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業大學 430000)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黨中央國務院又重申了要對創新創業政策不斷的推進和完善。自從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至今已經5年過去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全國范圍內已經舉辦了五屆。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現在中國面臨經濟轉型省級,經濟的重要支柱,房地產已經進行政策嚴控,要求房住不炒、長效機制;第二大支柱汽車消費也已經連續多個季度下滑,要想實現中國經濟的繁榮穩定、繼續增長,需要新的增長驅動因素,現在必須聚焦第三產業,進行科技創新,國家頂層設計要以5G產業相關領域經濟突破為方向。湖北作為長江中游經濟帶的中心,湖北高校要配合國家新的經濟形勢和產業規劃,以5G產業相關領域為方向進行創新,發揮高校的科研和人才優勢去幫助推動湖北的經濟轉型升級。5G驅動的信息技術變革,硬件基礎已經齊備,現在最需要的是內容上產業創新。如同在4G時代的短視頻和直播,5G時代急切的需要高校藝術類學生專業發揮智慧創新創業。本文現在對湖北省屬高校藝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總結這幾年來的利弊得失,這將更有利于在接下來更好的發展。
創新創業關鍵核心是大學生,他們的知識訊息更新,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因為中國小中學教育仍舊還是以高考為指揮棒,高考還是以公平和選拔人才為主要作用,所以對學生的培養全部是學習高考規定課程的水平。高校藝術類專業因材施教,則就要對在校的學生從進校門開始,有側重的補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和素質培養的欠缺。現在湖北省大多數高校藝術類專業,創新創業氣氛不濃厚,沒有創新創業的氛圍,學生自然也就對創新創業的意愿不強。創新創業不能是學校和老師強迫去做的,必須是學生有主觀內在意愿,在有一定的小范圍嘗試的經驗之后,再努力去市場上找尋合理的價值定位,這時再由老師提供專業上的幫助,學校為其提供必要的軟硬件的支持,最后才能成功。然而現在學校都是錦上添花的事做的多,都是要求個人自己克服重重困難基本取得成功了,或者得到獎項認可了,才會如夢方醒,追加榮譽認可和財物的投入,對外進行推廣宣傳。這樣的模式會讓很多學生的優秀創意好點子被扼殺在初創階段。
例如在藝術類專業學科的課程建設上,不能再墨守以前的工業化體系,到大四階段只是安排學生參加公司的就業實習,還要有針對性的安排一些創新創業課程。林林總總歸納起來現在最突出的矛盾,是藝術類專業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三個方面不匹配。
其一是,藝術類專業課程開設時間不匹配,很多高校開設了相關課程,但不是在大一剛進校時就是在大四畢業階段,雖然各有其原因。但學生的靈感和機會并不是在創新創業課程上教授出來的,而是很多出現在專業課學習期間。這樣就會導致,學生有想法創新創業但課程還沒開或者已經學過很久了,相關知識都淡忘了,學生正需要卻沒辦法找到老師作正確的引導。以教學體系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先對輔導員和班導師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或者在學院設立創新創業辦公室等專職機構,日常辦公,學生隨時就能去咨詢求教。
其二是,藝術類專業的師資能力不匹配,現在高校藝術類專業中的專業教師主要來源是國內外高校畢業的優秀研究生,都是畢業后就直接進入高校擔任教職。其實這是國外研究型大學的管理模式,招聘的人員主要工作是開展尖端的學科研究。美國的知名高校基本都是私立的,招聘模式更靈活,能有很多企業高管或者政府官員離任后進入高校擔任教職。而中國學校因為學歷限制,就幾乎沒有企業和政府來源的師資。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中國藝術類高等教育發展起步晚,不像國外高等教育過剩,高學歷人才可以自由在企業政府高校中流動,中國現在的成功企業家和政府官員的學歷還達不到。不過,藝術類專業可以引進一些創新創業教師人才,例如大連理工大學就開辦了創新創業學院,培養高學歷的專職人才,可以從這些有研究生培養的院校進行招聘。還有就是現在在職的教職人員與教輔人員的創新創業素養都有欠缺,學校要以派遣進修或者組織校內學習等形式進行補短板再教育。
