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平,周 尤
(廣東理工學院 體育系,廣東 肇慶 526100)
新一輪教育改革對各個學科提出了從自身學科價值和特性出發,構建具有學科特征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明確要求,體育學科同樣不例外。在新一輪教育改革背景下,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發布,隨后各學科核心素養也紛紛研發。構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體系是必然趨勢,只有明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內容體系,進一步深化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才能夠更好地滿足國家教育改革發展需求[1]。在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框架下,體育學科中的各項目教學都被重新審視,以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內涵指導各項目教學成為新的認知。上世紀70年代健美操進入我國,學校成為健美操運動開展的主要陣地。學校健美操教學應當如何轉變,從而實現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儼然成為當前健美操領域需要研究探討的課題。鑒于此,本研究試圖通過邏輯分析等方法對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概念的解讀,挖掘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深層次內涵,分析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對健美操教學提出的具體要求,最終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健美操課堂教學建言獻策。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依據核心素養的概念,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則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過程中,形成的適應個體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品格與能力。根據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構建的依據和原則,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組認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3]。因此,本研究對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內涵的探討將從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三個維度展開,因為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所在,是樹立學生終身體育發展觀的價值取向所在。
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運動能力是形成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基礎,健康行為是發展運動能力和體育品德的核心,體育品德是提高運動能力和改進健康行為的保證[4]。因此,只有明確三者對健美操課堂教學分別提出的要求,才能使健美操課堂教學實現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
2.1.1 運動能力的內涵
運動能力是體能、技戰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具體表現形式為體能狀況、運動認知與技戰術運用、體育展示與比賽[5]。
2.1.2 運動能力對健美操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
通過對運動能力內涵的解讀,可以發現在運動能力導向下,健美操課堂教學應當注重對學生體能、健美操運動認知、健美操技戰術運用、健美操展示與比賽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傳統的健美操課堂教學往往只注重學生健美操技術動作要領的掌握,忽略了體能、認知、技戰術運用、展示與比賽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健美操技術學習后,連最基本的技術動作都無法掌握。可見,在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框架下,健美操課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2.2.1 健康行為的內涵
健康行為是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綜合表現,具體表現形式為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健康知識掌握與運用、情緒調控、環境適應[5]。
2.2.2 健康行為對健美操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
通過對健康行為內涵的解讀,可以發現在健康行為導向下,健美操課堂教學應當注重對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健康知識掌握與運用、情緒調控、環境適應等方面能力的培養。體育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全面健康發展的人,同時樹立終身體育發展觀,讓體育伴隨其一生。由此,體育鍛煉意識的養成、健康知識的掌握至關重要。健美操課堂教學只有實現幫助學生這些方面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才能充分體現健美操的教育價值與意義。
2.3.1 體育品德的內涵
體育品德是指在體育運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以及形成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具體表現形式為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品格[5]。
2.3.2 體育品德對健美操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
通過對體育品德內涵的解讀,可以發現在體育品德導向下,健美操課堂教學應當注重對學生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品格等方面能力的培養。體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頑強、積極進取、超越自我等;體育道德包括遵守規則、誠信自律、公平正義等;體育品格包括文明禮貌、相互尊重、團隊合作、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勝負觀等[5]。因此,健美操課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健美操基本技術動作,同時還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因為只有提升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品格,才能為學生的健康行為養成,運動能力發展奠定基礎。
