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譽 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使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得到顯著增長,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起到了助推作用,它是重要的經濟性組織,引領著經濟進步與現代化發展。但現階段企業經營過程仍面臨著許多風險問題,同時也承擔著不小的社會競爭力。現代企業要想在實際經營中獲取發展機遇,首先應該解決的是經營風險,而法律途徑是最佳的解決辦法,為此,企業內部應發揮法律事務的實效性,完善有關的法律法規建設,避免出現法律問題漏洞,同時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的懂法意識,一旦出現問題要能分清利害關系,及時采用合法化的手段讓企業利益損失降低至最小范圍。
企業運營過程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合同關系問題,合同關系包括了員工管理工作以及經營與合作方面,法律缺位現象導致企業內部沒有充分認清法律所規定的制度范圍,使經營活動中的當事雙方責任與權利不明確。另外對于企業本身來講,從根本上并未對法律工作予以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及時制定出對企業有幫助的法律條文或法規政策,因此無法發揮出法律實際效力。由此所導致的各種法律糾紛如合同問題、民工問題等拖制著企業走向偏離方向,使企業陷于被動局面。從實踐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些企業的發展目的不純,為了謀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采取違法行為不正當競爭,這樣的現象也增加了企業經營風險的強度。法律意識在現代企業中仍存在許多不懂之處,法律缺位等現象帶來的企業經營風險問題很難得到有效解決。
由于各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存在許多不同之處,使得實際運營中其資金流規模也有所不同,資金流有一定的風險性,在此方面應做好管控工作。企業的各種生產運營如制造、加工、營銷等過程都與資金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旦資金供給出現問題,企業經營將會面臨巨大風險。企業經營風險中應重點關注的就是資金風險。與此同時,企業還要對其他風險問題進行防控。而作為企業風險管控中的重要環節,資金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又具備了可控性,一旦企業管理層把握住了資金的流動特點與流動方向,把握住了風險要點,便可在經營合作中管理好資金調動事宜,同時降低風險系數。
在生產經營中企業自身既要協調內部關系,加強內部管理,又要充分做好客戶合作的應對與分析。每個企業的客戶群存在不穩定因素,而對于產品營銷的過程還要圍繞著客戶的喜好開展,為了與客戶保持長期合作關系,企業的維護途徑也要不斷變化創新。客戶的不穩定性隨時都能反映在合作關系中,比如因為一些原因而導致不再續簽,這樣的做法使企業產品又出現了滯銷,影響了后續生產營銷計劃的有序開展。
客戶群體所存在的風險因素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企業無法或不能控制住其穩定性,這是企業發展無法左右的風險因素,但對于客戶關系的前期規劃能夠做到的是,規劃中要明確企業營銷對客戶群體的特點與愛好要分析透徹,以客戶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不能因小失大,而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加大開發客戶資源的力度與廣度。
國民經濟在不斷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經營效力的增長作為重要原因來展現的,換句話說,企業經營給國民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企業運營普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國家對此也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企業方面所制定的規章制度與國家法規之間也存在許多相通點,企業事務的處理依據是企業規章制度,它是由國家法律作為依據衍生而來的,企業法律事務查辦必須要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對于企業的經營生產過程國家有明文規定。企業的經營活動針對于法律來講是有雙面性的,它既受法律保護,同時也受法律制約。
