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四 普布卓嘎 汪長鋼 郭暐 萬承軒 李清連
1.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2.拉薩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3.北京市鐵路電氣化學校; 4.北京市自動化工程學校
實訓教學對職業學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實訓基地的建設是重要一環,學校必須重視實訓基地的建設,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按照一定的原則、標準、目標進行建設。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最大的區別就是職業教育重技能培養,讓學生學技術。因此,作為承載學生職業教育重點的實訓基地,應該是評價職教辦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通過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制定科學的實訓實踐項目,培養學生的生產實踐技能,為企業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
本論文是在分析了拉薩一職目前實訓基地建設的條件,調研了西藏自治區內其他中職院校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情況,然后結合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主要做法和經驗。目標是將拉薩一職校內實訓基地建成一個契合拉薩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并能結合短期培訓和技能鑒定的區內一流的校內實訓基地。
拉薩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目前位于曲水縣才納鄉,成立于2013年6月。學校依托凈土健康產業成立了農林牧漁、輕紡食品和交通運輸三個教學部,開設27個專業。學校2016年開始規劃新校區的建設,學校建筑面積總共12.9萬平方米,建設包括教學樓、教學實訓樓、運動場地及附屬配套。新校區2018年8月已全面投入使用,其中交通運輸類專業實訓樓共2棟,農林牧漁實訓教學樓3棟,輕紡食品實訓教學樓1棟。
學校堅持“立足拉薩,面向全區,服務凈土健康產業”為辦學宗旨,“圍繞”農字辦職教、聚焦“藏”字出特色辦學理念。現有教職工223人,其中專任教師214人。學校連續五年通過教育質量提升項目總投入近億元資金用于提升辦學條件。其中輕紡食品教學部聚焦“凈土健康產業”開設產品質量監督與檢驗、民族風味食品加工、食品生物工藝三個專業,民族風味食品加工是重點發展專業。
自治區共有11所中職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22817人,教職工1869人。全區共有國家級示范中等職業學校6所,示范專業16個,試點專業2個,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單位304家,專業覆蓋率達86.5%。
通過了解發現,西藏自治區及拉薩市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的理念也逐漸深入。近三年,各校的校內實訓基地面積逐年增大、實訓實驗設備不斷完善。但由于發展較晚、基礎差,不管是校內實訓基地面積還是實驗設備總值,離內地職業教育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除此之外、自治區通過社招和人才引進等方式為職教補充教師,但大多為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不具備雙師型教師資格,所以各校對于年輕教師的專項技能培訓和技術人才引進是一個難題。大部分學校的“雙師型”教師占比較低,而且有些在具體的實際教學單位中,理論基礎課的教師數量甚至超過專業課教師數量。
筆者對自治區內六所中職院校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進行調研,并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到,目前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為政府投入學校自建、企業主導投資建設和校企聯合建設。
政府投入學校自建:主要依靠政府資金長期投入,學校自主規劃布局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或者進行現有實訓基地的升級改造。學校自建首先考慮的是滿足實踐教學,然后考慮是如何接近企業的真實生產。
企業主導投資建設: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引企入校,學校以相對優惠的條件給企業提供廠房建設用地或廠房,企業自籌資金經營,購置生產設備,企業每年義務給學校提供一定的工作崗位給學生定崗實習和教師學習鍛煉、并組織企業的技術能手給學生上課。在企業運行中,學生成為員工,教師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前提下,真正做到校企結合,共同培訓人才。
校企聯合建設: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本著互惠互利的前提,學校給企業免費提供場地和廠房,企業投資生產設備、提供技術支持,以合資的方式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同樣提供給學校學生和教師實訓鍛煉的機會。
通過三種模式的分析,結合區內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目前最適合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就是以政府資金投入,學校主導建立模式。
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符合一定原則:首先校內實訓基地必須滿足專業實踐課程的開展,而且能達到本行業或本專業對人才實踐能力的要求,使學生通過校內實踐學習技能知識;其次校內實訓基地還需起到一定社會服務的功能,貼近當地相關行業的發展水平;最后還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1.堅持實踐教學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的原則
