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磊
摘 要:目前已有眾多發達國家和小部分發展中國家對資本賬戶開放進行了實踐。我國也不甘落后,開始摸索資本賬戶開放,試圖開啟金融市場的新局面。然而受金融國際化影響,資本管制成本增加,國際間資本流動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引起金融危機頻發。本文分析了資本賬戶開放和我國金融穩定性之間的關系,并提出我國在維護金融穩定前提下開放資本賬戶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資本賬戶開放;金融穩定;資本流動
1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間貿易往來日益緊密。為了在外貿中獲取更多利益,強化本國經濟金融實力,各國紛紛將資本賬戶開放提上日程。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后起之秀,比發達國家更加渴望新的發展改革機會。但是對中國來說,金融發展歷史短暫,根基尚不穩定,開放條件不夠成熟,因此沒有過早實行開放。也是得利于不充分的先天條件,使得中國躲過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大危機。這次危機給全球國家敲響了一記警鐘:金融的脆弱性伴隨著金融自由。對金融體系不完善,經濟實力不足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在資本開放的同時將一部分注意力轉移到金融穩定性的問題上是十分必要的。
2 資本賬戶開放的內涵
資本賬戶政策關系到本國與全球貿易的資本流通、投資交易,對一國經濟效應的增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在10多年前已經實現了經常項目的可自由兌換,這也意味著在對外貿易中我國更需要謀求進一步的擴張和改革,資本賬戶開放作為金融開放中的重要一環無疑應該被提上日程。
開放資本賬戶,表示本國放松貨幣兌換限制,放松非生產性、非金融性資產的獲得放棄、放松資本市場準入限制。意味著其他國家可以在本國進行投資,證券交易銀行貸款等跨境交易,本國同樣允許社會資金自由參與境內外資本投資。多樣式的長短期資本流動可以較低的資金成本吸引大量外資流入,獲得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刺激市場競爭,為本國證券交易市場注入新鮮的生命力;外資銀行的進入還可以規范本國金融政策,促進完善基礎設施,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創造全新的金融環境;相應的,寬松開放化的本國金融環境又能反過來在與國際貿易環境交流過程里改善國際金融市場。
3 資本賬戶開放與金融穩定性之間的關系
3.1 資本賬戶開放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
在理想狀態下,資本賬戶開放助力金融發展,維護金融體系正常運行,甚至為貨幣國際化添磚加瓦。加快資本賬戶開放,就是加快金融主體改革,金融機構、企業優化內部體制,共同升級金融行業,規范行業標準。有利于增強應對危機的抗壓能力,營造更好的金融外貿環境。就我國而言,隨著資本賬戶開放,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得以推進。
但是30年間大小金融危機的高頻率發生被認為與資本賬戶開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被削弱,控制貨幣供應量的難度也將加大、匯率政策面臨難以抉擇的問題——是放棄貨幣政策獨立性仍保持匯率穩定還是放棄匯率政策獨立性仍保持中央銀行對貨幣調控的自主權。此外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在各方面條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強行開放資本賬戶,大規模資本流動會增大本國經濟流動性,銀行體系和企業會遭受高強度打擊,加劇國家金融不穩定性。
3.2 資本賬戶開放對金融穩定性的作用傳導
3.2.1 加劇價格波動
資本賬戶開放通過國際貿易改變價格水平,加劇價格波動,下面從物價水平和資產價格水平兩個角度作詳細分析。從物價角度看,國際需求與貨幣因素可能是通貨膨脹的原因。外商直接投資,證券投資流入以及跨境金融機構借貸資本流動。大量外資流入改變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與外匯占款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的比例一旦提升,通貨膨脹緊跟其后。
從資產價格角度看,資本賬戶開放后,外資涌入證券市場,勢必影響股價波動,甚至有可能直接飆升造成資產價格泡沫。萬一資本逆轉,資產價格驟降,短期內資產價格的劇烈波動引發證券市場震蕩從而危及金融穩定,金融危機一觸即發。
3.2.2 沖擊商業銀行
國際貿易中資本流通主要作用于商業銀行兩個方向,一是改變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加劇商業銀行不穩定性。因為新興國家銀行道德風險在資本流動的環境下是個考驗。這種情況下,銀行極易采用擴張性的信貸手段,由此導致資產價格飆升的情況,當市場經濟基本面突然逆轉,在緊急狀態下,銀行只能縮減信貸控制局面,導致企業倒閉、銀行盈利性降低,從而破產,出現金融不穩;二是外資控制部分銀行股權從而影響銀行穩定。一方面,外資入股銀行提供充沛的資金,傳播高級的經營管理理念。被部分控股的銀行不僅增加了資本充足率,而且形成更優質的信貸文化,大大加速銀行行業發展。另一方面,外資投資者中存在惡意收購、套利變現之人,這部分投機者會危害銀行穩定。此外,隨著國際資本流動規模越來越大、比重越來越高,銀行體系脆弱性較強,有可能形成銀行危機與貨幣危機相互作用的共生危機。
3.2.3 影響金融體系穩定
