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
新高考改革源于國家經濟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發展的需求。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多元化發展。新高考改革的特點是,擴大學生選擇的自主權、擴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權。面對新高考改革,學校應該如何對學生進行指導呢?本文就如何在新高考背景構建新型學業發展制度進行探討。
(一)新高考對學生提出新挑戰
新高考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權,鼓勵學生提早發現、發揮自己擅長的科目。由于取消文理,學生可以在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計入高考成績,這就要求學生要有更明確的自我了解,即新高考是揚長教育。
新高考要求學生提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關注自己想學什么專業,提早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擇己所愛,擇己所長,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
(二)新高考要求學校對高中生進行學業發展指導
新高考對學生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而此時的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的后半段,青少年本能沖動的高漲,會帶來很多心理和適應問題。如果學生能夠得到及時的、恰當的指導,則會獲得發展的自信心和對社會的適應感;如果學生得不到及時的指導,必然產生眾多適應問題,所以新高考呼喚新型學業發展指導。
“新型學業發展指導”是指適應新的教育改革要求的,旨在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和個人潛能發揮的學校教育活動與指導活動。本研究認為新型學業發展指導包括:學業規劃指導、學科學習指導、選課指導、學習策略改進指導、綜合能力提升指導、綜合素質評價指導、高考志愿填報及應試技巧指導等七大方面。具體說明如下:
(一)學業規劃指導
學業規劃指導鏈接生涯指導與學業指導的橋梁。一方面,幫助學生把自己目前的高中學習與未來的職業規劃建立連接。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合理安排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
我們的做法是:研究高考招生的學科門類、專業與相關職業的關系;研究大學專業與高中選考科目的關系;研究相關職業的能力要求與高中學校活動、社團活動等關系,編制“從學業到職業發展路徑指南”,指導學生用職業規劃來指導自己高中的學業規劃。
學業規劃指導的第二個內容是指導學生制定自己高中三年的學業規劃。學業發展規劃會成為學生自我發展的動力,引領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會成為學生選課、選考的參謀。學生了解自己理想的職業或專業所需的學科知識與能力,明確了自己未來的選學的專業。
(二)學科學習指導
新高考改革后,要求每個學科的教師要培養學生本學科的核心素養,同時還承擔著本學科學生學業發展指導的任務。即在新高考后,學科教師要成為學生學業發展的導師。
高中所開設的所有國家必修課都對學生成為未來國家的有用人才具有獨特的價值。這種價值的挖掘與傳播有賴于所有學科老師在本學科教學中的滲透與傳播。學科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對學生的學業發展進行指導。
首先,各學科教師均應就本學科的學科價值,本學科與相關大學專業以及未來職業的關系進行指導。以生物學科為例,生物的學科價值主要是:生物學知識對人的生存與健康具有實用價值。另外,生物科學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等新的技術領域正在影響著人類的未來;生物學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等。生物學是很多專業的基礎,與生物學相關的職業即可以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也可以從事生物技術應用型人才。
其次,許可教師應圍繞本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生開展教育,即本學科所涉及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指導。例如,生物學科的能力要求是,學生應熟悉生物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備基本的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能,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能在熟悉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生物學有關的簡單問題,能夠正確分析和評價簡單的生物學實驗方案。
(三)高中選課指導
雖然學業規劃指導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部分學業選擇中的困惑,但是由于選修課的類型很多,如必考科目有分層選課、選考科目選課、校本選修課等。因此學校應該在需要選課前,對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本研究在分析現行高中學校的選修課類型的基礎上給出以下建議:
1.圍繞高考必考科目的能力提升選課
語文、數學、外語是新高考的必考科目,也是高校關注的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時間和精力允許條件下,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和層次盡量選擇高考必考科目的能力提升選修課。