整體化策略的核心在于強調教學知識的關聯性,注重的是知識的全面學習與技能的全面發展。所以在健美操課堂教學中應當注重將健美操技術教學當作體育教育的一個小的部分,換言之,整堂課的教學核心不再局限于健美操技術動作的練習,還應該包括培養學生養成健康行為,同時樹立對體育的科學態度與認知。在健美操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體育精神的本質是一種體育文化,文化最明顯的功能就在于影響人的行為。因此,通過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進而有助于運動能力的提高。
情境化策略的關鍵在于為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的培養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些能力的培養。首先,針對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在健美操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為學生創設展示與比賽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會技戰術的使用,從而實現技術水平、實戰能力以及心理水平的同步提升。其次,針對培養學生健康行為,在健美操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健康知識的傳授,將健美操教學與體育健康知識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無形當中接受體育健康知識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養成健康行為。最后,針對培養學生體育品德,在健美操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頑強拼搏、自尊自信,最終實現學生體育精神、體育品格與體育道德的同步發展。
從學科的角度來講,有深度的教學指的是體現和反映學科本質的教學[6]。第一,凸顯學科本質特性,展示學科獨特魅力。健美操課堂教學的本質就在于教會學生健美操運動,了解健美操文化,所以在教學中仍然要以發展學生健美操運動技術為核心,注重學生健美操技術水平的提升。第二,聚焦核心知識,推進“少而精”的教學,亦稱通透教學。在健美操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制定教學計劃與目標,健美操課堂教學要追求“一米寬萬米深”,改變以往學生學了幾年體育課仍然無法掌握一門運動技術的尷尬局面。第三,倡導問題導向,鼓勵批判性思維。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重點在于將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過渡到“導”,將學生的“學”過渡到“體驗”,只有學生充分參與,才能真正體驗健美操運動帶來的樂趣與體驗。因此,在健美操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問題意識導向是持續性學習的動力源泉,教師在課堂中應該讓學生敢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問,只有這樣,學生的健美操學習積極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
學習活動是外在活動與內在活動、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有機結合[6]。在健美操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帶動學生健美操身體活動的積極參與,同時還要促進學生大腦活動的積極建構。首先,教師要在健美操正式開始教學前,適當安排一些與健美操技術練習相關的小游戲,通過健美操運動小游戲的開展,提高學生的身體活動程度,為正式教學熱身,同時也為后續技術動作學習奠定基礎。其次,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交流討論,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為更深層次的課堂教學打牢基礎。最后,教師每堂健美操課都應該安排一定的時間給予學生自主思考與練習,這個過程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來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
教學是教與學、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相互作用,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但不能因此否定教師的主導性。因此,自主化學習策略的具體路徑也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從教師角度而言,在健美操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減少分解動作的講授時間,將更多的時間教給學生體驗,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非常符合這樣一種情境,在對分課堂教學中,課堂被一分為二,一半時間交給教師講解,一半時間交給學生自主練習,當然這個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教師的主導地位被充分體現[7]。第二,從學生角度而言,學生的學習行為在本質上是自主的、自控的。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能產生自覺的意識和反應,所以教師在進行健美操課堂教學之前應當對這些問題進行充分考慮,只有學生自身對健美操課堂學習產生了自覺的意識和反應,才能真正改善健美操課堂教學。
意義化策略是指向精神層面的,即如何讓知識及其教學成為讓學生的生命得以涵養、心靈得以凈化、情感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啟發、價值觀得以形成的過程。因此,健美操教學應當實現學生這些方面的發展與培養。首先,在健美操教學中,教師應該加深對健美操文化的理解與學習,學生一開始是并不了解健美操文化的,只有教師充分了解健美操所具有的文化價值,才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健美操給人身心所帶來的積極效應,注重健美操的情操陶冶、心靈凈化功能,讓健美操學習變得更有意義。其次,教師要加強向學生講解健美操理論知識,讓學生從健美操的學習過程中感悟生活、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最后,教師還要適當結合健美操技巧類動作,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提高學生智慧。
健美操是一項集技巧、耐力、彈跳、柔韌、審美于一體的優雅運動,學生通過學習健美操,不僅可以獲得身體素質的提高,同時還能得到情感的陶冶、生命的涵養、心靈的凈化、智慧的啟發以及價值觀的形成。然而當前健美操課堂教學并沒有充分體現健美操的這些功效,在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框架下,健美操的這些價值被充分給予肯定,教師只有積極轉變健美操課堂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健美操對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方面的價值,并針對這些核心價值調整教學方式,才能充分實現健美操的綜合價值,才能真正實現通過健美操課堂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