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推進農家書屋建設,農家書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起到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農家書屋;資源共享;公共文化建設;公共文化服務
“農家書屋”建設是一項面向農村、面向基層農民的文化建設工程,通過在農村建立農民讀書組織,推動農民多讀書、多用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活躍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改善農村文化環(huán)境,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
農家書屋也是為了滿足農民群眾讀書學習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到2012年底,我國已經在全國具備條件的行政村建立了60多萬農家書屋。農家書屋成為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保障農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抓手”。
農村的公共文化設施落后,農村文化的投入偏少,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生活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農家書屋徹底改變了農村閱讀資源匱乏的現狀。農家書屋工程與其他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都是一樣的,是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一個重要的手段。農家書屋不僅解決了農村“看書難、買書難”等問題,還保障了農民群眾在讀書、看報的基本文化權益,使廣大農民群眾共享了改革開放以來文化的發(fā)展成果,還在改善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農家書屋是農民最近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農家書屋直接進村,為農民群眾提供了便捷、不間斷的文化服務,使得農民群眾逾越了傳統(tǒng)的距離障礙,無論遠近,都能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文化關懷,農民群眾的感受最深、受益最直接。建立農家書屋專業(yè)化的管理制度,培養(yǎng)專業(yè)的管理人才,充分利用培訓教室,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提高農家書屋的利用率,努力讓農家書屋成為農民群眾的文化休閑場所。
隨著農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單一的圖書借閱已經不能滿足農民的文化娛樂和知識信息需求。所以,充分運用書屋和公共圖書館的各種資源,充分發(fā)揮書屋的綜合性功能,將會更加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
閱讀改變命運,農家書屋大大提升了農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培養(yǎng)新型農民。農家書屋建在基層一線,為農民提供免費讀書、看報、學習的條件,而且為農家書屋配送的圖書都是與農民生產生活比較貼近的農業(yè)科技、醫(yī)療保健、法律、涉農政策等方面的書籍和報刊,既拉近了科學文化知識與農民的距離,又能使廣大農民群眾足不出村就可以學習、涉獵新鮮的文化知識,更有利于農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建設農家書屋,能夠為家庭農場、專業(yè)大戶等新型職業(yè)農民提供科學實用的技術資料,解決在生產管理及技術方面遇到的各種難題,進一步提高農民職業(yè)水平。農民日常生產中出現的種植、養(yǎng)殖技術問題,得不到快速有效地解決,導致收成日益減少、甚至棄種丟荒。農家書屋猶如“農技專家”,及時解答種養(yǎng)生產中出現的疑難雜癥和推廣最新的惠農、利農種植技術信息,為廣大農民群眾指引了豐收的光明之路,使廣大農民群眾重拾種植信心,促進農村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農家書屋還是廣大農民群眾在勞作之余,精神上得到輕松、愉悅、享受的優(yōu)閑場所。讓農民群眾富于生活情趣,寓知識于娛樂之中,讓群眾在休息中輕松地獲取知識智慧。
農家書屋為在讀農村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一些村民陪同孩子到農家書屋一同學習,以書正風、以書育人,村民文化知識水平得到了提升,素質也得到了提高。隨著農家書屋的建設和推廣,農家書屋已經成為農民的良師益友,成了與外界連接的結實橋梁,成了提升農民素質、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大課堂。
“發(fā)揮好農家書屋的作用,可以給農村孩子帶來福音?!痹?017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湯素蘭講了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湖南一個農民作家主動要求把農家書屋建在他家里。經過一些少兒出版社的捐助,現在這個書屋已成為藏書豐富的少兒圖書館,鄉(xiāng)里很多孩子放學后去那里看書、寫作業(yè)?!?/p>