2.圍繞自己將來的職業發展有關的基礎科目選課
新高考將取消文理,改為3+3(選科)。即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其它科目中自主選擇。因此高中生需要結合自己的愛好與未來的職業規劃綜合考慮來選擇選修課程。
3.圍繞自己將來的職業發展規劃選擇開拓視野類選修課
此外,學校會根據自己學校的師資優勢開設一些開拓視野的,與社會生活或專業關系比較密切的綜合性校本選修課。指導學生選擇此類校本選修課程時,學校可以提前發布課程介紹,以幫助學生確定是否選擇該課程。
(四)學習策略改進指導
新高考改革后,學生如何有效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掌握學科特有學習方法等都應成為學業發展指導的重要內容。同時,學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指導。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在教師指導下,從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定和確定研究專題,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的研究,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對學生學業發展的價值在于讓學生體驗學術研究,并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術研究潛能,提升學生學術素養均有重要意義。
(五)綜合能力提升指導
新高考改革的高校招生已經越來越多地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高低。在高校自主招生的申報與面試中,高校會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高校的統招中學校也會通過了解學生高中時的綜合表現來了解學生的綜合能力。
因此,綜合能力提升指導也成為高中生學業發展指導的內容之一,提升指導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來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六)綜合素質評價指導
綜合素質評價將成為大學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學校在進行學業發展指導時,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綜合素質評價,把它看成是記錄自己成長,展示自己優勢,進行自我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綜合素質評價的填寫應該成為學生自覺、自愿的行為,學校應該做的是鼓勵與引導。
(七)升學志愿填報與考試技巧指導
高中生學業發展指導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開展升學志愿填報與考試技巧指導。高中學校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大學及專業資料提供等多種方式向高中生普及大學及專業設置及高校錄取規則,指導學生與本人的學業發展規劃和職業發展規劃對接。開展考試技巧指導:包括考試前的復習及準備策略、考試中的答題技巧、考試后的試卷分析與彌補技巧、應試心理調節方法等。
新高考背景下,新型學業發展指導已經迫在眉睫。那么中國的高中學業發展指導應該如何做呢?結合我們的研究實踐,認為目前中國的高中學業發展指導不能消極等待專家和高校培養出能勝任的學業指導專家后再實施。同時,目前的高中學校教師有很多人具有學業發展指導的能力與可能。因此本人認為中國的高中學業發展指導應該走群策群力之路。以下三部分人均應成為新型學業發展指導的重要力量:
(一)學科教師成為高中生學業發展的學科指導者
學科教師是目前我國高中學校中的一支龐大的隊伍,他們對本學科的理論體系、知識體系等具有深刻的了解,具有指導學生與學科內容相關學業指導的能力。
學科教師同樣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他們對于指導學生科學地看待學科價值,了解學科的職業走向,了解學科的未來發展等具有不可推卸的重任;學科教師具有進行本學科學業發展指導的可能。學科教師可以在教學上,適時地進行學科價值與專業走向的介紹、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學科學習方法的指導等。
(二)班主任承擔高中生學業發展指導的重要職責
首先,班主任承擔著班級管理的任務,與學生關系密切。班主任在高中學業發展指導中可以承擔指導學生制定學業發展規劃、學期或學年行動計劃的職責。同時,可以監督學生學業發展規劃與個人計劃的執行情況,及時給予表揚與指導。
其次,班主任指導學生及時填寫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生準確看待綜合素質評價,發揮綜合素質評價應有的作用。班主任在高中生學業發展指導中通過指導學生社團、社會實踐活動等,對學生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進行必要的指導。
(三)心理教師成為高中生學業發展指導的核心力量
心理教師在心理測量與輔導方面具有一定的專業優勢。因此,心理教師應該成為高中學校學生學業發展指導的核心力量。
心理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多方面進行自我探索和職業探索之后制定自己的學業發展規劃。對學生合理選課、改進學習策略、減輕考試壓力等進行專業的指導。對有咨詢需要的學生開展學業發展指導方面的個別指導。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協調全校學業發展指導的開展,對學科教師和班主任開展學業發展指導提供支持等。
總之,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新型學業發展指導勢在必行。我們應該利用學校現有資源,走專兼職結合的全員參與的學業發展指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