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旭
2018年云南省就業形勢平穩向好,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穩定。實現新增城鎮就業51.92萬人,城鎮失業者再就業14.8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2.23萬人,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其次,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全省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同比增長5.03%,總收入1030.8億元,社會保障工作有效發揮。第三,轉移就業人數快速增長,云南省通過鄉鎮內就地就近轉移、縣內城鄉間轉移就業等“六種渠道”,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扶貧行動。全省農民工總量822.7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517.6萬人,同比增長10.1萬人,增長7.5%。第四,高效畢業生就業率平穩上升。初次就業率超75%,發放“貸免扶補”、創業擔保貸款107.87億元,扶持大學生創業573人。
為了民營企業用工情況,對400戶民營企業組織開展用工情況調查。從樣本企業規模看,小微型企業占比63.72%;從行業上看,制造業企業占比32.11%,農林牧漁業企業占比17.4%。
2018年末,樣本企業在崗職工人數為13.78萬人,比去年增加2262人,同比增長1.67%,樣本企業平均在崗人員為338人。小微企業對全省就業穩定的重要作用突出,樣本小微企業平均在崗人員66人,按云南省第三次經濟普查小微企業的數量估算,全省小微企業職工人數達743萬人,比2013年增加516.73萬人。從在崗職工學歷層次上看,仍以初高中學歷為主(占比62.46%),高學歷層次職工占比較低(本科和研究生學歷人員占比14.81%)。
受經營規模擴張(占比42.66%)、季節性用工需求(占比25.17%)和專業人才需求(占比6.99%)等因素影響,企業用工需求增加。調查顯示,35.05%的企業用工需求增加,36.76%的企業預計未來用工需求還會增加。隨著用工需求增加,職工工資支出小幅增長,工資支出較去年增加的企業占比56.62%,增幅主要集中于10%以下(占比55.41%)。職工年收入仍處較低水平,一般職工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和5-10萬元的企業占比分別為53.68%和42.4%。預計2019年職工收入水平將有所改善,50.49%的企業打算明年漲工資。
調查顯示,受生產任務不足(占比28.99%)、用人成本上升(占比27.54%)和機器換人(24.64%)等因素影響,企業用工需求下降,部分企業受政策影響(如淘汰落后產能)大幅裁員,9.31%的企業預計2019年實際用工數量將比今2018年減少。受此影響,部分企業假期政策有所調整,提前放假和延長假期的企業占比分別為8.58%和7.11%,其中43.04%的虧損企業計劃提前放假或延長假期。
1.勞動力供給不足。從歷史數據看,2017年,招聘單位雇用人員約23.1萬人,同比增加4萬人,勞動部門統計的全省求職人數為17.87萬人,勞動力供需雙方均有所擴張,用工市場需求大于供給,人倍率在1.10-1.20之間,2017年全省平均求人倍數據為1.14,比去年同期上升0.17%,反映就業壓力有所緩解。同時,由于云南經濟發展與沿海城市相比偏低,就業競爭程度明顯落后與發達地區水平,2017年,云南省勞動力市場求人倍率超過同期廣東水平(1.08)5.56%。
2.就業崗位及區域間勞動供需狀況差異明顯。需求大于求職缺口崗位集中于生產設備操作工、飯店服務員、普工等職業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的崗位。其中,生產設備操作工求人倍數為17.07;飯店服務員求人倍數為11.98;普工求人倍數為7.36,就業崗位缺口相對較大。而需求小于求職缺口的職業主要集中于行政管理及技術操作崗位,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全省部門經理崗位求人倍數為0.10,行政事務人員求人倍數為0.12等。但是普洱、怒江、迪慶等地區經濟發展滯后,求職者就業面窄,面臨較大就業壓力,就業市場往往供給大于需求,就業成功率不高。
1.勞動力素質偏低,結構性矛盾突出。從在崗職工學歷上看,大學本科學歷以下的在崗職工占比85.2%,新增研究生學歷在崗人數僅69人,占調查企業在崗職工比例為3.05%,23.03%的企業反映求職人員技能單一和學歷層次偏低,難以滿足崗位要求。同時,多數高校畢業生擁有較高學歷,更傾向到發達地區就業,本地年輕的、高學歷的勞動力資源較為缺乏,企業用工需求矛盾愈顯突出。調查顯示,37.5%的企業反映當前招工難度較大,預計今后單位招工難度將上升的企業占比為28.92%。
