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 陽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國的互聯網技術迅速得到普及,電子支付以及網上購物等方式也廣泛流行,“互聯網+”這種新型經濟模式應運而生并得以蓬勃發展。“互聯網+”模式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主要依靠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可以促進傳統行業進行優化升級。我國從古代的小農經濟演變至今,形成我國特有的農業模式,傳統的主流農業營銷模式渠道單一、信息更新緩慢、營銷成本相對較高。對比之下,通過互聯網進行農產品線上營銷,不僅符合新時代科技發展潮流,使農產品營銷渠道多元化,而且可以利用互聯網不受空間限制進行信息交換的優勢來優化農業供產銷產業鏈,以拉動農業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我國是自古就是一個農業種植大國,總人口有14億,而農村常住人口有5.9億,占總人口的42.65%,由此可見我國大部分大部分地區人口依靠農業來維持基本的生活。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體系?!?016年,農業農村部、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在經營方面,重點推進農業電子商務。2017年,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組織開展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力爭在2020年試點結束以前,原則上以縣(市、區)或墾區為單位,在全國建設、運營100個農業特色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笔糯髨蟾嫣岢觥稗r業4.0引領我國鄉村振興”。“農業4.0”是指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主要技術支撐的的智能農業。由此可見,互聯網已經成為促進農業智能化必不可少的手段,這是當今國家農業發展的一大重要趨勢。
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國借助互聯網電商平臺,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農業電商營銷的發展模式,迄今為止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我國有 14 個省開展了農業電子商務試點,已經設立了 428 個貧困縣電商精準扶貧試點,探索農產品電商發展模式。
大部分農民網絡意識薄弱,他們接觸電子設備的幾率較少,基本不使用網絡平臺。他們缺乏網絡營銷思維和技巧,沒有掌握使用互聯網設備與客戶進行及時溝通交流的技能,導致農戶與顧客交流偏差,進而導致顧客需求不能及時滿足、顧客滿意度下降等問題。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物產豐饒的農業大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由來已久。地域間經濟發展的差異導致我國互聯網資源與農業資源配置不均衡。我國東部、南部地區以上海、深圳為代表的多數發達城市互聯網科技發展較快,但農產品資源相對匱乏。我國經濟相對落后的西北部地區互聯網科技發展不完善,但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由此造成了部分地區農戶希望通過互聯網線上銷售農產品卻苦于沒有合適的互聯網平臺。因此,如何發展經濟落后地區互聯網科學技術、完善其互聯網農產品營銷平臺建設成為了當今亟待解決的問題。
運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農產品營銷的重要前提是擁有完整快速的物流配送渠道。部分貧困農業地區物流業不發達甚至沒有發展。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消費這個鏈條中,運輸環節的不足,將會導致這個鏈條變得較為脆弱。由此看來目前影響農業發展的瓶頸正從生產領域轉向流通領域,缺乏完善的物流體系,是大市場與小生產矛盾存在的重要原因,也是局限互聯網+農產品銷售的一大原因。
即使擁有完善的互聯網營銷平臺以及便捷的物流配送渠道,仍有很多農戶選擇農產品線下銷售方式,其中原因主要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該地區特色農產品供不應求,農產品成熟后很快能夠通過線下銷售獲利,通常這類農戶沒有線上營銷農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因為農產品通過互聯網線上導致營銷中間環節增多,不僅銷售有滯后性,而且中間環節增加了農產品的銷售成本。電商平臺的出現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產品營銷的壓力,但是電商競爭的加劇讓互聯網時代農業營銷面臨著營銷成本過高、同質化服務、產品缺乏體驗等問題??偠灾r民對于農產品線上營銷的動力不足制約互聯網+農產品營銷。
針對互聯網電商的營銷模式的定期對農民進行一系列宣傳和培訓,幫助農民接受互聯網電商的營銷模式并更新營銷觀念,大力推廣新型營銷觀念。組織農戶建立“互聯網+”合作社,引進高等學校掌握相關電商營銷技能的青年人才下基層幫扶發展,帶動貧困地區農業發展。
人才是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資源。國家應加大力度培養相關電商營銷的高學歷人才,鼓勵他們深入基層、投入到互聯網+農業營銷的偉大建設中,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本支撐以及技術支持。
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大因素,投資興建農村基礎設施,對于改造傳統農業,促進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把互聯網與農業結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國家一方面要加強物流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應投入大量資金在農村地區修建公路、鐵路、航空運輸等交通設施,擴大交通運輸網絡覆蓋范圍,為互聯網農業營銷創造有利的物流條件。此舉對于優化物流運輸體系,降低農產品物流配送成本均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應完善互聯網基礎建設,提高農村計算機設備硬件水平?;ヂ摼W技術依托計算機等設備發揮作用,因此計算機等基礎設施必不可少。
一方面要把“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結合起來,利用互聯網能夠跨區域快速獲取和發布信息的優勢,將“互聯網+”應用到農業生產的整個環節中,通過信息整合服務、農資配給、銷售支持等方式,提升農業生產的質量和價值。另一方面要將“互聯網+”農業與新型農業方式相結合,通過電商培訓、提供獎勵與補貼等形式,培養一批有新型農業思維的農業主體,讓他們帶動整個地區發展。要把“互聯網+”農業營銷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加大對互聯網電商平臺對接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扶持貧困農戶的力度。鼓勵貧困縣農戶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特有的優勢創造財富利潤,帶動貧困農業地區精準脫貧,進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
互聯網科技時代為農業領域帶來了重大變革,這對農業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只有將互聯網電商平臺與傳統農業模式有機結合在一起,開創農業營銷新模式,才能促進互聯網+農業營銷平穩快速發展,更有利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