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孟度
不知不覺中,機器人已成為當今時代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除傳統的工業生產領域之外,機器人還承載著未來人工智能等其他科學領域的希望。在多方努力之下,我的學校在2017年具備了開設機器人工程專業的資格,我也非常榮幸能成為國家首批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學生。想知道我們專業究竟是學什么的嗎?接下來就由我來帶你們了解一下這個專業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終結者、大白、鋼鐵俠……一提到機器人,想必很多同學想到的就是這些有著超高智慧的超級機器人。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打造出這樣的機器人,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把有關機器人的基礎知識學透。機器人工程是一個全新的專業,這就注定了它的課程跟其他工科類專業有一定的差別。
首先,機器人工程專業的課程涉獵廣,內容多。每一個機器人都是電路、機械、嵌入式系統等技術的高度集成,對我們的物理、數學、編程等專業知識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其次,看似與工科沒多大關系的英語,卻是我們最為重視的。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國內有關機器人的教材相對匱乏,所以我們在日常學習中免不了要接觸大量前沿的英文教材,有些教材涉及的專有名詞又長又難,對我們的英語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學習離不開親手操作
“這里的代碼不夠嚴謹,我們還得繼續調試。”
在名為“機器人嵌入式開發實踐”的課程中,我們在實驗室里有條不紊地對智能小車進行調試。說起這門課的主角,就是我們手上的名為“飛思卡爾(freescale)”的智能小車。別看它的個頭只有小小的一塊月餅這么大,它可是集避障、尋跡、變速等功能于一體的超級智能小車。大功告成之際,你便可以看見小車自動沿著路上標記好的軌跡準確行駛,即便路途障礙重重,它也能巧妙識別并躲避,這就是當今如日中天的智能汽車的雛形。為了把智能小車研究得更透徹,課后的探討交流、算法修改、接線調整等早已成了我們的家常便飯。
我們戰于熱血的賽場
在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學校的兩支機器人戰隊還將全力奮戰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和Robocon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等令人熱血沸騰的機器人賽事。在高校云集的角斗場上,每時每刻都有著不一樣的體驗:或是機器人闖關挑戰失敗的遺憾,或是在關鍵時刻絕殺反敗為勝的刺激,或是擊潰對方機器人而大獲全勝的震撼……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團隊需要完成設計、戰略布局、制造、調試這一系列過程,這其中的每一步無不考驗著團隊的凝聚力,并決定著團隊在比賽中取得的最終成績。這種像坐過山車似的體驗一定會讓你難以忘懷。隨著賽程的推進,相信每一個參加比賽的同學,都能體會到機器人由小小的芯片控制完成高難度動作的欣喜,感受到那種勝券在握的興奮。
這是最難忘的時光
倘若十年之后的我被問到大學生活中最難忘的是什么,我想那一定是大家一起在實驗室備戰比賽的時光——這是機械組瘋狂加班加點制造機器人,電控組抓耳撓腮調試機器人,視覺組挖空心思為機器人賦予智慧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里,雖少不了因意見不合而導致的爭吵,少不了頂著黑眼圈去上課的疲勞,少不了比賽失敗的沉重打擊,但當我們談到未來時,我們無所畏懼。一路走來,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我們相信我們有無限的可能,我們堅信我們手里緊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