在市場經濟體制范圍中,經濟體之間是平等的,若它們之間產生了矛盾糾紛,就要依法協調與處理解決,同時經濟體的權益也要得到尊重與保護。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一旦發生經濟或民事糾紛,則要依據勞動管理條例、企業規章制度、稅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維護企業生產經營的良性運行。
企業法律工作的功能與意義重大,對于預防企業工作風險及企業糾紛等起到重要作用。企業法律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為企業管理層提供相關法律建議,使企業各種文件的起草與審核能夠有章可循,同時對于法律事務有關疑問點也可通過法律工作進行解答,法律事務工作還能起到預防企業運營漏洞的作用。
企業在進行生產計劃的調整時要依據當前市場狀態進行合理籌劃,遇到經營風險時則要依照法律規定處理。企業因經營風險導致的權益受損情況,一定要善于運用法律規定來自我保障,及時降低經濟損失;而經營糾紛一旦發生,法律效力不容小覷,對于糾紛事件的協調、訴訟、仲裁都要依據法律順序來處理。鑒于此,企業應把法務工作提到經營日程上來,對全員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導與解答,而企業內部相關工作人員對于外埠事務的安排與處理也應依照法律法規進行。要把法律事務設立專門的學習平臺,不斷研究與斟酌,不但法律相關人員要學習,其他工作人員也要掌握一些簡單的法律常識,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企業內部相關法務工作人員要能夠準確解答員工的疑問,并運用標準化的法律知識進行答疑。
在企業內部有效實施法務工作,能夠進一步促進企業法律意識的提升,也能夠幫助企業員工掌握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方法,員工在了解法律常識的過程中其法律意識會隨著自身法律知識的豐富而逐漸提升至一個新高度,這會使他們的日常工作及至生活都會受到法律意識的影響,遇到任何與法律相違背的事情時都能先考慮到法律是否允許,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讓法律的富足感帶動員工或企業整體范圍的平安與平衡。
企業性質不同其所處類別也不同,在經營發展方面所面臨的市場風險程度也就不盡相同,企業若想提升經濟效益、降低經營風險,就應展開風險性評估,把此環節做以嚴格分析與管控,尋找到實際經營問題進行合理合法化解決。要處理實際法律工作問題,需在企業內部成立專門的法律辦公室,并與其他部門嚴密合作。法律事務辦公室在與其他部門進行風險性問題的分析與探討時,因其所處范圍與角度有所差異,一定會出現思想對立、結果有偏差的情況,屆時要注意多方及時溝通配合,掌握部門與部門的行事規范,利用規章制度解釋差異問題,從而有效避開法律風險。企業法律部門與其他部門應建立起一套決策機制,有效規避經營風險。
由于企業管理層的法律意識薄弱所造成的非法競爭壓力層出不窮,使得市場秩序混亂,經營風險升高,對于企業未來發展產生極大影響。我們應對企業經營風險因素具備一定的分析識別能力,明確法律缺位現象給企業造成的影響與損失。進行風險分析是風險管控的首要步驟,法律部門在應對日常事務的時候要做好行業分析與環境查驗工作,充分了解企業項目的具體內容以及企業資信問題,準確識別企業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根據實際情況對風險加以類別的劃分,并進一步把握風險管理研究。
企業發展一直以來都受到企業經營風險的制約與影響,這就需要把造成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問題的風險因素加以分析與研究,把風險管控得當才能有效保持企業運行狀態的平衡。據初步研究確定,經營風險大多產生于法律缺位,各類合同責任糾紛并未依據法律條文予以處理,進而影響了企業的公信力與形象,制約了企業發展。企業經濟效益需要風險管理來維持平衡狀態,在法務工作的前期要甄別企業風險類型,而后期則要根據實際案例提出參考建議,并基于此建議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企業經營風險管控辦法應采取綜合考量原則,明確風險問題的不同層級,清楚所處法律地位,有效進行風險轉移,降低風險比例,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總結: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企業發展仍面臨著不小的壓力,而企業經營過程中所出現的法律糾紛更應得到快速的解決。企業在處理合作糾紛或解決員工矛盾時,不能合理使用法律權力,對責任劃分也不夠清晰,比較被動;有時企業所采取的處理辦法不合理,使得矛盾愈演愈烈,損害了企業在社會中的形象。企業要充分引起對于法律事務的重視,在法律監管范圍內有效處理法律糾紛,降低經營風險,有利于企業進一步合理合法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