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靖倩
《英語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了“注重語言實踐,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實施建議。強調以學生“運用英語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設定各年級目標要求,旨在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著重強調了活動要有明確的交流目的、真實的交流意義。
課堂交際性活動正是一種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形式豐富、內容有價值的學習活動,達成師生、生生之間的真實交流,完成某項任務并達到培養英語交際能力的活動。目前,交際性活動作為小學英語課堂中的主要活動形式,正在被教師們廣泛運用。但是在筆者的實踐與觀察中發現,仍有許多低效的交際活動,甚至是無效的假交際活動出現在課堂中。
課堂交際性活動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要得到科學、有效地利用,需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運用情景教學,提供學生真實交際的語言環境
創設生動活潑的交際活動教學情境,在課堂交際性活動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情景中掌握句型結構,在情景中運用語言材料,在情景中歸納出語言規則,在情景中培養言語的交際能力,是語言知識向交際能力轉化的根本保證。語言知識是為交際能力服務的,是整個交際能力的基礎。在交際外語教學中,除了繼續加強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還應重視培養學生因時因地因人而使用不同語言形式的社會文化能力,即將語言結構運用到一定的語言情景中去。
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指著鉛筆盒里的鉛筆問:Whats this?或“Where is the pencil?”看上去好像是問答的交際,實際上是進行明知故問的“假交際”,目的是讓學生操練語言結構。要想獲得初步交際運用的能力,教師要將語言結構、語言功能及語言情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語言材料的意義、用法和功能。在活動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有效交際,而不是模仿學舌。
案例:
背景介紹:在新世紀英語1B Unit 4 Super kid中,其單元核心詞匯為head,hand,ears,big,small等單詞,核心句型為Hes/Shes got...
初步方案:教師設計了學生自我介紹的情景,學習新單詞head,hand,ears,big,small;設計了介紹同學的外貌的情景,學習Hes/Shes got...并再構文本“Ive got a big head/nose.Ive got small eyes/ears.”和“Hes/Shes got (a)big head/nose/eyes/ears.”
實踐反思: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這個情景不符合生活習慣。沒有人會面對著別人說“看,我的頭很大,我鼻子很小……”等類型的句子。而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認為對別人的相貌公開品論是不禮貌的行為。這樣的表達交流是沒有實際的生活交際意義的。
優化再構:經過討論,教師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孩子們到科技館照哈哈鏡,運用核心句型和詞匯來描述哈哈鏡中自己面貌發生的變化。孩子們對哈哈鏡非常感興趣,對鏡子中的自己的變化感到驚訝又有趣,都爭著想要表達自己和同伴的變化。這樣的情節真實自然,充滿趣味性,能引發學生主動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表述。
2.運用交互形式,拓展學生思維發展的交流空間
現在課堂交際性活動主要為師生對話、生生對話,通過對話達到訓練交際能力的目的,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尤其是目前我們大多數老師都會采用的小組合作交際活動,既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又可以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組織英語游戲活動,值日報告、戲劇表演,角色模擬、媒體交流等,盡管有些活動看似是單向的,但是我們可以圍繞活動開展開放式討論。
3.運用目標導向,注重學生語言學習的遞進過程
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教師在設計任何一個教學活動時,必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做指引。教師要明確通過這個教學活動,期望學生有什么語言或行為上的變化,這也是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
但并不是一個活動結束了,任務就完成了,因為當活動完成時,關于活動的反思就隨之而來。通過對教學效益的反思,能更好地把握活動設計的尺度,設計實施出實用有效的課堂活動。
4.運用多維評價,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內在動機
需要注意的是,在表達的過程中,老師不必打斷學生而改正錯誤,但要認真傾聽內容。在表達完畢后,老師要從表達,方式,內容等方面給予評價,還可以在班級中引發共鳴,生生互評,形成積極表達的氛圍。也有利于學生全方位、多維度認識自己積極主動地積累經驗教訓,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在課堂上除了運用伴隨性激勵評價外,還要有重點地觀察與評價學生表現,在課后將其表現和學習狀況做簡單描述,與學生和家長溝通。一方面提高家長和學生的重視,另一方面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為今后的學習了解情況,以便更好地設計活動,實施教學。
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既有扎實的語言知識,又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的人。課堂交際性活動既能激發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又有助于他們發展個人的認知能力和交際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不斷地解決問題,但是也不斷地出現新的問題,比如活動形式在高低年級中的差別化運用,評價的科學性和操作性等,對此,我們還將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施嘉平.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朱浦.教學問題思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楊雪.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個案研究[D].保存者:遼寧師范大學,2014.
[4]鄧艷紅.創造情景,讓英語課堂活起來——正確處理語言知識與交際活動的關系[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11).
[5]蔡艷.淺議英語課堂交際互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海外英語,2014(20).
[6]張向輝.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