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春妍
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數學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于養成應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筆者身處農村小學教學第一線,在教學中如何精心設計來源于生活的實際數學問題一是認真分析教材,找出所學知識體系與生活的聯系的基礎上,二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精心設計各種貼近兒童生活,具有很強時代性、應用性的家庭作業。
一、可操作性作業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期的學生活潑好動。他們渴望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得到充分的表現,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學生動手動腦的活動過程,既是他們活動得到滿足的過程,也是對知識進行探索、理解、應用和發展的過程。處于信息社會發展的氛圍中,小學生接受的信息量激增,渴望實踐、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更為強烈。而現行教材普遍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缺乏學生動手操作的題目。
如在學習比較時,我讓學生回家后對家中的事物進行比較,并且回到學校后,讓學生匯報自己比較的事物,在課堂上讓學生尋找自己身邊的事物進行比較,有的學生比較自己的鉛筆、橡皮和尺子等,還有的同學比較個子的高矮,身體的胖瘦,年齡的大小等等。通過這些可操作的比較,讓學生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趣味性作業
根據小學生好奇、求知欲強、思維活躍、學習從興趣出發的特點,我們充分結合數學本身獨具的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等特點,努力挖掘各種內在因素,創設情境,誘發激勵學生探索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興趣,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做”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做”,從而搞活了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學習加法時,我讓學生自己回家制作點子圖,并且在點子圖中任意抽出兩張,然后計算結果,計算出后再數點子圖,驗證自己做的對不對。實踐證明,這樣的作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開放性作業
在生活實際問題探索解決的時候對同一個問題的研究所進行的討論,解決的途徑和方法肯定不是唯一的,而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有的認識角度、解決途徑,或者對問題在理解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對別人的解決方法提出疑問,在不斷完善某個問題時,同組參加討論過程的成員也會在其中獲益非淺??梢灶A見的是每一個參與者的思想都會迸發出火花,學習者的積極性也得到了發掘。開放式數學家庭作業打破了傳統家庭作業中條件不多不少結論惟一的格局,給傳統教學內容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數學問題,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
如在學習乘法應用題后,可以設計一個“春游活動方案”的實踐活動。活動中,要求學生以老師的身份來組織春游,設想應從哪些方面考慮活動的組織,學生們就會積極主動地探討起來,考慮如何租車才既省錢又合理,安全、如何購票最合算等,最后會設計出很多春游方案。我們認為,在數學學習中設計開放式家庭作業,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火花,拓寬學習空間,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極大的提高學生的應用數學意識與能力。
四、綜合性作業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學科提供了思想和方法,在其他學科都可以看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在實踐探索中,我們結合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設計了如“用數字介紹我們的學校(或我們的班級)”、“給自己的房間設計平面圖”等綜合性作業。
在教學中滲透“整合”、“綜合”觀點,用聯系的、整體的眼光重新審視知識的內涵,這樣的數學作業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