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芳萍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的教育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促進學生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提升學生的學科素質,發(fā)展個性特點,為了學生的終身教育奠定基礎。而閱讀能力在高中語文學科素養(yǎng)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閱讀無年齡,是一個沒有止境的自我提升的過程。閱讀關乎生活的諸多方面,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想讀、會讀、讀懂、有感悟,成為一個有思考、能思辨的人,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而在現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課堂中以某一篇或者某幾篇文章進行解析,內容單一,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輕視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學生就算了解得再透徹也僅僅是對這一篇或某幾篇文章把握,缺少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效率低下,學生的閱讀興趣無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無法提升。因而群文閱讀就成為了一個解決這一困境的有效途徑。
群文閱讀是圍繞一個主題,將一組文章引入課堂,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的教學模式。要在一堂課中進行多篇文章的解讀,也就意味著對文本的解讀要有所取舍,不能面面俱到。因而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的作用變得尤為重要。
教師在群文閱讀中如何發(fā)揮作用,讓群文教學有效、有序地展開,筆者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發(fā)力。
群文閱讀的文章篇目的選擇,選擇什么樣的篇目,難度如何,大家意見不一。筆者認為以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為依托,根據單元學習要求和文本內容進行群文閱讀的編選是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例如必修二 《離騷》一文中,選擇史記《屈原列傳》和《離騷》選文(新高考要求背誦部分),進行比較閱讀,深入的了解屈原生平經歷,體悟屈原的感情與志向,走進詩人內心深處,與詩人對話。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選擇同一作者的《匆匆》和季羨林的《荷塘清韻》,進行同文異構和同人異文的賞析。
在內容上的選擇可以是:
(1)同人異構型:同一個作者所寫的不同內容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背影》。
(2)異人同文型:不同作者寫同一題材的文章,如巴金的《小狗包弟》和張賢亮的《老漢和狗的故事》。
(3)同人同文型:同一個作者寫的同一個對象的文章,如《祝福》的學習中,可以引入魯迅先生所寫的其他一群女性形象的作品進行比較賞析。
(4)同人同一時期作品型:如必修二中蘇軾的《赤壁賦》和同一時期的《后赤壁賦》以及《赤壁懷古》。
新課改要求提倡尊重學生的自我感悟,把這樣的多篇文章放在同一個平臺上,這樣一個閱讀的過程是學生自我感悟和把握的過程,是學生認知水平提升的過程。單憑學生滿腔熱情,勇往直前,腳下無路,手中無物以相之,也不會有所成就。群文閱讀教學中,面對兩篇甚至更多篇的文章,學生如何入手,怎樣賞析,到何程度,都需要教師的這樣的一個“引路人”。需要教師在方法上、在過程中加以引導與幫扶,做好前進路上的“明燈”與“拐杖”。因而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讓學生朝著積極、正面、有效的方向前進。
教師可以通過比較閱讀,精講閱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從全局把控文本,讓學生懂得欣賞與分析。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可以通過設置目標任務與問題清單的形式呈現。
首先,讓學生明確所要達到的目標,讓他們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依據文本的內容,設計一系列的問題清單。要解決哪些問題,完成哪些具體的任務,以什么樣的形式呈現出學生自我的思考,如簡答題、書面表達、表演、辯論等等形式。通過合作小組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展示與碰撞,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與引導,學生能更有效地學習合作,能夠達到閱讀、思維、表達交流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再次,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實時做好監(jiān)控,發(fā)現學生的得失,對學生的疑難或者是學生在思維上的一些偏離,進行點撥和糾正,讓整個課堂成為人人參與、行之有效的課堂,以此不斷地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提升閱讀能力。
筆者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評價著眼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評價的過程不是看某一個問題答案或者某一節(jié)課的最后的效果,而是導入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此外,在群文閱讀中還可以采用卷面測試、現場考評、小組之間交流分享、課后自我感悟總結等多樣化形式,讓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全面、合理、客觀。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只要有所提升,哪怕提升的不多,對學生個體而言也是意義重大的。
課堂上的群文閱讀數畢竟還是受課堂時間限制,閱讀量不可能太多,教師更多的還是在方法上引導與指點,但閱讀畢竟是一輩子的事,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不僅僅有用,而且是有趣的。要讓學生覺得閱讀有趣,變?yōu)橐环N課外的自覺活動,還需要教師做一系列的努力。
教師可以安排一定課外的閱讀任務,并通過一定的途徑讓學生展示自我 (例如:讀書交流會、課本劇等);可以在班級設置讀書角,讓學生帶書來閱讀,生生之間進行相互交流,擴大閱讀量;學校可以成立相關的閱讀社和創(chuàng)作社等社團,搭建一個能讓學生展示的平臺。
總之,群文閱讀只是教師在課堂中的一種教學活動,教師所起的作用也是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群文閱讀課堂并不是閱讀的終點,只是閱讀中的起點、補給站,更大的意義還在于通過教師指導下的群文閱讀教學,學生能夠自我主動地自覺閱讀,開展個性化的閱讀,以達到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