農村的未來在農民子女的身上。從這個意義上說,農家書屋對農村少年兒童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些農家書屋建設較早、閱讀活動開展較好的地區(qū),其農村學生的學習情況要明顯高于農家書屋建設之前。自2010年,許多自小在安徽省滁州市蔣集鎮(zhèn)農家書屋讀書看報的學生陸續(xù)考上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一流學府,蔣集鎮(zhèn)中學的重點高中升學率也不斷攀升,2005年考入示范中學的人數僅21人,到2013年增長到98人,是8年前的4.6倍,總成績達到全縣同類學校最好水平。對于5800多萬農村留守兒童而言,農家書屋的陪伴就更是無可取代的。許多地方的農家書屋把留守兒童組織起來,由專人輔導功課或閱讀,成為孩子們課余或假期的新樂園。還有一些留守兒童容易出現情感缺失、學習習慣缺失等問題,容易沉迷網絡游戲,農家書屋的開辦,既解決了學生放學后無人看管的問題,又充分發(fā)揮了農家書屋的作用,受到學生、家長和學校的高度好評。
農家書屋引領農村文化生活,有利于樹立文明村風。農家書屋不但可以幫助農民掌握農業(yè)科技知識,增產增收,而且還能給農民帶來真真切切的實惠,也從精神層面給農村帶來一些新變化,更多農民群眾有條件能廣泛接受文化知識的熏陶,主動追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自覺性大大提升,這對培養(yǎng)新型農民將會起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化作用。在一些農家書屋辦得比較好的村莊,書屋不僅僅是農民致富的“充電站”,同時也是傳播精神文明的“播種機”。
農家書屋助力科技致富,使農民增產、增收見到實效。農民群眾通過在農家書屋閱讀學習,不少人能掌握科學先進的種植、養(yǎng)殖等技術,找到致富門路。
通過農家書屋的閱讀及相關文化活動,農村群眾中相互禮讓、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的多了。以前農閑時間很多農民群眾在家呆著沒事做,多半是靠打撲克牌、打麻將等活動消磨時光,想看看書報紙,查查資料卻無處可去;自從有了農家書屋,村民有了好的去處,賭博和家庭吵鬧的現象少了,不僅改善了農村文化生活,還使看書成為了一種生活樂趣,調劑了單一乏味的農村生活。
作為基層文化活動的依托和載體,農家書屋已被群眾視為知識的大課堂、思想的加油站、精神的棲居園、孕育和催發(fā)文化創(chuàng)造的發(fā)祥地,是增進身心健康、調適社會關系的文化港灣。
農家書屋既是農村中最基層的公共圖書館,又是傳播科學、文化、教育知識的重要陣地。它面向基層,無償地服務于社會大眾,涉及到每個社會成員及其整個人生歷程。
農民群眾可以隨時到農家書屋借讀藏書;非常非富的讀書資源,是農村的一個知識庫。通過書刊流通,可以逐步培養(yǎng)一大批喜歡讀書的讀者群進而在農村營造出好的閱讀氛圍。發(fā)揮社會教育、情報服務和文化娛樂的職能,開發(fā)讀者智力,提高農民文化素質。
在信息化社會中,隨著各類教育的開放與融合,農家書屋還將成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其他社會教育的技術支撐和有機組成部分,成為學校以外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此外,它還能為農村學生提供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如科技知識、天文、歷史、地理、動植物學、英語、電腦知識、科幻故事、偵探故事、幽默故事、人文故事和小說等書籍及視聽資料,有助于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可以促進農村致富人才的培養(yǎng)。
農家書屋的內涵不僅僅是提供讀書、看報條件的閱覽場所,更是滿足農民多樣性文化需求的公共空間。農家書屋的建設,不但能豐富、活躍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更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的發(fā)展,有利于樹立文明村風,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有力的推進了新農村建設,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和諧發(fā)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我們必須在加強經濟、環(huán)境等新農村建設“硬實力”的同時,認真抓好和提升新農村文化建設這一“軟實力”,保證新農村建設的健康發(fā)展。
場地、圖書和人是構成農家書屋的三要素,只有三要素都強起來,農家書屋才能強起來。農村文化建設事業(yè)任重道遠,我們只有加倍努力,為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才能促進農村文化事業(yè)和社會經濟事業(yè)協(xié)調發(fā)展,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wěn)步前進。
作者簡介
馬洪娟(1969-),女,山西省古交市人,大專,群文館員,現在古交市圖書館工作,研究方向:新時代農家書屋的運用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