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麗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南京 211000)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礎和特色,如何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一直是職業教育的熱門話題。不同產業、不同行業與企業的合作形式并不相同。在與旅行社等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中,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攜手中國國旅(江蘇)開設企業訂單班,基于定向培養的特色,校企雙方共同培養對口學生,國旅將企業崗位需求化身課程教學目標,崗位工作內容轉變為課堂教學內容,企業骨干精英承擔課堂教學任務,使企業文化走進校園,專門人才定向培養,就業去向明確。
訂單人才培養模式是指用人單位與學校雙方簽訂人才培養協議,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享雙方的資源,共同介入人才培養的過程,按照用人單位需要培養定制人才。該模式是職業技術教育中產、學結合的有效途徑。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與中國國旅(江蘇)共同組建國旅訂單班——中國國旅英才班,以為國旅培養定向專門人才為目的,校企共建旅行社訂單班“中國國旅班”,本著立德樹人培養原則,雙方簽訂培養合同,校企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國旅江蘇積極參與組建專家委員會,討論并設置課程標準,將行業崗位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目的,構成人才培養規格,繼而參與學生選拔,實現訂單班教室文化營造和班級運行,推進素質教育、精英教育。國旅江蘇參與學院從入口到出口的全面人才培養工作,公司與學院共同選拔人才、共同管理、共同培養、共同考核。
訂單式人才培養是一種深度的校企合作,其為企業降低了培訓和人力成本,解決了人才儲備問題;而對學校而言,通過遴選合作企業,實現了企業與院校的資源共享,解決了學生高質量就業的出口問題;對學生而言,通過訂單培養,入學即意味著就業,學習目標明確,校企共同培養,實現了零距離高質量就業,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對社會而言,構建了院校到企業的立交橋,實現了直通車,解決了課堂教育與崗位需求的脫節問題。因此,基于就業導向的訂單人才模式研究尤為必要,能夠實現學生、企業、學校和社會多贏。
“互聯網+”時代,由于游客需求的分散化,需要新設立相關崗位滿足游客的新需求,使旅行社分類更加明確,分工更加精細,需要更加專業的人才來完成工作。而由于旅行社分類的差異,導致課堂上教學只能籠統地涉及到旅行社宏觀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不能將所有的旅行社類型和崗位工作落地,因此學生經過課堂學習后對旅行社本身的了解提升了,但是并不能減少從課堂到崗位過渡的時間,這期間往往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崗前培訓,若缺少專門的崗前培訓,則會導致學生在初上崗時的工作失誤,繼而影響其自信,甚至職業生涯規劃。長久而言,對旅行社也是一種人才流失的隱患。因此訂單式人才培養既保證了學生學習的內容即為未來工作崗位需求,又將入職的崗前培訓內化在學校的日常教育中,節省人力資源成本,企業還可以監控過程,參與教學最終也提升了院校教育質量,提升育人品牌。
本著優勢互補、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理念,國旅江蘇與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合作建立“中國國旅班”,共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規格復合型旅游管理人才。“中國國旅班”是雙方探索教學模式革新的校企合作,開創了國旅與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新征程。
產教融合是現代職業教育將產業與教育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國旅江蘇是南京旅游學院重要的合作伙伴和人才輸送對象,公司積極配合學院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工作,構建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管理體系、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推動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機制,發揮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國旅江蘇向來重視產教融合,在眾多與院校深度融合的行業中,一直走在前列。國旅江蘇牽手眾多旅游相關院校舉辦了中國國旅校企合作研討會,實現了政、企、校三方聯動,共同推進校企深度合作,致力于行建設一支專業技能強、職業素質優、敬業精神高的現代旅游服務業的工匠隊伍。
校企雙向均以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推進,企業有固定的部門管理校企合作事宜,學校拉動企業進入人才培養各個環節。