2.就業觀念與當前就業形勢不相適應。目前,云南省就業情況平穩向好,但國內外不確定因素疊加,經濟增長仍較緩慢,企業生產經營和就業將受到影響。雖然企業為求職者提供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就業崗位,但由于薪酬低(占比55.26%)、工時長(占比3.95%)等原因企業仍難以招到合適的用工對象。同時,部分在崗職工怕吃苦、怕受累,不愿從基層崗位上干起,辭職頻發。如某木材加工廠反映,由于企業工作環境差、工時長,2018年企業職工辭職人數達20人,辭職人數占比52.63%。
3.辭職人數增加,員工穩定性減弱。近年來,在崗職工對薪酬的要求逐步提高,部分職工對工作條件和發展空間不滿意,加大了在崗職工的流動性,對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造成影響。調查顯示,22.06%的企業辭職人數相比往年明顯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薪酬偏低、離家遠、工時長和自主創業等。其中,18.89%的在崗職工因找到其他單位而辭職,4.44%的在崗職工辭職自主創業。調查發現,當前部分企業仍未建立差異化的薪酬激勵政策、企業職工職業發展通道不暢、企業文化建設薄弱、福利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導致辭職人數增加,技術熟練工辭職再擇業將對企業發展造成沖擊。
4.社保征繳推高企業運營成本。目前,大部分企業按社會保險繳費標準的最低限進行繳費。2019年起,社會保險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企業“低繳”社保情況將改善,短期內對企業盈利將造成影響。以云南月薪5000元的在崗職工為例,云南省社保繳費標準下限3676元,按照該基數企業需繳納的五險金額約為1228元;社保費交由稅務部門征繳后,按5000元的實際工資需繳納1670元,需多繳442元,企業用工支出明顯增加。調查顯示,62.5%的企業認為稅務部門征繳社保后,單位社保開支將增加,增幅在10%以下和10%-30%間的占比分別為49.02%和45.1%。在社保繳費增加、職工薪酬增長等因素影響下,企業用工成本明顯增長(占比62.99%),52.53%的企業用工成本增幅在10%以下。
1.大學生創業主要集中于住宿和餐飲行業。近年來,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數量逐步增多。從行業分類看,16.7%的畢業生選擇住宿和餐飲業,從事教育行業創業的畢業生占比14.4%,從事批發零售業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占比14.1%。而從事信息傳輸和軟件服務業、金融業等新興行業創業比重相對較低,分別為5.7%和4.6%。
2.近六成創業大學生認為資金籌備是主要困難。調查顯示,“資金籌備”是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最主要困難(占比57.2%),其次是“產品、服務的營銷推廣”(占比38.1%)和創業團隊的組建(占比31.4%)。同時,61.4%大學生創業存在資金問題;43.9%的大學生反映應優化創業優惠政策申請流程,33.3%的大學生認為應可以探索減稅降費政策。
云南省產業結構偏重問題較為突出,受國家化解過剩產能及環保治理的政策影響較大,也對區域就業形勢帶來不小的沖擊。部分地區受產業政策和環保治理政策影響,多家重點礦冶企業停產,員工處于半失業狀態;如大理洱海保護治理工作的推進,導致洱源縣的部分企業關停,同時部分農戶的土地被征,為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減少,同時農村勞動力閑置。又如,因淘汰落后產能,某水泥企業全面停產進行搬遷轉移,該公司211名職工中,45歲以上職工占比61.14%,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比47.87%且多數為民族雙職工,另有13名殘疾職工,企業搬遷轉型面臨人員安置困難。
貫徹國家“中國制造2025”戰略,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有效拉動就業率提升。同時,推進“雙創”升級,圍繞“互聯網+”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協調處理科技進步和穩就業的關系。此外,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小微民營企業“穩就業”的重要作用。
針對大學生、農民工等“六大人群”制定專門的幫扶政策,提供創業和就業機會。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中西部地區、民營小微企業就業。加強對重點群體的就業狀況監測,利用好就業信息平臺,通過就業平臺做好勞動力供需對接。
規范招人用人制度,加大對部門企業在用人方面的違法承接力度,消除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嚴厲打擊職業介紹領域的詐騙行為,規范企業用工行為,打通維權渠道,降低維權成本,營造良好用工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