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慧敏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使命。2013年,教育部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深化研究制定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探索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校企合作,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圖書館必須主動適應校企合作培養方式的要求,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為校企合作搭建特色平臺,服務企業需求,服務專業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做好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服務,充分發揮校企合作背景下圖書館服務功能。
校企合作是一個多元化合作體系,涉及的內容包括人才培養、技術開發、資源共享與信息溝通等。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圖書館被賦予了特殊使命。
1.參與人才培養質量工程建設。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背景下,要以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為依據,遵照高端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組織教育教學,充分根據市場需求建立靈活的人才培養機制和體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高職圖書館應該緊密跟蹤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工程建設,全面了解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加強與行業企業的溝通與聯系,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和區域內相關企業對人才培養需求情況,及時了解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需求,根據人才培養質量工程建設的需求,不斷調整和充實圖書館館藏資源、數字資源、打造特色鮮明的陣地,做好圖書館綜合質量工程建設。

2.拓展相關技術開發與服務。高職院校圖書館要主動適應校企合作辦學方式的需要,作為高職院校重要資源的圖書館具備了一定的人才、技術和信息資源方面的優勢,必須利用這些優勢激活自身的活力,擴大自身的社會影響,主動服務企業發展需要,發揮人才高地和技術研發中心的優勢,為企業發展助力。因此,高職圖書館將不應只向在校師生服務,還要為企業員工提供培訓工作,為社會讀者開放。另外,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技術咨詢,為行業開展科技項目查新檢索服務,開發適合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信息技術應用平臺,充分共享現有資源,如書籍和數據庫等。另外還可以在學校的社會化服務中作出貢獻,如建立行業科技資料館,服務行業、服務科研、服務教研教改,這樣可以提高高職院校教學水平和聲譽,在實現自身的社會效益同時,促進自身的發展。
3.構建一流的數字資源。在信息化時代飛速發展的條件下,實施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需要我們對傳統圖書館的功能進行改革。由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高職學生對網絡越來越熟悉,并經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而新時代的圖書資源不僅包括館內現藏的文獻,也包括館藏以外的資源;不但包括紙質資源,也包括電子文獻資源;象超星、讀秀數字圖書館,萬方、維普數據庫等資源。同時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很多學生需要到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如何滿足頂崗實習學生查找資料的需求,對高職圖書館提出了新的要求。實現數字化教學、數字化科研、數字化培訓、數字化校企合作、數字化咨詢服務,為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信息化平臺,為教師與學生構建數字化的教學、學習與生活空間,將圖書館作為企業員工終身學習的場所,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健全完善一流的數字資源,建立人才培養立交橋,是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
1.優化館藏資源。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既具備理念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它在全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全面職業素質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主線,通過學校和企業合作,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資源,實現理論學習、基本技能訓練與實際工作經歷的有機結合。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圖書館的藏書結構應以基礎知識教育和技能性用書為重點,依據本校的專業設置、辦學方向、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和科研項目,確定圖書、期刊的收藏范圍,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確定專業圖書、期刊的品種、類型比例;加大應用性、技術性圖書、期刊的比例:特別要加強院內重點專業、新興支柱專業、精品課程、核心課程藏書資源建設,并重視對這些專業、學科相關文獻資源積累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連續性;逐步建立具有企業文化特色的藏書機構和體系,如在期刊閱覽室開設職教集團專區,將職教集團各成員單位的學報(內刊)、企業薦書向讀者開放;將反映這些企業歷史發展、現狀描述、發展規劃、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信息加以收集、歸類、整理,并制作成光盤資料,通過局域網為學生播放,這樣可以更好地拉近學生與企業的距離,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需求,注重對與企業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技術標準等的購置,按合作企業的生產及研發項目需求,有計劃、有重點地擴大收藏相關專業及項目的各種信息資料及科研成果材料,不斷優化圖書館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館藏結構和體系。
2.形成圖書館特色服務平臺。校企合作培養形式重在建立人才共享、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為了更好地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雙方在互惠共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由于圖書館資金不足,可考慮與企業單位共同建立電子閱覽室、茶吧等,為計算機、管理專業類學生搭建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平臺;向企業開放校內圖書館,實現圖書文獻的互借互還。這樣,圖書館與企業就可以形成密切配合的合作關系,在雙方合作的平臺上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校企雙方的發展。21世紀是信息時代,隨著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具有信息更新快、搜尋方便快速,可無時空限制提供服務的數字資源建設在高職院校應予高度重視。高職院校應加強自建數據庫的建立,加強專業數字資源的建設;建立區域圖書館共同發展的聯盟體網,實現資源共享。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咨詢,開發適合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信息技術應用平臺,如頂崗實習申報和管理系統,實現頂崗實習校企聯合全過程跟蹤管理與考核,開設網上選修課程,解決少部分學生頂崗實習階段未完成選修學分的難題。此外,對學生開設信息檢索課,開展圖書館數據庫用戶培訓工作,提高讀者的應用技術水平。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隊伍是圖書館發展和服務的基礎。擁有一支職業道德高尚、業務水平過硬的館員隊伍是高職圖書館發揮育人功能的關鍵。校企合作下的高職圖書館要求館員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還要具備圖書情報專業知識,能熟練地應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高職圖書館可采取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人才發展策略。加強現有館員的培訓,提高館員的業務水平。結合工作實際,鼓勵專業人員通過在職學習提高專業學術水平,開展業務培訓和交流活動等人才培養方式,提高圖書館員的整體素質。有計劃引進專業人才,從圖書館學專業、情報學專業、計算機專業等招聘應屆本科以上畢業生,壯大專業隊伍,改變人才隊伍結構,適應現代圖書館的需要。用環境凝聚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
高職院校圖書館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緊緊圍繞高職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與時俱進,銳意創新,大力開發兼具學校與企業鮮明特色的圖書館育人功能,讓高職院校圖書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煥發活力,更好地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