3.2.1 國旅設立培訓部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增強實踐應用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國旅江蘇特設培訓部,專項運營與各高校之間的項目合作。經過兩年的實踐積累,已與多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
3.2.2 南旅促成專業委員會
本著博采行業精英專長,集中專家智慧經驗,為專業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的目的,南京旅游職業學院邀請行業內企業的專家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積極為專業建設建言獻策。 實行定期會晤,針對重要事務進行討論表決,密切關注業態發展新趨勢,結合人才需求新變化,動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及調整課程設置,保持專業始終緊跟行業、企業的發展。
國旅江蘇深入參與到了南京旅游職業學院人才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公司作為旅游管理學院專業指導委員會為各級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合理化建議。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由校企雙方通過座談會形式共同商定,在此基礎上結合專業教學形成班級每學期課程表,隨后在校內和企業按課程選擇相應老師或者專家,而行業專家和精英進課堂正是訂單班的初衷,未來的領導給下屬上課,打造企業需要的專門人才。
通過比較普高旅游管理專業導游旅行社方向課程和訂單班課程發現,訂單班課程設置受國旅江蘇企業部門設置影響,更具針對性,比如《旅行社門店管理》、《日韓產品設計》,體現了目前國旅江蘇的市場輻射面及重點經營方向。
在課程建設上,校企雙方合作進行旅行社崗位工作分析,按照工作流程、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要求,確定課程結構、選擇課程內容、將企業需要的知識、技能、素質提煉出來,融入課程之中,確保課程建設的質量。國旅江蘇對南京旅游職業學院開放了自創軟件:“游世界旅行社銷售管理軟件”,并負責軟件使用的培訓。雙方基于企業軟件的共享,共同開發教學講義,制定相關輔助課程的教學大綱。
以融合行業前沿知識和實踐技能為目的,國旅江蘇與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共同開發實訓教材,在建設期內完成《旅行社門店定崗實習手冊》編撰、《旅行社經營管理》項目教材修訂。在此基礎上,完成實踐教學資源庫建設。利用校企合作資源,通過專職和兼職教師集體備課,共同完成課件制作,加入行業實踐教學要求,打造多種教學資源,并通過各種媒體形式進行展現,形成立體化的實踐教學資源庫,實現課程內容與行業發展的不脫軌,課程目標與崗位需求的不脫節,實踐實訓與實際工作的不脫檔。
每年新生入學后,國旅江蘇成立評委組在本年級中選拔學生。評委參照高考成績對學生排名,隨后開展面試,以學生的綜合表現、個人形象、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儀表儀態、為評分標準打分選擇。每年選拔35-50名學生,通過每學期末尾淘汰制保證學生質量和學習效果,于第三年實習期進入國旅不同部分實習,畢業后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優先錄用訂單班學生。
3.6.1 國旅江蘇開放軟件
成立國旅訂單班后,為點燃校企合作的實質,引入國旅全真版旅行社經營管理軟件“游世界”。它是一套具有很強的實踐教學意義的軟件,配套24小時及時響應服務,免費專人負責上門培訓教師和學生,講解軟件使用,激發院校開展旅游產品設計、旅行社模擬運營、旅行社實際經營等課程實踐教學項目,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和創新創業能力。
3.6.2 獎勵資金投入
公司孫兵總經理將學校產業教授專項資金作為獎學金發放給中國國旅班優秀學生。
以提升行業專家授課能力為目的,國旅江蘇向南京旅游職業學院輸送智力資源和實踐指導,培養雙源師資。所謂雙源師資指的是師資既來自學院又來自企業,并且由校內師資和企業師資共同構建。建設期間,在課程設置中體現雙源師資的合理搭配。一方面,行業專家進課堂:國旅的產業教授和企業精英不斷走進課堂,通過參與授課,舉辦講座等方式教育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另一方面,設立教師工作站:支持教師赴國旅行業實踐、掛職鍛煉,實行“一師一企”制度,提升教師的行業服務能力和實踐教學水平。
3.7.1 專業教師實踐能力提升
學院教師通過校內實體旅行社的實踐,提高實踐能力,走進企業進行行業培訓,發揮其理論基礎扎實的優勢。
3.7.1.1 掛職鍛煉
作為江蘇省標桿性旅行社企業,國旅江蘇長期是相關專業教師暑期掛職的首選對象。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學院的專業教師,每年暑期都赴國旅江蘇實踐,學習一線業務操作,與骨干員工交流,為企業發展建言獻策。掛職期間,部分教師參與一線帶團,部分教師學習計調業務,還有部分教師參與門店運營。為教師的科研工作打下實踐基礎。同時,在掛職期間,教師還關注實習生的發展和工作狀態,后期與企業合作研討實習模式的改革和實習效能的提升。
第一階段,主要通過“部分/整體”途徑培養學習者對于分數的直觀認識.在這個過程中,須讓學習者注意到部分與整體之間的比例、單位分數等分數形成的原始概念.基倫(Kieren)利用遞歸理論(recursive theory)對分數的理解水平進行劃分時,也認為這些個體經驗是學習者分數理解的起點[7].因此,掌握分數形成的原始概念是學習分數的首要任務.
