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越
改革開放40周年恰逢省級機構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改革,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更加彰顯改革機構服務、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擔當、新作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簡稱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直面挑戰搶抓機遇,強化職能創新舉措,努力開創河北市場監管事業新局面。
監管是市場監督部門規范市場競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的基本職能,改革期間更要持續強化。河北省市場監管部門持續發力,確保市場監管職能充分體現。
“雙隨機一公開”實現全覆蓋。全年開展“雙隨機”抽查1.91萬次,跨部門聯合抽查440次。開展27種工業產品和12種食品相關產品省級監督抽查,合格率分別為91.8%和97.4%。圓滿完成國家、省級監督抽查及外省移交不合格產品后處理工作。
執法打假保持高壓態勢。建立網絡市場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形成監管合力。對28家消費品企業開展缺陷調查,督促18家企業召回涉及缺陷產品1.6萬余件。開展農資、汽車配件等產品“質檢利劍”行動,查辦案件1210起,開展日化行業專項整治,移交公安部門案件10起,有效打擊了質量違法行為。
誠信建設效果顯著。加強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河北)建設應用,歸集信息2257.6萬條,11.89萬戶企業列入異常名錄,對“老賴”實施任職資格限制3.64萬人次,“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格局逐步形成。
2018年,該局圍繞質量強省戰略,充分發揮職能,創新舉措,推動質量強省建設邁上新臺階。深入開展制造業、農產品和食品藥品、消費品、工程質量等10項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協調有關單位制定具體實施方案25個、指導性文件139份。
發揮標準引領作用,組建信息技術等4個省級專業標委會,指導開展“六大標準體系”及22個子體系建設,出臺《河北省旅游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等6項政策性文件,主持或參與國際、國家標準112項,制定省級地方標準261項,總數位居全國第四。
發揮品牌及示范區帶動作用,完善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制定《河北知名品牌評價專家管理辦法》,充實專家庫隊伍。光伏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等11項國家級示范項目落戶,數量為前3年的5倍。秦皇島獲“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君樂寶乳業等3家單位獲第三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15個單位和13名個人獲得2017年省政府質量獎。認定知名品牌產品423項,省優質產品518項,服務品牌222個,3個園區新獲批籌建“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
該局以服務發展為目標,圍繞政府中心大局,有方向、有步驟推進各項重點工作。
“放管服”改革實現新突破。全面推開106項“證照分離”改革,惠及企業6308家。深化“先照后證”改革,前置審批事項壓減87%。全面實施“五十證合一”,核發“多證合一”營業執照332.39萬張。推行企業電子營業執照,簡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批程序,實行“一企一證”和電子證書。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4個規格通過國家食藥監局一致性評價,批準數量居全國第四。
全力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2022年冬奧會籌辦。聯合京津制定質量發展、檢驗檢測認證監管、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等區域合作計劃,聯合發布交通、環保、商貿物流、安全生產等領域協同標準24項,累計41項。起草《雄安新區標準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制定支持新區規劃建設12條措施,促進新區監管能力提升。制定滑雪安全、設施設備等地方標準5項,主持和參與制定滑雪運動器材等國家標準15項,建立食品、特種設備、商標廣告跨區域監管聯動機制。
該局堅守安全“紅線”,確保食品藥品和特種設備安全得到新加強。
以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為行動目標,推動實施食品藥品安全工程和“食藥安全 誠信河北”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全面落實黨政同責,強化風險排查,嚴盯死守重點品種、區域、環節和大型食藥企業,排查“四品一械”生產經營單位20余萬家(次),排查隱患問題34171項,整改率達98.9%。抽驗食品21693批次、藥品4425批次,合格率分別為98%、98.6%,問題產品處置率均達100%。
深入開展特種設備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旅游景區高風險特種設備整治、燃煤鍋爐治理、氣瓶充裝“打非治違”整治等專項行動。張家口11.28爆燃事故發生后,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安全生產會議精神,突出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等10個方面,開展為期4個月的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省局領導帶隊深入一線明查暗訪,確保排查整治落到實處。
“改革既是挑戰也是機遇。”11月3日,河北省市場監管局掛牌成立,明確機構改革期間思想不散、秩序不亂、工作不斷、干勁不減。2019年,河北省市場監管局將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以“活力、秩序、安全”為目標,構建新型監管體系,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質量強省戰略、嚴格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和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持續發力,為服務高質量發展,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