄉村管理方可以邀請節目制作方來此取景拍攝,使觀眾在觀看節目時不知不覺的被節目表演與取材場景所吸引,從而向往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和產生前往旅游的想法。與此同時,在宣傳渠道上要貼近現在的生活方式,以網絡為主,注重公眾號的傳播和大V宣傳的名人效應。以點帶面,讓網民接觸到懷化鄉村旅游的相關信息,并且形成口口相傳的浪潮,也只有這樣自發的行動才更有感染力,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此。
根據分析,懷化的鄉村在先天擁有得天獨厚的農業景觀資源,但在后天中則存在種種問題,因此我們要找出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來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只有完善發展思路和打造特色的文化品牌,懷化才能因地制宜的開發旅游模式,推動健康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