3.7.1.2 企業工作站和“一師一企”制度
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實現專業建設與企業發展共同推進的原則,在企業建立、運行“教師工作站”,以求在人才培養、師資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企業的智力支持和專業建議。工作站可全面保障和深化校企合作,迅速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形成校企兼容的工作團隊,增強學校教師職業技能素養,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三方共贏。支持南旅院“一師一企”制度,建立常態性校企合作機制,安排專人負責對接,提高校企交流效率和合作效果。
3.7.2 行業專家轉身走進課堂
國旅江蘇長期以來重視員工培訓和師資建設,致力于培養一批能傳授知識的部門干部和業務骨干。通過走進學校,踏上講臺,這些行業精英可以迅速提高理論和授課水平,提高專業能力,發揮其實踐經驗豐富的優勢。
3.7.2.1 企業教師走進課堂
訂單班的特色在于不僅知識架構和課程設置有國旅江蘇參與制定,另外更重要的是各部門中層干部和業務骨干直接走上講臺授課,避免了傳統專業教師學習后二次傳授知識時產生的信息不實或理解主觀。目前訂單班的課程中,專業核心課程均由國旅江蘇派行業專家授課,抓住了訂單班的關鍵所在,使訂單班的存在與同年級其他班級有較大差別。
3.7.2.2 開設行業介紹講座
國旅江蘇擁有多位經驗豐富的行業資深專家,長期在南京旅游職業學院開設專題講座,講座內容新穎、生動,廣獲師生好評,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落實“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復合型人才”,幫助學生科學規劃職業生涯。在多年來的專業介紹教學活動中,國旅江蘇多次應邀來學校為學生進行旅游行業介紹、發展趨勢、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要求等知識內容的講授。
實踐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環節,而與企業深度合作,才能保證實習的質量和意義。國旅江蘇長期支持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的實踐教學,包括實訓等。
3.8.1 積極參與校內實習雙選會
作為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主要的實習單位,國旅江蘇積極參與學院舉辦的實習雙選會,從簡歷收取、個人面試、通知錄用每個環節為學生服務好、解答好,最終實習好。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實行的是“2+1”模式,學生實習長達十個月,在對實習進行問卷調研后,發現學生普遍對國旅江蘇滿意度較高,學生表示在國旅能了解更多行業知識,工作規范嚴謹,管理制度明晰。多數實習生表示在企業邀請的情況下愿意在國旅江蘇就業,更愿意向學弟學妹推薦國旅江蘇作為實習單位。
3.8.2 大力支持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是雙導師制最好的范例。為了提升旅行社專業的影響力,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攜手國旅江蘇共建校內實體旅行社,將旅游院校與旅行社行業的深度校企合作推向了新高度。本著搭建實習實踐平臺,貫通校內教師、學生、行業師傅體制,育師育生的目的,旅游創意中心為南旅院師生提供了共同實踐的機會和演練的場所,利用企業真實平臺和軟件,將工作帶入課堂,將實踐融入理論。同時,作為國旅江蘇的研發基地,校內旅行社也是其創新研究旅游產品的中心,在實踐中積淀理論,在操作中提升內涵。校企共建實體旅行社是“學中做、做中學”在旅行社行業的落地,在行業內和兄弟院校間樹立了企業與院校深度校企合作的新典范,創新了師資培養、學生實踐的新模式。目前旅行社門店由南旅院導游旅行社教研室教師輪崗管理,每人負責一學期,國旅江蘇派專業人員進行日常管理和軟件操作指導。
3.8.3 全力支持線路設計比賽
國旅江蘇多年冠名南旅院旅游線路設計大賽,每年活動高層領導均悉數到場,參與線路設計評分和點評。總經理助理張巖提出了旅行社運營管理的“一個核心,三個關鍵點”的思想:核心即客源,三個關鍵點分別為“產品研發、推廣營銷和質量管控”,為本次旅游線路設計大賽提供了思想指導,隨后點評了各組選手精彩的成果。旅游線路設計大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鍛煉自我,展示自我的平臺,國旅一貫支持此類與行業緊密相關的活動和賽事。在此專業化賽事基礎上,助力職業化發展。
深化校企合作,達成共同育人的目標,需要企業與學校高度融合。一方面,旅行社走進校園、走進課堂,成立校中社、校中班;另一方面,創新實習“師徒制”的理念,形成“雙師”“雙徒”,“雙師”即學校的老師和企業的師傅,“雙徒”即實習的學生和其學校的指導老師,形成三級“師徒制”——師傅、老師、學生,以加強校企的深度合作,縮短理實過渡的時間,提升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實現雙師培養的效果。
中國國旅英才班開創了國旅集團與院校牽手共同培養定制人才的新河,創新區域性優質旅行社企業與院校合作的模式,在社會、行業、院校中引起了較好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