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幸福
摘 要:藏中聯網500千伏線路工程是川藏聯網工程的藏中部分,工程建成后,將從根本上解決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區嚴重缺電和無電現狀,彰顯國家電網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河南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以14、15兩個標段作為項目載體,針對電力施工易對自然環境和綠色植被、樹木等造成破壞等難題,引入社會責任管理理念和工具,與林業部門簽訂林區施工合同,將社會責任全面融入電網建設過程,積極探索“綠色環保型”施工的創新實踐,建設美麗藏區,保護藏區寧靜、和諧、美麗。通過項目實施,形成一套可推廣、可復制的基于多方共贏“責任基建”模式。
1 項目立項
1.1 項目背景
1)必要性:傳統施工方式與自然生態不協調,需要進一步改進提升。在以往建設電力設施和輸電線路時,對自然生態和環境因素考慮不足,施工通道、材料占地以及基礎施工等對自然環境和綠色植被、樹木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破壞,電力施工時常存與周邊自然環境不協調的情況。電力施工企業必須綜合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的關系,實現綜合價值最大化。
2)有利條件:工程所在特殊地形,為項目推廣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樣本。河南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14標段起自波密縣的格巴村分界塔,止于波密縣500千伏波密變,線路路徑長度2×41.4千米,共有鐵塔165基;15標段起于波密縣松宗鎮龍亞村西,止于波密縣扎木鎮瑪西村,單回路線路長度26.3千米+26.3千米,雙回線路13.3千米,共有鐵塔136基。工程穿越波密縣境內原始森林,地面落葉、松針有20-40厘米厚,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尤為重要。
1.2 工作思路
1.2.1 全流程協同合作
積極探索將社會責任全面融入電網建設的有效路徑,初步總結了“堅持一大目標、貫徹四大要求、覆蓋四大環節、落實十大保障”的“責任基建”模式。具體見下圖:
1.2.2 運用的社會責任理念
外部視野:識別項目中的利益相關方;了解、分析、有效管理他們的關注點、期望和訴求特點;在電網建設過程中,全面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交流,動態維護與利益相關方關系,積極爭取各方對項目建設的理解與支持。
綜合價值創造:考慮企業行為對經濟、社會、環境的積極影響最大化,突出增量貢獻。
利益相關方參與與合作:妥善開展與當地政府、居民、林業主管部門等溝通合作,因時因地維護利益相關方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等合法權益,提升電網建設的社會認可度,有效推動各方合作推進“綠色環保型”施工建設。
1.2.3 運用的社會責任方法和工具
責任邊界管理:有依據的合理區分責任主體和責任邊界。
跨界合作:探索當地政府、居民、林業主管部門等溝通合作等合作模式。
社會化溝通:避免自說自話,運用社會化溝通方法,實現“打中人”和“打動人”。
1.3 實施計劃
1)走訪調研,分析利益相關方訴求。(2018年4月)
2)共同推進藏中聯網工程項目建設,打造“綠色環保”工程。
完成跨越帕隆藏布江架線施工。正值當地桃花節,施工全部采用標準化索道運輸的形式完成物料運輸,嚴格劃定施工范圍和行車、行走路線,防止破壞施工范圍外的植被,保證工程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2018年4月)
3)進行松宗鎮6基攀巖塔位架線施工。高度重視林區防火工作,制定了森林防火專項方案,項目經理與項目部所有人員簽訂了《森林防火承諾書》,森林防火員嚴格開展防火督查,確保防火安全。(2018年5月)
4)綜合價值創造。在工程完工后,按照工程指揮部統一安排,聯系專業公司在施工現場播撒高原草種,并進行環境恢復工作,確保工程完工時草皮恢復率100%,還藏區人民一個干凈、綠色的生態環境。(2018年6月)
5)對項目進行總結,并將綠色施工做法在其它項目進行推廣。(2018年6月-12月)
1.4 預期成效
通過項目實施,將“安全、高效、綠色、和諧”的履責要求全面融入電網的建設過程,形成一套可推廣、可復制的基于多方共贏“責任基建”模式。以保障更安全、更經濟、更清潔、可持續的能源供應為中心,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最大化。
經濟價值增量貢獻方面,將從根本上解決西藏電網和內地連接薄弱的問題,杜絕發生電網大面積停電事故,滿足西藏經濟社會對電力的需求,促進光伏資源、大量水電資源的開發,服務當地經濟發展,支撐西藏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社會價值增量貢獻方面,充分發揮國家電網的帶動力、影響力,共同實現多方共贏,積極帶動沿線地區發展、社會穩定、和民生的改善,為沿線農牧民帶去實惠,主動參與扶貧濟困,努力促進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環境價值增量貢獻方面,一是作為“綠色環保型”施工的創新實踐,建設過程有效保護高原生態和綠色植被;二是實現電網投資高效利用,藏中電網可進一步與阿里電網互聯,形成西藏統一電網,實現西南電網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大規模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 項目實施(分階段闡述)
2.1 完成跨越帕隆藏布江架線施工
時間:4月1日—4月30日
專業工作內容:
1)現場查勘地形地貌
2)制定專項施工方案
3)采用標準化索道運輸的形式完成物料運輸
4)嚴格劃定施工范圍和行車、行走路線
社會責任根植工作內容:
走訪調研,分析利益相關方訴求
開展與當地政府、居民、林業主管部門溝通合作
2.2 完成松宗鎮6基攀巖塔位架線施工
時間:5月1日—5月31日
專業工作內容:
1)現場查勘地形地貌
2)制定專項施工方案
3)采用標準化索道運輸的形式完成物料運輸
4)嚴格劃定施工范圍和行車、行走路線
社會責任根植工作內容:
1)走訪調研,分析利益相關方訴求
2)開展與當地政府、居民、林業主管部門溝通合作
3)簽訂了《森林防火承諾書》,森林防火員嚴格開展防火督查。
2.3 進行環境恢復工作
時間:6月1日—6月30日
專業工作內容:
1)完成全部架線任務
2)按照工程指揮部統一安排,進行植被恢復
社會責任根植工作內容:
1)走訪調研,分析利益相關方訴求
2)開展與當地政府、居民、林業主管部門溝通合作
3 項目總結
總結社會責任根植項目實施情況,評估項目成效,匯總相關佐證資料,作為推薦項目向省公司申報評價。
通過項目實施,將“安全、高效、綠色、和諧”的履責要求全面融入電網的建設過程,形成一套可推廣、可復制的基于多方共贏“責任基建”模式。以保障更安全、更經濟、更清潔、可持續的能源供應為中心,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最大化。
經濟價值增量貢獻方面,將從根本上解決西藏電網和內地連接薄弱的問題,杜絕發生電網大面積停電事故,滿足西藏經濟社會對電力的需求,促進光伏資源、大量水電資源的開發,服務當地經濟發展,支撐西藏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社會價值增量貢獻方面,充分發揮國家電網的帶動力、影響力,共同實現多方共贏,積極帶動沿線地區發展、社會穩定、和民生的改善,為沿線農牧民帶去實惠,主動參與扶貧濟困,努力促進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環境價值增量貢獻方面,一是作為“綠色環保型”施工的創新實踐,建設過程有效保護高原生態和綠色植被;二是實現電網投資高效利用,藏中電網可進一步與阿里電網互聯,形成西藏統一電網,實現西南電網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大規模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