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鵬 新疆五家渠廣播電視臺
新聞編輯在當今這種完全新型的媒體時代下,收到傳統媒體的沖擊,和新媒體的引領,在編輯工作上存在了一定的困境。從當前的形勢來分析,各種新媒體媒介已經走入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比如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和平臺,還有很多手機電視等,新事物的出現總是會對當前的生活帶來一定的改變,而作為新聞編輯,應該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編輯工作,是當前要探討的主要問題。
(一)面臨全新的調整。隨著信息化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誕生,當下的時代,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人,也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各種各樣的人開始在媒體上發表各種新聞及自己的觀點言論等,但是由于媒體上的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等,甚至很多人只是為了博人眼球,以至于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虛假新聞,對社會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看傳統媒體,很多媒體的內容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別,無論是新聞形式還是內容都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在某個電視節目中出現了新的亮點,又會成為其他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爭相模仿的內容和方向,事實上,抄襲和模仿是當前很多新聞媒體的通病,為了更快地追求利益發展,為了在數字上體現新聞的受眾程度,越來越多的新聞編輯放棄了創新和探索,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去思考揣摩觀眾或者是聽眾的心理需求,一味地順應他們的口味,制作新聞節目和內容,這就大大降低了新聞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久而久之這樣的媒體也會讓觀眾失去信任。
(二)新聞編輯缺乏吸引力。很多新聞編輯還是一味地沿用傳統媒體的編輯方式,對新聞內容平鋪直敘,整個形式過于乏味枯燥,讓觀眾及聽眾等產生了審美疲勞,大家也越來越不能接受這樣的新聞方式。除此之外,新聞編輯也沒有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度地挖掘,只是做了表面比較淺顯的報道,并不能將新聞的本質及真實程度展現在大家面前,很多觀眾或是聽眾在看過或是聽過這些新聞節目之后并不能夠真正了解到新聞的真實情況,于是對這樣的節目也就會越來越產生一種厭煩情緒。因此,這也提醒了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在對新聞內容進行編輯的時候不能只是一味地簡單敘述,應該打破這種傳統的“流水賬”式的新聞敘述方式,在敘述時增加一些趣味性,對內容的制作要不斷創新,豐富新聞內容的形式。
(三)沒有到位的輿論監督環境。傳統的新聞媒體在建設之初是為了讓觀眾及聽眾朋友們能夠有渠道進行正常的訴求表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嫁接政府與群眾溝通之間的橋梁,但是從當前的現狀來看,新聞編輯在處理新聞內容時更多地偏向于取悅觀眾或者是聽眾,這也就無法做到保證對新聞內容報道上的真實性,甚至會把民眾所反饋的意見或者是建議進行放大,得到嘩眾取寵的效果,這不僅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在正常的工作中會帶來一定的麻煩,同時還有可能給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一)既要做到傳統媒體的權威謹慎又要做到新媒體的個性化。每一個新聞,從不同的角度去挖掘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內涵,而作為融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編輯人更要注重從多維度去探索發現新聞的精華,利用新型的媒體形式展現出新聞的個性化,同時也不能忽略新聞的真實性、可靠性,要在這個基礎上去學習和探索更多新媒體的個性化發展,從不同的角度去豐富新聞內容的形式。
(二)既要做到及時性也要做到新聞的深度性。新媒體的一大特點是可以隨時發布新聞消息,所以我們在新媒體上往往能夠看到上一分鐘剛剛發生的事件,在下一分鐘已經是人人皆知的狀態了,可以說新媒體的實時性也是當前吸引粉絲的一大特點,但是由于新聞的實時性播報,很多事件內容都沒有被深度地挖掘,因此作為融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編輯就需要在保證新聞發布的快速性下還要保證去深度挖掘新聞事件的內層含義。
(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融媒體環境下,其實是屬于一個信息爆炸的狀態,每一分鐘我們都能夠看到成千上萬個新聞,但是越是在這種環境下,新聞編輯人員就越需要對內容做好調整,懂得取舍,要分的清什么新聞是值得發布的,什么是不值得發布的,而不僅僅是“流水賬”式地編輯或者是以取悅觀眾、聽眾、讀者的角度去考慮新聞的內容。除了對于新聞內容上要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融媒體環境下,也要懂得區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各自的優劣勢,從而利用好他們的優勢,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鳳凰衛視的董事長就曾經說過,新媒體的出現也是對傳統媒體的補充,二者之間是相互補充,相互扶持的關系,只有把二者結合好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媒體的發展,實現二者的共贏。所以新聞編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嘗試、不斷創新,去挖掘二者之間如何能夠相互利用得更好。
(四)堅持國家政策方針。媒體最初出現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于國家與群眾之間的溝通,現在出現了新媒體,同樣不能夠忘記最初的目的,融媒體的環境下,無論是哪種媒體形式,都要熟悉國家的政策方針,在這個基礎上去進行新聞的編輯和發布,以及創新,讓百姓們都能夠了解到國家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