校內實訓基地以服務學校相關專業的正常實踐教學為基礎,現有專業的實踐課程能夠正常進行。職業學校除了正常的實踐教學,還承擔一部分短期社會培訓。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不僅能夠滿足拉薩一職的正常實踐教學工作,也可以通過各種形式服務于拉薩的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服務于拉薩地區的農牧民培訓工作,還可以為作為拉薩的生產企業的員工短期培訓基地,以及承擔相關國家職業資格技能鑒定、認證工作,發展成為技能鑒定站。
2.堅持實踐教學與實際生產相結合的原則
校內實訓基地以服務學校相關專業正常實踐教學為基礎,不僅滿足現有專業實踐課程正常進行,還應能進行簡單的生產性實訓。模擬企業真實生產環節進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模擬性環境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時易于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生產標準,更好的培育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工作素質。實訓的過程標準嚴格按照國家或企業的真實生產標準,如此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讓學生學會真正有用的技術,體會到企業的工作崗位要求,符合職業院校辦學宗旨,也才能為企業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
3.堅持前瞻性的建設原則
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要考慮當前采購的儀器設備是否先進、實訓項目是否貼近主流企業的生產項目、教學采用的設備和教學的環境是否滿足未來幾年發展、實訓基地管理模式是否跟得上、還要考慮未來幾年專業的發展、新技術的發展對實訓基地的要求。只有實訓基地設施先進,才能促進學生就業和個人未來的發展,才能促進實訓教學改革的推行,進而對提高實訓教師實踐教學指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學校領導必須對實訓教學有深刻的認識和高度重視,同時對實訓基地設計、規劃、建設用超前發展的思維來看待專業技術的未來,實訓基地的建設具備現代先進生產技術和職業環境。
以拉薩一職輕紡食品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為例,首要目標結合拉薩市提出的“凈土健康產業”,緊緊圍繞凈土健康產業發展戰略。通過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滿足輕紡食品學部三個專業的實踐課程開設。建設立足現有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利用國家質量提升計劃,不斷完善完備實訓室的教學設備和教學環境,不斷爭取與拉薩食品行業、企業合作,在未來推進與企業的合作深度。在學校的支持下不斷擴大招生規模,提高學生的技能素質素養,為拉薩市食品行業培養食品加工、安全檢測的初、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適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研結合、培養技能型人才教學要求,逐步將拉薩一職輕紡食品學部打造成拉薩食品行業人才輸送基地。
以輕紡食品教學部為例,分析教學部目前情況以及拉薩區域的經濟發展需要,將基地打造成如下功能:
首先是服務實踐教學。學部目前有三個專業分別是民族風味食品加工、食品生物工藝、產品質量監督與檢驗。聚焦食品的加工和檢測環節,所以重點考慮如何滿足食品加工和檢測的實踐課程。實訓基地的設備采購,依據專業需要主要采購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檢測設備,服務于課程實踐教學,結合實踐教學中典型的實訓項目所需設備,匹配企業真實生產中所用設備。
其次是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社會培訓、職業資格鑒定結合,完成之后能夠開展社會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具體服務拉薩的食品企業提供短期的崗位培訓,還能將乳品加工工、食品檢驗工、烘焙工引入,為職業資格的培訓和鑒定提供條件。
由于西藏特殊的區情,拉薩一職建校時間短、基礎薄弱,幾乎沒有其他資金來源,只有依靠政府的撥款發展。所以如何依法用好政府撥款至關重要,建議學校建立校內實訓基地長期建設的思想,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同時學校應不斷的解放思想,積極尋求和拉薩的行業、企業建立合作。
拉薩一職建校時間短不僅缺乏高水平的教師,還缺少與企業對接的政策。呼吁上級單位對拉薩一職引進企業的高技術人才給予政策支持,在高技能、技術教師的職稱評審上,希望政策上能夠給予傾斜。學校應和企業對接,借助企業平臺提升教師的實踐技能,一是請企業的一線技術人才到學校做技術培訓;二是派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通過實際的工作,提高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制定政策鼓勵教師主動參與拉薩地區相關專業、行業活動,主動進入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為學生實習、教師掛職鍛煉提供崗位。
除了設備、實驗室場地建設外,校內實訓基地還需要一個符合校情的管理機制。目前學校已經有校實訓中心,每個學部都有實訓干事,建議利用學校現有管理框架對管理不足之處進行完善。校級實訓中心對內管理好學部實訓干事、對外聯系好校外企業,對全校實訓基地進行規劃和建設,制定符合校情的校內基地管理制度,并將在各個實訓室醒目處展示。
各個學部還應建立自己的實訓基地管理制度,針對不同專業不同特點,制定符合不同專業情況實踐教學制度。學部應建立自身實訓中心管理框架,實行學部負責人、實訓干事、實驗管理人員的三級管理架構。學校要建立實訓基地管理人員的獎懲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提升實訓基地的管理效率。實訓基地運行,管理人員必須進行常規督察、檢查工作,以保證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基地出現的任何問題。此外,已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不斷的與時俱進,始終保證制度和實訓教學的有效配合。
目前,拉薩一職的實訓基地建設目前已初步完成,并已經開始正常運轉。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和長期的建設任務,后續建設還需進行充分的論證和科學規劃,如何做到與校外企業合作示范,還需不斷深化。隨著拉薩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以及各級政府對于職業教育的重視,拉薩的職教必將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