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潤區豐潤鎮望華寺小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完善和深入發展,智慧學習為我國的素質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此背景下,小學語文作為教育體系的基礎性學科,更加要注重素質培養和技能生成。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在智慧學習的環境下,有必要將生成性教學作為一種創新的教育方法運用在其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為此,本文結合智慧學習環境的重要性,針對小學語文閱讀課提出了創新策略方法。
智慧學習就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途徑,教師利用智能快捷的工具作為教授知識的手段,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借助電子教材將復雜的知識傳遞給學生。目前,我國小學語文的智慧學習環境多依賴多媒體、幻燈片等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電腦、手機等工具也逐漸成為教學的主要工具。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時,可以給學生播放《狼牙山五壯士》的電影,使原本抽象的描述變成了具體的情景呈現在了學生的面前,能使學生更好的體會五壯士英勇氣概,不但使學生們掌握了歷史,也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效率。
傳統的學習環境就是教師枯燥的講,學生機械的聽,語文閱讀更是具備大量的語言知識,往往都是教師一個人的課堂,對于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教師只能要求其死記硬背,使得閱讀喪失了原本的韻味和內涵。而智慧學習環境下的生成性教學改變了這一枯燥乏味的教育模式,師生間的互動也頻繁了許多,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形容一下蝌蚪的模樣,然后在通過動畫片或者紀錄片的具體呈現為學生加深印象,最后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既能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蝌蚪的進化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語文的閱讀不光是朗讀那么簡單,它要求教師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和思考,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與知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教師分享心得體會,雙方在閱讀的過程中互相學習,提高課堂效率。而智慧學習為其提供了有利的環境,生成性教學則成為有效的教學手段。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差異,同樣的閱讀內容,有些學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有些學生卻不能消化,這就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突出教學重點,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使閱讀水平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香港,璀璨的明珠》這一課時,可以播放《東方之珠》這首歌曲,也可以播放香港回歸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香港長期以來不能回到祖國的懷抱,回歸的一刻是多么的激動,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這樣做既突出了課文中香港的繁華,也讓學生自主去探究香港的發展歷史,能使每個學生更好的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智慧學習環境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課通過學生手中的電腦、手機進行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靈活化,多樣化,避免學生陷入死氣沉沉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從各個方面擴展了學習內容,促進學習興趣的培養和閱讀能力地提升。小學生認為教師是嚴厲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即使遇到問題也不敢提問,這也要求教師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鼓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角色扮演,教師也扮演其中的小鴨子、小狗等角色,與學生一起感受童年的樂趣,拉近師生關系,促進情感交流。
網絡技術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應用,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這也要求教師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將理論知識強加給學生,學生在閱讀前,通過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掌握所學內容,利用圖像、視頻、音頻等輔助工具了解相關知識,引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立體認識,有效的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度理解,為后續更好的閱讀奠定基礎。教師也在教學實踐中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并讓學生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消化所學知識,提高閱讀水平。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課堂上的閱讀過程,還要重視課下的總結與心得體會。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知識,課下也要為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每閱讀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既能復習課文內容,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如遇到涉及人物情感豐富或是愛國主義情懷時,應當引導學生總結人物形象,延伸課堂知識,結合其他科目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學習《虎門銷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鴉片戰爭的影視資料,讓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布置給學生寫一篇觀后感,談談自己對影片的理解,對林則徐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可以結合歷史等學科,為學生講述鴉片戰爭時期的事件,這樣延伸課堂知識,不僅能使學生深刻的體會林則徐的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綜上所言,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智慧學習環境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的發展,這使得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具體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提高了創新意識,利用電子技術使學生更有效、更全面的掌握所授知識,方便了學生閱讀,從根本上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語文閱讀作為傳統文化的體現,要求當代中國人都應該學好語文,為我國的教育改革做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