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淇
課堂教學方案設計是指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實施和評價的過程。從學生易于接受的角度去引導他們學習,使之產生興趣更方便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數學教學內容的背景分析。教材的背景分析主要是分析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它與其他有關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應用。
一次函數一章在初中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在七年級上冊引進了字母,并引出了合并同類項及整式加減等,使學生對字母與代數式之間的關系有一定的了解,對一次函數一章的學習打下基礎,對于字母的表示意義及使用也并不陌生,滲透了初步的函數思想。在七年級下冊,學習了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描點、圖像上的點的一些規律。由于七年級的鋪墊,八年級上冊將學習變量與函數,明確指出變量與函數的關系,通過給出函數定義的形式進一步引進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圖像。根據函數的圖像得出函數的性質,這種方法,為研究其他函數的學習打下基礎。
2.數學教學內容的分析。教材是數學教學內容的載體,在數學教學過程舉足輕重。老師通過認真研讀教材,深入了解教材,使其靈活的運用教材,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
一次函數是《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四章內容。它在學完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基礎上,同學對數形結合有一定的認識,它為本章的學習做了鋪墊,因此本章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主要內容有變量與函數的概念、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正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的概念等,內容較為基礎。本章包括四節,第一節:變量與函數(全章的基礎部分);第二節:一次函數(全章的重點內容);第三節:用函數的觀點看方程(組)與不等式(引申的內容,起加強知識前后聯系的作用);第四節:課題學習選擇方案(探究性學習的內容,以課題學習的形式呈現,突出建立數學模型的實際意義和思想方法)。函數是聯系初高中知識的紐帶,是變量數學在初中數學的滲透。在現實生活中,函數知識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應用非常廣泛。本章學習的一次函數為以后學習其他的函數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它是中考必考的內容。
3.初中函數教學目標的設計。教育是促進學習者朝著目標所規定的方向產生變化的過程。所以,教學設計必須確立清晰地教學目標。《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將教學目標分為四個領域: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標準》中不僅使用了“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從而更好地體現了《標準》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是《一次函數》的圖像的教學目標設計:
首先,通過學習《標準》明確一次函數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①結合具體情境體會一次函數的意義,根據已知條件確定一次函數表達式;②會畫一次函數的圖像,根據一次函數的圖像和解析表達式y=kx+b(k≠0)探究并理解其性質( k>0或k<0,圖像變化情況);③理解正比例函數;④能根據一次函數的圖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近似解;⑤能用一次函數解決實際問題。
4.一次函數一章重、難點分析。一次函數是數學的基礎,以后還要學到很多的函數,都是要運用到一次函數進行相關計算的,尤其是二次函數部分,學不好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幾乎是學不會的,所以我們應該在一次函數上多下些功夫。
函數的基礎概念:一般地,在某一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和y,如果給定一個x值,相應的唯一一個y值與x對應,那么我們稱y是x的函數。其中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也就是說y是x的函數。
定義與定義式:
自變量x與因變量y有如下關系:y=kx+b(k為任意不為零實數,b為任意實數),則此時稱y是x的一次函數。特別的,當b=0時,y是x的正比例函數。
性質:當k>0,b>0時,圖像經過一二三象限,是增函數。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k>0,b<0時,圖像經過一三四象限,是增函數。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k<0,b>0時,圖像經過一二四象限,是減函數,y隨x的增大而減小。當k<0,b<0時,圖像經過二三四象限,是減函數,y隨x的增大而減小。
重點與難點:
重點:從具體背景中列出相應的一次函數解析式,從而概況出一次函數概念。弄清正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的關系。
一次函數(含正比例函數)的圖像畫法及性質。因為函數圖像是研究性質的前提,而函數性質又是函數圖像的基礎。
難點:①判別哪些函數是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②根據所給的條件寫出簡單的一次函數表達式;③選取適當兩點畫一次函數y=kx+b的圖像;④結合一次函數(含正比例函數)圖像說出它們的性質。
本節內容難點:根據具體條件求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解析式。有的學生無法從實例中抽象出函數的解析式,揭示不出其中蘊含的關系。學生第一次利用待定系數法求函數的解析式,在接受上有一些困難,不能歸納出求解析式。
因此,在教學方面老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側重的對重、難點進行合理安排,既體現難易層度,又可以讓學生更進一步的理解知識。
二、學生情況的分析
教學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學習。不僅單純的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更要掌握其方法及運用,了解其本質。教學目標的實現要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體現出來。為了是教學效果更加明顯,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學習風格進一步做出有效的學習策略。
處于不同的認知發展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特點,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并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學目標的確立要恰當。不能過高,那樣大部分學生會迷惑,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學目標也不用設的太低,從而浪費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積極性。
以學生為主體,從實際出發,用他們易于接受的語言、感興趣的食物去進行教學設計,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精神。
三、教學反思
一次函數知識是后繼知識基礎。本章中,通過作一次函數的圖像來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這種方法對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非優法,但對于一些高次方程、無理方程、超越方程的求解,則是一般的、優越的解法。介紹圖像法無疑為學生的后繼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華,張守波,劉寶瑞,于江波.數學教程與數學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61.
[2]李建才.初中數學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3]周小山,朱先元.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思路與教學模式[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7.
[4]曾山.初中函數的教學設計[D].華中師范大學.
[5]賴新元,吳曉玲.教師如何做好課堂教學設計[M].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