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活躍而重要的因素。它既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渠道,又是影響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關鍵因素。教學方法是否得當,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分析影響高校教師教學方法創新的因素,從轉變教學理念、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機制、發揮教學名師的榜樣作用等方面探尋高校教師教學方法創新途徑。
關鍵詞:滲入式教學法;法語;聽說課堂
教師是教學的執行者,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學方法創新的關鍵在于教師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的現代教學理念是否真正樹立起來。如果,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大多數學生認為教師用于知識傳授的時間遠遠多于能力的培養;如果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程度一般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時,在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時間分配上,更加注重知識的傳授,習慣于“一言堂”、“唱獨角戲”,教師講學生聽的習慣很難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依然是高校教師的首要選擇,我們知道傳統的教學方法具有本身的優點,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弊端,不利于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
及時地改變教學方法,改變一沉不變的教學概念,需要從教學內容著手。例如,我自己所教授的高級聽說課程,基于課本,但是不能拘泥于課本,多方面利用新媒體方式,每次授課內容加入時政新聞,教學內容安排:
1.根據時政新聞的內容,找出視頻中出現的生僻單詞,發給學生,讓他們提前預習單詞。
2.看時政新聞之前,先讓預習過生僻詞匯的學生,用法語解釋生僻詞匯,讓其他學生猜出含義。
3.根據時政新聞內容,設置相對應的問題,看完第一遍之后,讓學生當堂回答設置的問題。
4.再看第二遍時政新聞,和學生確認正確問題的答案。
5.根據時政新聞,提出延展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頭腦風暴,進行討論。高級聽說課程從內容上來說,不再是簡單的聽與說,視、聽、說還加上了思考。以往的聽說課,學生更多的是在紙上寫出答案,然后照著答案念,思考的成分很少。創新之后,我利用預習單詞,讓學生自己使用法語來解釋法語,中文的解釋名詞不如法語解釋法語,更加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頭腦風暴過程,允許學生把思考過程列成1、2、3、4、5等多項,但是不允許學生整片寫作,不允許學生在表述時直接念,必須脫稿說出來。
傳統的聽說課,大部分的課程內容安排上,會以老師說為主,學生答題為輔。其實,師生的互動,在這種類型課上,尤其重要!我所安排的課程內容第一部分,屬于課前預習環節,學生在課前就接觸相關詞匯,一方面會對即將要上的課有所了解;另方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運用自己的法語句子來想辦法解釋法語單詞。在課堂上,讓其他同學聽他們說法語解釋單詞,一方面鍛煉了聽法語學生的聽力:課上的聽力材料都是標準法語發音,而他們同學說的法語,就屬于不是特別標準的發音,訓練他們聽懂不同口音的法語。在實際社會交際或社會工作當中,我們不可能每次聽到的都是標準法語,所以高年級的聽力練習不僅僅是,去聽一些快速的語音材料或者生詞多的語音材料,更要聽不同口音的材料,所以,讓學生自己說,自己聽,更能調動他們的上課積極性。
課程內容的最后一部分,讓學生根據延展內容,進行個人看法表述,這個方法是大部分教師在聽說課上都會使用的方法。其實,我也在不斷地研究和思考,該方法是否可以再往上提升。例如:讓學生分成兩兩相對的小組,每組4~5個成員,根據他們的觀點,做成對立雙方,然后,給出段時間讓他們討論,討論結束之后,進行短時間的辯論,做成小型辯論賽的形式。但是,這種形式只適用于高年級的學生,低年級的學生自身的詞匯積累不夠,句式句型的運用不夠熟練,如果運用辯論形式,會造成學生辯論過程冷場,反而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對于高年級學生的要求,也是相當嚴格,首先詞匯量必須夠,然后他們的組織和反應能力也要快速。這種類型的教學內容安排,會對學生的應用能力起到一個較強的推進作用,讓他們不再是單一的闡述個人觀點,同時,在語言上有一個交流式的表達。而他們的交流,也不再是局限于和老師之間的法語交流,更多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法語對話,這樣,就從一個教師對應多個學生,或者一個教師與一個學生進行法語交流,變成了多個學生之間互相使用法語交流。這樣,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就會比單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性要好很多,課堂氣氛也會活躍不少。
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隨著現在科技發達和多媒體的進步,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前進,如果改善并且創新教學方法,是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需要研究的。以上是我個人在法語聽說課上用過的一點點教學創新方法,和更多的教學創新想法。也有其他類型課程可以進行創新,例如:語法教學類型課程,閱讀教學類型課程,寫作教學類型課程等。仍需要我們不斷地思考、研究、實施和驗證,以求更多更新更好的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
徐靜(1982—),女,漢族,籍貫:湖北武漢;學歷:碩士研究生;職務/現職稱:法語教師/助教;研究方向: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