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霞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文言文作為一種古代書面語言,是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而想要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這就必須學習與掌握好文言文。以往傳統的高中的語文文言文教學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難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必須改變與完善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水平,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現今,高中語文文言文教材內容,多為我國先秦時期的散文。而這些文言文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是與當時的時代背景、社會生活具有較為緊密的聯系,從某種意義而言,這些文言文作品不僅僅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還可將其視為一種史料文獻,在古代的文言文作品當中,通常而言,人物與事件會具有較強的內在聯系。例如,在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作品當中,《燭之武退秦師》《鴻門宴》《荊軻刺秦王》等文言文作品,是與當時春秋戰國時期、秦代的歷史事件具有緊密聯系的。因此,這些文言文作品當中,不僅具有文學性還具有史料性,教師在教授這些文言文作品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單一化地教授給學生文言文當中的具體內容,還必須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歷史史實進行緊密聯系。并進一步與當時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聯系起來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構建起歷史的因果關系,例如,教師在教學《鴻門宴》一課時,可首先向學生介紹這篇文言文的歷史背景,《鴻門宴》是秦末農民起義的歷史階段當中,楚漢相爭時,楚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的一次充滿明爭暗斗的會面。從中體現出秦末農民起義的時代的大背景,教師可指導學生閱讀相關史料,來進一步認知與了解這一段歷史史實,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學習與掌握這篇文言文作品的主題思想與內涵,讓學生能夠在讀懂文章的前提下,來認知與了解這段歷史。如此一來,就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濃厚興趣,提升文言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當前,伴隨著信息時代與網絡時代的發展趨勢,在中小學教學當中,也廣泛地運用到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當中,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構建文言文教學情景,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認知與了解文言文的故事情節、人物心理活動,并能夠讓學生較好地融入到教學情景當中,身臨其境地去進行學習。充分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來獲得文言文的最佳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教學《荊軻刺秦王》一課之時,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是由教師直接講解課文內容,學生只能通過文字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這篇文言文,這樣的 “單一化”的學習方式,學生難以對所學的內容具有感性的認識,可充分利用這一歷史典故,為學生播放《秦始皇》的影視劇當中展現荊軻刺秦王的視頻,并出示相關的歷史圖畫,讓學生能夠直觀形象地認知這一歷史事件。教師再指導學生分析文章當中所展現出的歷史故事,以及其中的各種人物關系,再通過講解課文,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與掌握這篇文言文。并通過觀看這一歷史事件的歷史背景,來更加深入地理解與掌握文言文的知識,進一步拓展學習歷史文化的領域。
在當前的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與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構建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當中,語文教師必須真正做到確實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采取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讓學生較好地學習與掌握文言文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鑒賞水平。相較于現代漢語學習而言,高中階段的文言文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學生雖然耗費了較多的學習時間與精力,但是學習效果卻并不明顯。從其根本原因來分析,是由于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不具有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教學《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可將發生在公元前630年,與城濮之戰余波的秦、晉圍鄭這一相關的歷史故事融入到教學當中,以故事的形式來展現文言文文章內容,進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有效地集中學習的注意力。從而逐漸讓學生改變其對文言文的看法,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創新文言文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文言文作為一種古代書面語言,是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文言文教學是一個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師必須立足于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認知與理解能力,來創新文言文教學方式,拓展文言文學習的知識領域,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通過語文學習,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