物價是反映一個國家整體經濟金融水平的關鍵指標,證券市場是國家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在國家金融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這三個局部從小到大,從微觀到宏觀,逐步受國際資本開放流通的影響,最終反映資本賬戶開放對國家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宏觀影響。資本在全球金融市場重新配置,資源配置的同時改變金融市場的運行方式,而改變會帶來風險——財政赤字、國際收支失衡、債務負擔、僵化匯率制度。這些風險相互傳導,在貿易和資本流通過程中將危機擴散至其他國家,危機發生后資本外逃對金融根基不穩的發展中國家造成更深遠的震蕩。
4 我國資本賬戶開放進程的現實建議
關于我國資本賬戶開放的進程正在全力推進,然而在借鑒其他國家的開放經驗時,不難發現當前我國經濟法制條件尚不完善,為保證在維持我國金融穩定性前提之下開放資本賬戶,針對當前我國具體情況提出一些建議。
4.1 構建中國金融穩定性保障體系
首先建立保障我國金融穩定的一系列監管救助制度,主要是調整金融監管制度、完善金融救助、金融安全預警體系。
進一步調整金融監管制度,需要讓監管制度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實際情況。需要明確金融監管部門——中央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一行三會”各自職能。形成監管部門各司其職,溝通合作的良好監管局面。完成本身監管職能,不缺位,不混淆,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各單位交流,根據國情和市場情形及時調整改進,創新監管手段和技術。此外,要協調好監管和發展的關系,不能讓強力監管阻礙了金融的發展。在防范風險,維持金融秩序的前提下逐步適當放松金融機構管制,創造良性競爭環境。
完善金融救助制度,金融是衡量一國經濟的重要指標,一國金融穩定關系著這個國家的民生經濟,影響國家經濟的中樞神經。因此,當金融市場動蕩或出現較大危機時,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危機蔓延。資本賬戶開放無疑增加了危機頻率和大小,在增加資本流通的同時也助長了危機蔓延,威脅全球經濟。迅速建立及時有效的金融救助體系刻不容緩,協同監管部門制定金融救助的法規等。
完善金融安全預警體系,既要滿足國際慣例,又要滿足我國經濟運行規則,符合各個監管部門出臺的政策。在具體設置時,應分層設置,層級分明,從基層到中央設置專人小組。小組內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固定檢測更新金融風險,定期上報。一旦金融體系內有任何部門出現危機預警信號,立即與金融救助小組聯手制定應對措施,防止危機擴散加劇,將有可能出現的金融不穩定扼殺在搖籃里。
4.2 發揮各個主體作用,通力協助資本賬戶開放
資本賬戶開放關系到各個主體,這些主體在收益時也應該反過來為資本賬戶開放獻出力量。政府要協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推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避免高額赤字虧損和嚴重通貨膨脹,回避資本外逃帶來的金融不穩。此外,政府應當采取彈性的匯率政策,增強貨幣政策獨立性,形成彈性的自我恢復機制。金融市場應完善其經營運作體系,推進貨幣市場建設。資本賬戶開放必定吸引大量外資流入金融市場,沖擊金融市場穩定性,因此完善資本市場體系建設,規定市場準入,建立健全市場退出機制,強化市場監督管理尤為重要。金融機構也需要改革升級,優化企業治理管理機制,調整人力資源配置,提高資本充足率,增強和保持在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后的競爭力,盡力消除金融脆弱性。
4.3 漸進謹慎,穩步推進資本賬戶開放
從國際上其他國家的開放經驗來看,不論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不適宜采取激進的開放方式。尤其對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不穩定的經濟金融基礎無法支撐一個國家的迅速變化,一旦危機形成,則難以恢復。因此我國應該遵循一定開放順序,循序開放,漸進開放。逐步從短期資本開放到長期資本開放,從放開資本流入到放開資本流出,從放松直接管制到間接管制,從放松證券投資到放松境外籌資,從放松居民到非居民,從銀行機構到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合理審慎,根據客觀規律,漸進推進資本賬戶開放。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金融起步晚,發展中國家為加快金融改革,促進金融更深遠的發展,毫無疑問,可以將資本賬戶開放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推進。若是推進資本賬戶開放得當,那么本國各項金融改革開放可以得到多角度協同幫助,也可以對一國經濟金融產生有利影響,可以促進一國參與國際范圍之內的資源配置。有利于吸收外資,利用涌入的大量外資服務于本國金融市場。既彌補了本國資金短缺問題,又激勵本國投資者創新競爭,共同參與國際間的資本收益分配。從微觀角度,資本賬戶開放鼓勵了參與國優化完善金融機構,建設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1]丁樹成,曹魯峰,連飛.資本賬戶開放、跨境資本流動與宏觀審慎管理——基于動態隨機一般均衡分析[J].金融發展評論,2017,(06):118-129.
[2]黃均華.資本賬戶開放對貨幣市場穩定性的影響——基于PSTR模型的全球比較證據[J].世界經濟研究,2017,(02):3-11+135.
[3]何雄偉.資本賬戶開放、金融發展和經濟金融不穩定的國際經驗分析[J].時代金融,20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