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博物館陳列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以陳列的文物為基礎,靈活應用當前的輔助產品進行設計,通過和理的序列、主題或者是藝術形式進行完善,促使當前的博物館展品實現信息的傳播與價值發揮。基于此,本文從當前的博物館陳列設計中情感藝術的重要性入手,深入進行分析,并明確當前博物館陳列設計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實現情感的傳遞,以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設計;情感藝術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人們逐漸對當前的博物館陳列設計加強重視,尤其是現階段我國博物館開放開力度增大,合理進行陳列設計可以促使當前的展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觀賞價值,滿足當前的需求。實際上,博物館陳列主要是通過當前的文物陳列進行情感與文化的傳遞,實現直觀教育的目的,幫助觀賞者加深對文物歷史的了解,實現文化的傳承。
1 情感藝術在博物館陳列設計中的重要性
從當前我國博物館陳列設計的情況來看,其設計主要是以文物為基礎的。隨著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逐漸借助文學性、藝術性等形式獨其文物進行布局。但在人們對博物館陳列設計要求不斷提升的今天,情感藝術的融入越來越受關注,通過情感的融入,不僅會使其設計更加人性化,而且還有利于激發觀賞者的記憶,激發其內心情感,使其產生情感共鳴,滿足現代人們的需求。
另外,隨著高新技術的出現,三維全景等虛擬技術也日益成熟,已經廣泛應用到博物館陳列設計中,雖然使其更新速度進一步提升,但在這一設計過程中,卻忽視了受眾的情感,不利于吸引大眾。而情感藝術的融入,主要是從受眾的情感出發,對受眾的感受進行了充分考慮。例如,在燈光設計上,一般會設計柔光,給受眾一種舒適感。情感藝術不僅在整體上提升了博物館陳列設計的效果,確保其文物布局與擺放符合受眾的心理需求,而且還大大提升了我國博物館產業的市場價值,進而可有效提升博物館在我國社會中的地位。
博物館陳列設計中的情感藝術,還在某種程度上發揮著信息傳遞功能,提升了整體設計的有效性。另外,現階段,人們審美水平也不斷提升,藝術情感與博物館陳列設計完美結合,不僅突出了文物的藝術氣息,而且也提升了博物館的觀賞性,有利于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進而為其提供良好的觀賞體驗。
在新時期,更加注重博物館陳列設計的人本理念,情感藝術符合這一設計理念要求。同時,情感元素的融入,還進一步拉近了受眾與文物的距離,有利于愉悅受眾的心情。
2 現階段我國博物館陳列設計現狀與問題
我國博物館陳列設計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陳列技術不夠成熟。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博物館陳列藝術也逐漸趨于創新化,但是由于我國在設計上還處于發展階段,和很多西方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這也嚴重影響了我國在陳列設計方向上的進步。與此同時,相關領域對對其情感上的關注度不高,缺少對成功作品的借鑒,而且重視文物的本身效果,忽視了陳列設計的作用,這導致作品呈現出的效果差強人意,這也是目前陳列設計中情感匱乏的主要原因之一[1]。
其次,陳列設計作品缺少靈魂。一般來講,陳列藝術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和實踐基礎才能創造出情感升華的作品,而設計師要根據文物的意義和內涵,加上展臺的風格,通過排列順序或營造氣氛來構建出生動靈活且恰到好處的場景,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很多博物館的文物只是簡單的擺放,或者尋求文物與空間的適應性,忽視了整體效果和情感精髓,這導致很多作品出來或華而不實、或千篇一律,很難站住腳跟。而且文物之間存在關聯性,若不注重關聯混亂擺放就會使文物只是文物本身,與其他文物之間難以形成一個整體效果,在一定意義上阻礙了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揚。
再者,陳列審美效果不好。陳列設計中重視觀賞者的視覺效果,通過視覺上升到文化的滲透,最終達到心領神會的目的。但是現階段很多博物館的展覽都缺少審美效果,文物的布置不夠合理,只追求盡可能的占用博物館空間,沒有考慮到一定環境內過多展品會導致視覺的混亂,主題不夠明確且互相之間缺少關聯性,放到一起很可能會導致觀賞者的審美疲勞,難以對展品提起興趣,也達不到欣賞和教育的效果。
最后,陳列形式不夠豐富。傳統的陳列設計以文物的展出過程為主,過于單調乏味,人們重復著固有的觀賞模式,常會出現一種不想去第二次的心態。這是由于陳列形式過于單一所致,缺少豐富性的事物很容易被遺忘,想要使博物館與時俱進,就需要引入新時期先進的技術,才能滿足觀賞者的需求。
3 博物館陳列設計中的情感傳遞
相對來說,當前的陳列藝術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空間藝術,其自身幾乎包含了當前所有的藝術造型手段,如常見的工藝、雕塑、繪畫等。而當前的情感化則是設計師對文物的情感體驗,結合大眾群體的觀賞性與審美特點而進行的藝術性設計[2]。
3.1 情感的升華與傳遞
在當前的博物館陳列設計過程中,應加強對情感的升華,并將其作為當前重點的環節,例如,設計者可以根據實際展品營造特定的主題,進而展現出不同的氛圍,實現情感的傳遞。實際上,其特定主題的陳列設計是以當前的文物自身的內涵與特征為基礎,進行合理的創新提煉,形成的最終陳列方式。靈活利用當前的策劃與烘托方式,可以促使文物展現出良好的視覺效果與體驗效果,將當前的情感元素進行有效的融合,充分發揮出其自身的情感內涵,展現出文物的藝術魅力。
3.2 共性角度的融合
實際上,當前的共性角度主要是指當前博物館在陳列設計過程中,應從多方面進行分析,例如,繪畫、攝影、平面等,通過多角度的融合,促使當前的博物館陳陳列具有良好的美學,遵循當前的陳列規律,積極進行創新,促使當前的觀賞者在進行觀賞過程中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同時,在進行設計過程中,還應保證其在燈光、空間以及呈現方式等方面展現出獨特的設計理念,合理進行空間布局,實現情感的傳遞[3]。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博物館陳列設計過程中,應積極進行合理的創新,深入把握當前的情感體驗,積極對當前的文物與受眾、陳列方式與受眾以及受眾情感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促使陳列設計實現情感的傳遞。
參考文獻
[1]李舒桐.新時代博物館陳列設計發展趨勢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05):110-113.
[2]邱迎輝.淺談紅河州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問題與不足[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4):88-89.
[3]陳仕樺.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14):137-138.
作者簡介
朱衛華(1977-),男,湖南桑植人,本科,助理館員,博物館陳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