其三是,藝術類專業的配套支持也不匹配,學生創新創業的要求和軟硬件環境一直是學生反應最大的問題。學生除了上課的教室,日常生活都是在自己的寢室,藝術類專業學生創作都是使用電腦手繪屏攝影機打印機掃描儀等電子設備,寢室的電路根本不能支持多臺大功率電器的同時運行,也更就沒法開展多人的團隊合作。學院的實驗室有許多設備,但有實驗員專人管理,設備損壞必須有復雜的流程打報告維修,資金都有嚴格的管理,使用比較不容易。而且實驗室管理人員有上下班時間,開門關門時間都有嚴格限制。實驗室一般都還承擔有專業實踐課程的任務。種種原因,使創新創業團隊也無法安心在里面工作。藝術類專業創新創業團隊在關鍵時期,完成一個app或者制作一段視頻短片都會需要很長時間,幾周甚至幾個月的緊密合作,學校現在的基礎建設幾乎就沒有考慮過他們特殊的使用要求,少數得到學校重視的團隊才能得到領導批準有個專門的教室,設備有時候還得團隊自己解決,只是這樣已經比大多數團隊好很多了。有些團隊不得已,只有去學校周邊租房,但這些房子安全性又非常不好保障,特別是藝術類專業團隊大都有女生,為了保障人身安全,這讓輔導員不得不反對團隊的工作,不僅不支持反而要特意去拆散團隊。
藝術類專業創新創業團隊沒有學校和學院主要領導層面的幫助,更難獲得孵化器和社會企業的有效對接。至于作品項目展示平臺,項目投融資平臺,人才的招聘平臺等相關資源,學生團隊基本只能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去解決遇到的相關問題。就算求助專業課教師,老師也只能幫助解決具體項目中專業技術相關問題。現在的藝術類專業創新創業都是跨計算機、信息處理、工業制造、人工智能等不同專業領域的,這已經不是本專業老師能幫助解決的了,需要到不同學院去尋求幫助,有時候本校都沒有對應的老師,要跨校去尋求幫助,這些都必須學校的領導層面出面才能幫助進行解決。
為了解決以上高校藝術類專業中創新創業客觀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調查走訪,查看研究論文,比較成功的解決建議有以下幾個。首先,要從專業課程體系上,把創新創業教育放到各個藝術類專業學科的課程體系中去,不能始終是分離開的兩部分。大多數湖北省高校藝術類專業中,現在創新創業的課程主要還是選修課的形式,選修課時間短又分散,還沒有學分的硬性要求,學生都不是很重視,老師也不能嚴格要求。課程只能起到在學生中進行創業意識啟迪和基本素質普及的作用。更合理的方式,要根據藝術類專業的特殊性,由專業內教師研討,在適當的時間安排創新創業課程的授課,必須保證合理的課程時長,還要提供相匹配的教學軟硬件環境。根據統計近幾年藝術類專業畢業生的反饋,良好的創新創業教學是確實能夠為學生團隊提供長足的動力的。創新創業全方位能力提升教學、創新創業全流程模擬實踐、創新創業成功范例剖析等相關課程都應該有專門的學時和學分,能提高課程中師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真正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把它們和專業課程一樣的嚴肅對待,為他們創新創業提供幫助。其次是,要讓藝術類專業教師改變觀念,不再只是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白領和工匠作為目標,也要重視學生選擇創新創業的選擇。藝術類專業教師其實有很多個人開辦工作室或則公司企業的,專業老師其實有很多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可以在教學中傳授。學校也有必要在教師職業能力培訓中加入這些課程,教師們進行課程學習除了能有利于自己的事業,也能有機會打破學科專業界限,認識不同專業領域的同事,擴大朋友圈和社交圈,這也能在學生需要時能更好的提供幫助。最后,學校要建立相應的考察機制,保證藝術類專業教師能將所學到創新創業知識融入到自己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學生也能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局限于基礎知識技能,了解專業前沿的待創新突破方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創新創業為目的,也會更有針對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