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舉辦的“2019研究前沿發布暨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向全球發布《2019研究前沿》報告和《2019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院士,科睿唯安全球執行副總裁、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劉煜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劉會洲等主持會議。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軍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防大學,以及部分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和培育單位等全國各地100余家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大學和企事業單位的300多位科學家、科研管理人員和情報研究人員參加會議。
白春禮在致辭中指出,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科學探索加速演進,學科交叉融合更加緊密,一些基本科學問題孕育重大突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普遍強化基礎研究戰略部署,全球科技競爭不斷向基礎研究前移。我國要實現基礎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的目標,要在科學前沿重要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解決一批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支撐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源頭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就必須準確把握未來科技方向和重點。為此,中國科學院啟動了“可能影響世界未來格局的中國重大科技突破研判”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智庫研究項目,依托戰略咨詢院發揮作為中科院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的重要載體和綜合集成平臺的優勢,組織中科院內外研究力量,從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出發,前瞻分析中國未來可能影響世界發展格局的重大前沿科技突破,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布局。
白春禮強調,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充滿機遇,也有不少挑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動能逐漸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開辟了新天地。創新成為影響和改變全球格局的關鍵變量,是引領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經濟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因此,我們需要更準確把握發展大趨勢和戰略需求,不斷加強對科技創新各領域發展潛力和發展態勢的前瞻分析和戰略研判,確定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和重大方向,充分發揮創新發展的科技源頭供給和前沿引導作用。
由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向全球發布的《2019研究前沿》報告,在文獻計量指標的基礎上,對2019年全球科技發展布局和競爭結構提出了分析和解釋,遴選出2019年十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排名最前的100個熱點前沿和37個新興前沿。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所長冷伏海研究員做了《2019研究前沿》和《2019研究前沿熱度指數》發布報告,介紹了兩個報告的研制方法和主要分析結果,評估了世界主要國家在十個領域的100個熱點前沿和37個新興前沿的研究活躍程度。
為了在學術化、專業化的基礎上向公眾傳播科技前沿的主要進展與發展趨勢,會議分別邀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小云以“密碼前沿研究”為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丁洪以“凝聚態物理中的馬約拉納費米子”為題,推想科技CEO陳寬以“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在醫學影像中的應用”為題做專題報告,就相關研究前沿進行了深度解讀與分析。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張鳳主持了研討環節。專題報告專家、研究前沿編制專家等共同針對研究前沿的趨勢、可能突破和未來挑戰以及研究方法等話題與現場科學家、科研管理人員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
通過持續跟蹤全球最重要的科研和學術論文,研究分析論文被引用的模式和聚類,特別是成簇的高被引論文頻繁地共同被引用的情況,可以發現研究前沿。當一簇高被引論文共同被引用的情形達到一定的活躍度和連貫性時,就形成一個研究前沿,而這一簇高被引論文便是組成該研究前沿的“核心論文”。通過對該研究前沿的施引論文的分析,可以發現該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發展方向。從2014年開始,中國科學院戰略情報研究團隊與科睿唯安合作,通過大數據和文獻計量分析方法,聚類揭示了基礎科學領域的年度熱點前沿和新興前沿,發布《研究前沿》年度研究報告。6年來,研究團隊持續跟蹤掃描并開展科學計量分析,將戰略情報人員分析解讀與科技專家綜合研判有機結合,預測科技前沿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在國內外科技界的影響不斷提升,一些研究機構、科研資助機構基于報告的相關數據和結果,進行深層次分析,為決策者和專業人員提供咨詢服務。
《2019研究前沿》仍然以文獻計量學中的共被引分析方法為基礎,基于科睿唯安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數據庫中的10587個研究前沿,遴選展示出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10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中的100個熱點前沿和37個新興前沿,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相關學科的發展趨勢。《2019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在《2019研究前沿》基礎上,評估了世界主要國家在上述前沿領域中的研究活躍程度。報告顯示,2019年,在十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美國最為活躍,位居全球首位。中國位居第二,英國、德國和法國分別列第三、第四和第五。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
從2019年研究前沿熱度指數排名第一的前沿數來看,美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有80個,占全部137個前沿的58.39%,中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數為33個,約占24.09%。英國有7個前沿排名第一,德國和法國分別有1個前沿排名第一。
從十大領域來看,美國除了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和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學領域和生態與環境科學領域,在其他七個領域的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得分均排名第一,領先優勢明顯。中國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學領域以及生態與環境科學領域這三個領域排名第一,在農業、植物學和動物學領域、地球科學領域、生物科學領域、物理領域和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等五個領域排名在第2名,整體表現突出,但在臨床醫學領域和天文學與天體物理領域這兩個領域僅分別排名第9名和第11名,與美國差異懸殊,短板依舊明顯。總體來看,中國多領域表現突出,但十大學科領域的發展仍不均衡,存在明顯的洼地,未來發展的競爭優勢、壓力和挑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