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津 交通銀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法律關系的明確是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開展的基礎,目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與信托、基金、私募等資管產品相比,法律地位稍顯模糊,相對而言缺乏上位法支持。這也形成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新特點。
目前,信托產品的上位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基金上位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而《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答記者問指出商業銀行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依據信托法律關系設立,相對而言缺乏上位法支持。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依托信托法律關系。近年來,信托法律關系被廣泛運用于各類資管機構,證券投資基金可以適用信托法,保險基金投資參照信托法制定,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則也說明各類私募資管產品均依據信托法律關系設立?!渡虡I銀行理財業務管理辦法》和《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均明確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是與管理人的自有資產相隔離的,不能作為其清算資產,也不能被用于抵銷債務。同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要實現“賣者有責、買者自負”,從而更好的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實際上,從國外資管行業法律關系上看,日本就是典型的以《信托業法》作為資管行業的上位法,基于信托法的基礎上再出臺相應的資管子行業配套規則,形成對于資管行業監管的一整套法律體系。而美國也是以《1933年證券法》為基礎,形成了資管行業的法律監管體系。由此可以看出,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并不是委托代理關系,而是信托法律關系。兩者的區別在于委托代理關系下,受托人管理委托人的資金需要尊重委托人的意愿,并且以委托人的名義開展。而信托法律關系下,受托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名義,來管理委托人委托的資金。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受基金法的約束。根據監管要求,目前具備相關資格的商業銀行大多宣布設立理財子公司,理財新規也明確了理財子公司的業務范圍是包括公募業務和私募業務,可以發行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然而,根據信托法及其相關配套法規規定,信托公司不得進行公開營銷宣傳期推薦的信托計劃及產品,因此信托法法律關系下并不涉及公募產品,只針對私募產品。因此,商業銀行理財公募產品還應受到基金法的約束。實際上,這在執行過程中已經有所體現,如現金管理類產品參照公募基金業務的貨幣基金產品進行估值,確認和計量該類產品的凈值,并按照影子定價和偏離度管理該類產品。
產品端看,商業銀行現金管理類、固定收益類產品有優勢,權益類產品相對發展不足。長期以來,商業銀行理財都是大額存單、債券逆回購以及利率債投資的參與者,投資經驗較為豐富,對應的固定收益類產品開發和銷售優勢明顯。其中,現金管理類產品更是由于其可以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以及非標投資的許可,對公募基金的貨基類產品形成較大沖擊。然而,由于商業銀行客戶風險偏好較低,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投研能力不足,理財子公司直接參與股票等權益市場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權益類產品相較公募有一定劣勢。
資產端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范圍更大,流動性約束相對較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規定,公募基金投資標的限于交易所交易的債券、股票、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證券及其衍生品種。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除可投資上述標的外,還可以投資非標。理財子公司獨立經營理財業務后,根據理財子公司特點,僅要求非標債權類資產投資余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非標資產是商業銀行理財的傳統高收益資產,一直是銀行理財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之一。與此同時,銀行公募理財的流動性管理約束較公募基金更寬松,部分針對貨幣基金的專項流動性監管規定,商業銀行理財監管暫未出現類似條款。
渠道端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可充分發揮直銷與代銷優勢。理財新規規定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可以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代銷,同時銀保監會認定的其他機構也可以代銷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這拓展了理財子公司的銷售渠道。與此同時,理財子公司具備母行的渠道和資源,從而形成廣大的客戶基礎。商業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有望借助母行的渠道建立銷售優勢的同時,帶來母行減少對同類型公募基金產品的代銷。
一是要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理念。資管新時代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產品設計應建立在以客戶為中心的凈值化轉型基礎上。從海外銀行系資管來看,客戶為中心的產品開發理念也是大勢所趨,摩根大通銀行因其客戶體系完善,針對不同類型客戶開發不同的產品服務。我國商業銀行理財要不斷完善產品體系,特別是針對不同客戶群體設計不同的產品類型。如零售產品設計應以低風險、低門檻和高流動性為重要考量因素,高凈值客戶則需考量資產保值與全方位的服務,機構客戶產品的設計應著重關注客戶所處監管環境以及業務辦理流程等方面。
二是要加快投研體系建設以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投研能力是商業銀行理財長期競爭力來源,全球領先資管公司都建立了市場較為領先的投資能力,如貝萊德的阿拉丁投資風控系統。未來,國內商業銀行應發揮自身優勢,構建完善的投研體系,提高資產獲取能力。加快交易型、策略型為主的投資模式建設,拓展投資能力的邊界,積極布局另類投資領域,從而為客戶提供覆蓋所有資產類別的投資能力,同時優化委外投資體系,提升FOF與MOM投資能力。
三是打造多層次的商業銀行資管營銷體系。商業銀行理財營銷能力建設是轉型的一大痛點。未來,需要依托大類資產配置能力的提升,建立投顧一體的產品銷售模式。同時,打造專業化的機構直銷團隊,根據不同客戶對資金久期的不同需求,風險偏好的差異化特征,建立專屬的投資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加強行內協同營銷,發揮商業銀行渠道網點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